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一些题:
1:
这题不要求定量计算参数,所以简单,把已有的模块合起来就可以了,只是所谓组合式偏置电路和零偏置电路没有提到。
这里先复习一下模拟电路中的概念。零偏置本来是PN结中的概念。在本征半导体基础上,n型半导体中添加5价(磷等)杂质(pentavalent impurities)而p型中添加3价(硼、铝等)杂质(trivalent impurities)。杂质的在P/N型半导体中添加是不均匀的,因此载流子(charge carriers)也是不均匀的。高浓度处载流子相互排斥向低浓度扩散,最终均匀分布。当三极管PN结没有外加电压时,叫做零偏PN结(unbiased p-n junction)。这时,N区高浓度的电子会跨过PN结,在N区形成正电势,P区形成负电势。没有外界电压时,载流子就聚集在PN 结两端,形成自建场。PN结的这种性质叫势垒。
而三极管是由两个PN结组成,对于NPN型三极管,当发射结(下图下面那个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时,由基极加入的小电压带来的小量载流子的激发,招致发射区电子大量涌入基区,随之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大部分漂移到集电区,从而达到一定范围内(i b)小电流放大成(i c)大电流的效果。
零偏置电路,类似阻容耦合放大电路,通过在基极回路中并接一个电感或串接一个电容实现,意思就是在没有输入信号时,基射间的PN结没有偏压,PN结处于上图所示的自然状态。
上图是常见的几种(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下图是常用的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发现,它们都给了基极一定的偏压。而零偏压电路,可以想象就是静态时不给基极电压的电路。在这个题中,一级和二级输出之间只要加一个匹配网络,不要加电阻给be偏压就可以了。
而所谓的组合式偏压电路,一般就指通过负反馈实现的分压式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如下图。在这个题中,直接在第一级输入中用上R3 R5两个偏压电阻就可以了,只不过输入是用变压器耦合的,所以改变一下形状可能更好看。
根据以上,参阅之前的Ⅱ型、T型滤波器匹配网络(对应第二、第三个,上篇已讲述)
以及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基本构架,就可以画出电路图了。注意的是,本题要求发射极接地,所以第二级串馈和第一级并馈电路的电源要想好位置(基础的电路图给出的电源是外接端子形式的,这里直接合并到电路中去可能更清晰);采用零偏置电路,对第一级通过T型网络阻抗匹配后的输出的直流分量应该并接一个电感去除;再有,上篇已得到串馈电路的输出级在直流高电位上,天线不能直接接地。
经过以上调整,得到的电路大致如下:
2:
已知某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在临界状态,输出功率Po=15W,且EC=24V,θ=70°,α0(70°)=0.253,α1(70°)=0.436。功放管的参数:临界线斜率gcr=0.5A/V,ICM=5A
(1)求直流功率Ps、集电极损耗功率PC、集电极效率ηC以及最佳负载电阻Rcp各为多少?
(2)若输入信号振幅增加一倍,功放的工作状态将如何变化?此时的输出功率大约是多少?
第二问很显然,所以不会先写第二题拿分。现在已经工作在临界状态,振幅增大一倍显然进入了过压状态,再贴一遍昨天的振幅特性,临界到过压输出功率不会发生很大增加。
这道题比较烦,因为没法通过已知量直接求出来任何量的数值,总是有两个或者以上的未知量。那就只能先写出来功率效率电压电流那堆公式找突破点。
不论如何先把基本电路摆上来:
再摆出动特性曲线,可以更直观:
再根据已知和待求量摆出来可能能用到的分析过的公式。发现没有涉及到与谐振时品质因数Q有关系的量,就先把与晶体管直接相关的电流、电压、功率关系列出来好了:
比较关键的是“工作在临界状态”。临界状态的特殊性质是上图的C点往下与横轴的交点就是UCES。(就是,当输入信号达到谷值时,uce应该是最小的,在ube一定的情况下,晶体管刚好达到“极限”(集射电压太小,再小集电结就要变成正偏了。))所以有
看着已经给了theta,但是在这里用不到,因为它关注的是基极回路的情况,而且这个式子是从转移特性曲线推出来的(将代入得),指的不是临界线斜率。所以应该用上面那个进行计算。
这个等式暂时有两个值求不出来。看其他给的已知量也没有能算出来任何一个的。那算是确定要列方程才可以继续的了。已给条件中比较显眼的还有Po,Po与Icmax之间还差个Rc,但用$的话,Ic1m在刚才的那个式子刚好可以通过α联立起来,这样问题就通了。
按照刚才的思路,要求Ic1m
那自然就来了
到这以后问题就舒服了。
自此以后问题不大,按照惯常的思路就可以了。
电压(集电极交流电压幅值、已知直流电压)、电流(集电极电流最大值、直流分量幅值、一次谐波分量幅值)都求出来,功率就不是问题了:
一览无余,集电极等效谐振电阻也好求:
倍频器:
倍频器是将输入信号成整数倍增加的电路,这里只用丙类放大器构成的倍频器。采用倍频器的原因:
1.降低设备的主振频率;2. 增加调制度,加大相移或频移。3. 扩展发射机输出级的工作波段。
此图也可作为倍频器原理电路。区别只在于集电极谐振回路是对输入频率fi的n倍谐振,而对基波和其他次谐波失谐(就是偏离急剧放大的频率段)。例如,如果谐振在二次或三次谐波频率上,就主要有二次和三次谐波电压输出,称为二倍频器或三倍频器。
可以使用与高频放大器几乎相同的方法分析倍频器。比如,输入电压
输出电压
同样地,功率
同样地,由上篇的α曲线可以得出,theta为60°时二次谐波分解系数最大;40°时三次谐波最大。可见theta与倍频次数的关系是
正弦波振荡器基本原理
在图示的自激振荡器中,如果将已放大的输出送回输入端并使其相位一样,就是自激振荡器了。按照这种思路,得到的原理电路如下图:
自激振荡两个条件:
(1)其中,n为整数。
(2)一般情况下放大器放大倍数K>1,反馈电路反馈系数F<1(复习模拟电路中正弦波振荡器有关部分,见下图)
一旦产生稳定的振荡,则电路的输出量自维持,即也即要求而起振条件则是AF>1。当时就可以看到非线性环节的必要性。初始时放大系数和反馈系数的乘积大于0,而随振荡幅度增长,晶体管出现饱和、截止等现象(iC会切顶),但是由于谐振回路的选频性,选出来还是正弦形状罢了。
当时的实验讨论了RC、LC和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复习如下:
石英晶体谐振电路的串联形式
下图是模拟电路中的电感反馈式电路。特点:耦合紧密,易振,振幅大,C 用可调电容可获得较宽范围的振荡频率。波形较差,常含有高次谐波。此外,还有电容反馈式电路(三点式振荡器)以及各种变体,本章将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