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读后感作文3100字:
最近读了一本书《深度学习》,读完有如下收获:第一;关于焦虑。我们感慨每天时光匆匆,特别焦虑,因为我们做的事情都是繁琐的,肤浅,事物性的没有创造价值的,所以没有成就感。如何改变呢,首先少看社交软件,保持专注。其次,少干繁琐的简单事情,多做有挑战的事情,激发潜力创造力,享受创造的乐趣。有句话特别好,娱乐其实不能带来快乐,真正带来快乐的应该是工作,工作后实现目标的那种欢快感是娱乐不能给予的。
第二:关于努力。
很多人会觉得生命苦短,还是及时行乐比较好,差不多的了得过且过吧。生活迫使我们不得不努力,如果不努力还能过的不错因为有人替你努力过了,所谓的岁月静好一定是有人替你遮挡了风雨。如果很幸运有人替你遮挡了风雨你不应该一味享受而忘记前进,毕竟谁的遮挡都不可能太长时间,即使能遮挡一生一世,几生几世,也不意味着你可以放弃努力,你更应该在高起点上创造新高。
论文学习:
陶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中国陶艺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小学阶段开设陶艺课程对于青少年儿童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这十几年里,陶艺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借鉴国内小学陶艺课程相关研究及本人实践考察,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陶艺;小学美术;教学;综合素质。陶艺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更突出体现了这些美术的特性。陶艺融入小学美术教学能够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观念下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陶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各地小学美术课程中开设了陶艺课程,目前小学陶艺课取得一定的效果的同时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定位不明确
对于我国历史文化悠久的陶艺来说需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我通过翻阅不同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陶艺课程课本与听取部分小学陶艺课程,我发现多数还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设置课程内容。通俗易懂又不失趣味性。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小学陶艺课程每个学段学习内容定位不明确。如果按通常学段划分可将小学划分为三个学段: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其三个学段在“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具有不同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在1—2年级“造型·表现”领域教学内容应该是学生对于陶艺的初体验,不应有过多要求,培养兴趣,提高观察能力为主。但在实际教学中陶艺教师要求低年级学生注意形式美、用途等,忽视了学生所处年级陶艺课程内容定位。在5—6年级“欣赏·评述”领域陶艺教师往往照本宣科,缺乏对学生语言表达与思维的培养,没有做到新课改扩大学生知识面与确保学生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的要求。
(二)陶艺教学模式单一
陶艺由其特殊性,其教学模式和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不尽相同。但在现实课堂中还有许多陶艺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效果不佳。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一只想飞的猫读后感(http://www.simayi.net/duhougan/5155.html)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直接讲授,没有引起学生对于知识的自主合作探究。老师直接对知识的讲解与问题的解答,没有引起学生的思考导致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遇到类似的问题依旧不会。
二、小学美术陶艺教学出现问题的解决措施
陶艺进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时间不长、经验不足。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明确陶艺教学内容
在此我按照将小学分为三个学段四个领域来划分小学陶艺学习内容。
1—2年级:尝试利用泥土媒介,通过捏捏、团团、揉揉、压压等大胆、*地表现物体。在造型表现:*的将手中泥土捏成自己想要的形体,并从中使学生亲近自然感受陶艺的乐趣。设计与运用:在自己陶艺造型基础上进行形体抽象或者做装饰,融入自己想法,释放内心情感。欣赏评述:在欣赏陶艺作品直观感受,大胆表述即可。综合探究:展开想象,扩宽思路,在游戏陶艺中进行探索。
3—4年级:认识形、肌理、凹凸、透视和空间等方法,体验不同陶泥种类的效果,表现所见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作愿望。造型表现:掌握基本陶艺手法,进行基本形体创作。设计运用:学习陶艺创作的基本方法、设计思路。欣赏评述:观看陶艺作品表达自己感受。综合探索:多学科,多种媒介材料综合创作陶艺的尝试。
5—6年级: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表现所见所闻。所感受的事物,进行陶艺创作创作作品突出个人情感。造型与表现:运用空间、形、色的掌握,制作出立体的陶艺作品,并准确表达其个人情感。设计运用:将简单的设计理念运用到陶艺创作中,并美化生活。欣赏评述:对陶艺作品基本准确认识其制作方法,特点,颜色等,并能通过欣赏体会作者感情。综合探索:以陶艺与其他知识的结合形式,探索陶艺与生活的关系。
(二)课程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
陶艺教学由其自身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其教学方式的多元性。其一,是采用启启发式教学。在小学美术陶艺课堂启发式教学是非常必要的。陶艺需要学生通过泥巴这样的一种媒介来塑造自己所想表达的形象,其主观性非常强。不同于数学1+1=2是一个固定答案。其二,陶艺教学走出课堂。陶艺教学不应该仅仅在教室中进行学习,走出教室亲近自然、走进陶瓷厂、参观博物馆这都是陶艺课需要运用的教学形式。
陶艺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造型能力的基础上,深化了学生对美学中造型与形式理解,传承了我国优秀民族文化,增強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在美术课程中的体现。
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家乡的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特点,用联想、夸张等艺术手法设计表现一座
特色的泥塑桥;
2、欣赏不同特征的桥。了解与桥有关的文化和知识,运用叠加、排列等方法将
泥条巧妙组合,塑造一座桥;
3、增进对家乡桥的理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家乡的桥,用泥塑表现家乡的桥
2、难点:表现有家乡特色的桥
四、课前准备:陶泥、泥塑工具
五、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感知桥的结构
(1)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桥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桥包括桥栏、桥墩、桥面三个部分
2、归类游戏,进行桥的认知
(1)欣赏各种桥的图片,进行分类
(2)试着说一说你归类的理由。(种类、外形、材质)
3、欣赏图片,感受泥塑零件的丰富性
(1)教师出示任务:用陶泥塑造一座桥
(2)学习运用泥塑零件,感受泥片、泥球、泥条的不同变化
(3)运用大小、重叠、组合、刻画等泥塑方法深入学习泥片、泥球、泥条
4、图纸探究,感受泥巴零件的多样性
(1)欣赏教师绘制的桥的图纸,找一找分别运用的泥巴零件
桥墩一一泥块
桥面——泥板
桥栏一一泥条
(2)小组合作探究:如何运用泥巴零件更好地表现一座桥,并完成桥的小稿图
(3)欣赏同学绘制的小稿桥,说说哪一部分设计得最独特
(4)完善小稿
5、分工合作,泥塑表现稳固桥
(1)欣赏同学的泥塑桥,说一说独特之处
(2)小组分工合作,选择最佳图纸方案,运用泥巴零件塑造一座稳固而独特的桥
6、参观欣赏,相互学习
反思:以这样的理念,我在设计《家乡的桥》这个美术综合性教学活动中,考虑到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智能及兴趣,将教学对象进行同质分组,也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自己所喜爱的方式呈现主题。教师根据每位学生擅长的智能,将他们分成不同智能的小组。在此基础上,引领各组学生进行成果展示的准备活动:资料的检索、知识的交流、意见的汇集,让学生对主题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情感的体悟。在这一活动中,拥有不同智能的学生人尽其材。之后的主题表现,学生开展草图的研究和探讨,无论是何种主题展示形式的学生都根据自己的设想,先绘出预想中的家乡的桥,在汲取他人的意见之后完善草图,这是一个思索、完善的过程。最后,学生以自己所喜爱的方式星现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