动态参数
函数在定义时不确定要传入多少个参数,就可以使用动态参数,
用*args,**kwargs接收,args是元组形式,接收除去键值对以外的所有参数,kwargs接收的只是键值对的参数,并保存在字典中。
# 在函数的定义时,在 *位置参数,聚合。
# *args 将所有的实参的位置参数聚合到一个元组,并将这个元组赋值给args,关键字参数聚合到一个字典并赋值给kwargs
def sum1(*args,**kwargs): print(args) print(kwargs) sum1(1,2,3,4,name='alex',age=1000)
*的魔性用法
# 在函数的定义时,在 *位置参数,**位置参数聚合。 # 在函数的调用(执行)时,在 *位置参数,**位置参数打散。
l1 = [1,2,3] l2 = [111,22,33,'alex'] def func1(*args,**kwargs): print(args) print(kwargs) func1(*l1,*l2) func1(*(1,2,3),*('alex','nb')) func1(*'alex',*'nb') func1(1,2,3,'alex',nb') func1(**{'name':'alex'},**{'age':20})
形参的顺序
位置参数,*args, 默认参数 **kwargs
def func(a,b,*args,sex='男',**kwargs,): print(a,b) print(sex) print(args) print(kwargs) func(100,200,1,2,34,5,6,sex='女',name='alex',age=20)
名称空间和作用域
Python解释器开始执行之后,就在内存中开辟一个空间,每当遇到一个变量的时候,就把变量名和值之间对应的关系存下来,但是当遇到函数的时候,解释器只是将函数名存入内存,至于函数内部的变量和逻辑,解释器不做任何操作。
当函数调用的时候,Python解释器会再开辟一块内存来储存这个函数里面的内容,这时函数中的变量才会储存在新开辟出来的内存中,函数中的变量只能在函数内部使用,并且会随着函数执行完毕,这块内存中的所有内容也会被清空。
这个‘存放名字与值的关系’的空间就叫名称空间。
代码在运行伊始,创建的存储“变量名与值的关系”的空间叫做全局名称空间;
在函数的运行中开辟的临时的空间叫做局部名称空间。
python中,名称空间分三种:
1.全局名称空间
2.局部名称空间(临时)
3.内置名称空间
三种命名空间之间的加载与取值顺序:
加载顺序:内置名称空间(程序运行前加载)->全局名称空间(程序运行中:从上到下加载)->局部名称空间(程序运行中:调用时才加载)
取值顺序:
在局部调用:局部名称空间->全局名称空间->内置名称空间
在全局调用:全局名称空间->内置名称空间
len1 = 5 def func1(): len1 = 3 func1() print(len1)
作用域:作用范围
1.全局作用域 :包括全局名称空间和内置名称空间,在整个文件的任意位置都能被引用、全局有效
2.局部作用域 :局部名称空间(临时),只能在局部范围内生效
global关键字,nonlocal关键字。
global:
1.在局部名称空间声明一个全局变量。
2.在局部作用域想要对全局作用域的全局变量进行修改时,需要用到 global(限于字符串,数字)。
name = 'taibai' def func2(): global name name = 'alex' func2() print(name)
nonlocal:
1.子函数对父函数的变量进行修改。
2.此变量不能是全局变量。
3.在局部作用域中,对父级作用域(或者更外层作用域非全局作用域)的变量进行引用和修改,
并且引用的哪层,从那层及以下此变量全部发生改变。
def func1(): count = 666 def inner(): print(count) def func2(): nonlocal count count += 1 print('func2',count) func2() print('inner',count) inner() print('func1',count) fun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