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管理流程

时间:2024-03-28 08:11:38

缺陷管理流程,如图

缺陷管理流程

流程说明:

1. 测试人员提交新的缺陷入库,此时缺陷处于**(Open)状态

注意:针对不可以重现的缺陷处理建议>>开发找不到原因的情况下,不进行处理,保留其状态为Open,并留下文字说明 (或者其它,如公司有自主研发的缺陷管理系统情况下),测试对其进行监控一段时间,比如连续监控2个版本。过了这段监控期,还是没重现,开发可以视其为非缺陷并设置状态为Rejected,备注。测试人员对其进行关闭。

 

2. 开发人员判断是否是缺陷:

2.1  是缺陷,判断缺陷是否已经重复提交,如果已经提交则设置缺陷为拒绝状态,否则判断是否当前版本中修复:

2.1.1 当前版本中修复,设置状态为Fixed

2.1.2 延迟处理,下个版本中解决,设置状态为Delayed并留下文字说明

2.2  非缺陷,不转需求的情况下直接拒绝,设置状态为Rejected,测试人员对其再次验证,如果判断为缺陷,可以再次打开,此时为**状态(Open)

注意:有些提交的缺陷可能是建议类的,比界面颜色不好看或者布局不合理之类,对其是否是缺陷不好判断的情况下,开发可把这些转为需求,由相关需求人员进行处理(不接受,接受并进行需求变更等)。(这里某些缺陷管理工具比如禅道,转需求后是自动关闭缺陷的,虽然个人觉得比较合理的应该是谁开启谁关闭,但从效率的角度看似乎也合理,,不必要太追究了)。

 

3. 回归测试时,测试人员对状态为Fixed的缺陷,对其再次验证,如果通过则关闭,否则设置为拒绝Rejected状态。

 

4.除此之外,也有直接从closed状态直接打开,变为open的,个人感觉那个就是个特例,图中未体现。啥时候会用到呢?情况一:测试不小心把其设置为closed的,情况二:对某些类型的关注:如某些缺陷在上个版本中修复了,这个版本又出现了的情形

 

特别说明:

1.当开发人员定位到缺陷并不是他所负责程序模块引起时,建议直接把缺陷指派给相关人员。

2.上图是个人结合实际及相关资料整理的,总体遵循效率优先和实用性原则。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管理规范、流程,某些公司还有指定专门负责人如测试经理对缺陷进行审核,然后再进行分配。对比下,个人觉得由单个测试人员直接提交给单个开发人员更有效率。前者可能更权威就是,但是反过来想下,判断是否为缺陷,开发相对来说更有判断力,至于有歧义的缺陷,可由需求人员进行参与。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guyson/blog/318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