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楼主用的NAS是四盘位的。最开始配置磁盘的时候考虑到空间需求没那么大(其实还是穷,哈哈哈),于是买了两个4T的盘组了一个Raid1。没想到用了两年年多NAS之后最近终于发现磁盘空间不够用了。于是从618一直忍到了双11,终于下手买了2个8T硬盘,打算把另外两个空置的盘位利用起来,再组一个8T的Raid1。至于为什么要组Raid1,主要还是为了数据安全。我可不想一不小心整理多年的数据就这样丢失了。关于NAS使用的数据安全问题,请参考我原来写的一篇文章“如何使用NAS才能确保数据100%安全(数据存储解决方案)”。
PS:在继续介绍之前先给大家说一个小插曲。在等待购买新盘的过程中楼主也尝试过使用不用的笔记本2.5寸的硬盘装到NAS上(盘位支持用2.5寸的盘,只是需要硬盘螺丝固定下)。结果跑到上面没过多久磁盘就挂了。现象是磁盘温度过高导致NAS直接保护性挂机了。所以小伙伴们还是不要期望于普通的硬盘,风险还是比较高。由于楼主尝试之前有类似的风险考虑,所以当时该盘上并没有存储重要数据。因此本次实验几乎没有造成什么数据损失。当然我废弃了一块硬盘。
二、新增磁盘与组Raid1
1、为什么磁盘空间会少(空间换算)
由于楼主一直都用的NAS红盘,所以本次也不例外。磁盘到手之后先拍照,哈哈哈。
首先我们需要将NAS关机(貌似NAS支持热插拔硬盘,但是为了保险起见还是老实关机为妙)。然后将硬盘直接插入NAS即可。插入磁盘之后直接启动NAS系统。然后再存储空间管理中就能够看到未分配的磁盘。
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不是8T空间么?为什么这里展示的只有7.3T呢?其实是因为是因为硬盘厂商生成出来的磁盘是按照10进制单位换算,而不是按照的计算的1024来换算。比如8T空间的磁盘,是指它有8*1000*1000*1000*1000字节的大小。然后我们在按照1024的进制进行换算它就是8*1000*1000*1000*1000 / 1024 / 1024 /1024 / 2014 = 7.27T。这就是为什么8T的磁盘到了系统中识别出来为7.3T的原因。
2、组Raid1
方式比较简单,直接在存储空间哪里选择新增存储空间,然后一步一步根据提示操作即可。完成之后磁盘需要做奇偶校验所以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这个过程对系统性能会有一定要影响。由于楼主之前组Raid1的时候忘记一步一步截图了,所以这里不一步一步的详细介绍。我想需要新增磁盘的朋友之前在装机的时候都应该组过磁盘整列的,这里和之前也是相同的,所以就不再赘述了。
三、移动共享文件夹
1、基本移动操作
完成新磁盘的磁盘整列设置之后,且磁盘完成了奇偶校验。此时我们就可以开始移动共享文件夹了。楼主的大致业务需求就是讲已有的部分共享文件夹直接从原来的存储空间移动到新的磁盘空间上来。
移动的方式比较简单,我们直接在控制面板->共享文件夹中选择需要移动的文件夹,比如photo。然后编辑该文件夹。在编辑页面选择目标存储空间点击确定即可。
选择确定之后,会弹出一个提示框。大家一定要注意,下图中红色的部分,如果你的共享文件夹之前使用Snapshot Replication拍过快照。则移动之后之前所有的快照都会被删除。所以大家可以在移动完成之后重新拍快照。
如果文件是和某个应用关联的,则在移动文件夹的时候其会提示需要先关闭该应用。比如我们的photo文件,其关联了photo station。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根据提示关闭相应的应用。然后再重新执行移动过程。
开始移动之后对应的文件夹下会显示正在移动。
当一个文件夹在移动的过程中,就无法对其他文件夹进行编辑操作。其会锁定其他文件夹的编辑操作,当你尝试操作其他文件夹的时候会得到如下提示。
开始移动之后大家可以将放到后台移动。整个移动过程和共享文件夹的大小有关。我有一个700多G的貌似移动了几个小时。
2、注意事项
A、移动比较耗时对性能有影响
这一点比较好理解,整个移动过程涉及到大量的磁盘读写,所以肯定比较耗时。且对系统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B、移动需要关闭部分应用
上面移动过程中我们也提到过,移动与某些应用绑定的共享文件夹时需要先关闭对应的应用。这类文件夹主要有:docker、photo、video、music等。0
C、移动会导致Cloud Sync不可用
共享文件夹移动过程中,因为其处于可读状态,所有此时Cloud Sync也会暂时不可用。
3、移动建议
由于移动过程中对性能有较大影响,且需要关闭部分应用。所以建议如果是公司类的NAS服务器,则在凌晨操作。而如果是个人服务器,就根据自己的使用时间随便造即可。
四、惯例
如果你对本文有任何疑问或者高见,欢迎添加公众号共同交流探讨(添加公众号可以获得”Java高级架构“上10G的视频和图文资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