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Net
时间:
2012年
出处:
ImageNet Classification with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AlexNet可以说是现代深度CNN的奠基之作,揭开了深度学习的热潮。2012年,Hinton的学生Alex Krizhevsky在寝室用GPU死磕了一个Deep Learning模型,一举摘下了视觉领域竞赛ILSVRC 桂冠,在百万量级的ImageNet数据集合上,效果大幅度超过传统的方法,从传统的70%多提升到80%多。这个Deep Learning模型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AlexNet模型。
AlexNet为何能耐如此之大?有三个很重要的原因:
(1)大量数据,Deep Learning领域应该感谢李飞飞团队搞出来如此大的标注数据集合ImageNet;
(2)GPU,这种高度并行的计算神器确实助了洪荒之力,没有神器在手,Alex估计不敢搞太复杂的模型;
(3)算法的改进,包括网络变深、数据增强、ReLU、Dropout等
AlexNet包含了6亿3000万个连接,6000万个参数和65万个神经元,拥有5个卷积层,其中3个卷积层后面连接了最大池化层,最后还有3个全连接层。AlexNet以显著的优势赢得了竞争激烈的ILSVRC 2012比赛,top-5的错误率降低至了16.4%,相比第二名的成绩26.2%错误率有了巨大的提升。
AlexNet可以说是神经网络在低谷期后的第一次发声,确立了深度学习(深度卷积网络)在计算机视觉的统治地位,同时也推动了深度学习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强化学习等领域的拓展。
AlexNet将LeNet的思想发扬光大,把CNN的基本原理应用到了很深很宽的网络中。网络架构如下图:
换个角度:
AlexNet的特点:
(1)成功使用ReLU作为CNN的**函数,并验证其效果在较深的网络超过了Sigmoid,成功解决了Sigmoid在网络较深时的梯度弥散问题,此外,加快了训练速度,因为训练网络使用梯度下降法,非饱和的非线性函数训练速度快于饱和的非线性函数。。虽然ReLU**函数在很久之前就被提出了,但是直到AlexNet的出现才将其发扬光大。
(2)训练时使用Dropout随机忽略一部分神经元,以避免模型过拟合。Dropout虽有单独的论文论述,但是AlexNet将其实用化,通过实践证实了它的效果。在AlexNet中主要是最后几个全连接层使用了Dropout。
(3)在CNN中使用重叠的最大池化。此前CNN中普遍使用平均池化,AlexNet全部使用最大池化,避免平均池化的模糊化效果。并且AlexNet中提出让步长比池化核的尺寸小,这样池化层的输出之间会有重叠和覆盖,提升了特征的丰富性。
(4)提出了LRN层,对局部神经元的活动创建竞争机制,使得其中响应比较大的值变得相对更大,并抑制其他反馈较小的神经元,增强了模型的泛化能力。
(5)使用CUDA加速深度卷积网络的训练,利用GPU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处理神经网络训练时大量的矩阵运算。AlexNet使用了两块GTX?580?GPU进行训练,单个GTX?580只有3GB显存,这限制了可训练的网络的最大规模。因此作者将AlexNet分布在两个GPU上,在每个GPU的显存中储存一半的神经元的参数。
(6)数据增强,随机地从256*256的原始图像中截取224*224大小的区域(以及水平翻转的镜像),相当于增加了(256224)2*2=2048倍的数据量。如果没有数据增强,仅靠原始的数据量,参数众多的CNN会陷入过拟合中,使用了数据增强后可以大大减轻过拟合,提升泛化能力。进行预测时,则是取图片的四个角加中间共5个位置,并进行左右翻转,一共获得10张图片,对他们进行预测并对10次结果求均值。
整个AlexNet有8个需要训练参数的层(不包括池化层和LRN层),前5层为卷积层,后3层为全连接层,如上图所示。AlexNet最后一层是有1000类输出的Softmax层用作分类。LRN层出现在第1个及第2个卷积层后,而最大池化层出现在两个LRN层及最后一个卷积层后。各层参数计算如下: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在前几个卷积层,虽然计算量很大,但参数量很小,都在1M左右甚至更小,只占AlexNet总参数量的很小一部分。这就是卷积层有用的地方,可以通过较小的参数量提取有效的特征。虽然每一个卷积层占整个网络的参数量的1%都不到,但是如果去掉任何一个卷积层,都会使网络的分类性能大幅地下降。
AlexNet相比传统的CNN(比如LeNet)有哪些重要改动呢:
(1) Data Augmentation(数据增强)
常用的数据增强方法有:
水平翻转Flip
随机裁剪、平移变换Crops/Scales
颜色、光照变换Jittering
(2) Dropout
Dropout方法和数据增强一样,都是防止过拟合的。Dropout应该算是AlexNet中一个很大的创新,以至于Hinton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的Talk都拿Dropout说事,后来还出来了一些变种,比如DropConnect等。
(3) ReLU**函数
用ReLU代替了传统的Tanh或者Logistic。
好处有:
ReLU本质上是分段线性模型,前向计算非常简单,无需指数之类操作;
ReLU的偏导也很简单,反向传播梯度,无需指数或者除法之类操作;
ReLU不容易发生梯度发散问题,Tanh和Logistic**函数在两端的时候导数容易趋近于零,多级连乘后梯度更加约等于0;
ReLU关闭了右边,从而会使得很多的隐层输出为0,即网络变得稀疏,起到了类似L1的正则化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过拟合。
当然,ReLU也是有缺点的,比如左边全部关了很容易导致某些隐藏节点永无翻身之日,所以后来又出现pReLU、random ReLU等改进,而且ReLU会很容易改变数据的分布,因此ReLU后加Batch Normalization也是常用的改进的方法。
(4) Local Response Normalization
Local Response Normalization要硬翻译的话是局部响应归一化,简称LRN,实际就是利用临近的数据做归一化。这个策略贡献了1.2%的Top-5错误率。
(5) Overlapping Pooling
Overlapping的意思是有重叠,即Pooling的步长比Pooling Kernel的对应边要小。这个策略贡献了0.3%的Top-5错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