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4.基于RabbitMQ实现延迟队列
- 4.1延迟队列定义
- 4.2基于DLX(死信交换机)实现延迟队列
- 4.2.1实现思路
- 4.2.2主要流程
- 4.2.3实战
- (1)创建两个消息队列:原始消息队列、死信队列 and 为原始消息队列关联私信交换机
- (2)为死信队列配置消费者
- (3)测试
- 4.3基于插件实现延迟队列
- 4.3.1安装插件
- 4.3.2创建队列
- 4.3.3消息消费者
- 4.3.4发送消息测试
- 4.4两种实现延迟队列的方法优缺点
- 4.4.1基于死信队列
- 4.4.2基于插件
4.基于RabbitMQ实现延迟队列
4.1延迟队列定义
- 延迟队列指的是存储对应的延迟消息,消息被发送以后,并不想让消费者立刻拿到消息,而是等待特定时间后,消费者才能拿到这个消息进行消费。
RabbitMQ 本身是没有延迟队列的,要实现延迟消息,一般有两种方式:
- 通过 RabbitMQ 本身队列的特性来实现,需要使用 RabbitMQ 的死信交换机(Exchange)和消息的存活时间 TTL(Time To Live)。
- 在 RabbitMQ 3.5.7 及以上的版本提供了一个插件(rabbitmq-delayed-message-exchange) 来实现延迟队列功能。同时,插件依赖 Erlang/OPT 18.0 及以上。
也就是说,AMQP 协议以及 RabbitMQ 本身没有直接支持延迟队列的功能,但是可以通过 TTL 和 DLX 模拟出延迟队列的功能。
4.2基于DLX(死信交换机)实现延迟队列
4.2.1实现思路
假如一条消息需要延迟 30 分钟执行,我们就设置这条消息的有效期为 30 分钟,同时为这条消息配置死信交换机和死信 routing_key,并且不为这个消息队列设置消费者,那么 30 分钟后,这条消息由于没有被消费者消费而进入死信队列,此时我们有一个消费者就在“蹲点”这个死信队列,消息一进入死信队列,就立马被消费了。
4.2.2主要流程
-
创建两个交换机(Exchange)和两个队列(Queue):
- 原始消息队列:将需要延迟处理的消息发送到原始消息队列。
- 死信队列:设置一个 TTL(Time-To-Live)过期时间,未在规定时间内处理的消息会成为死信消息,被发送到死信队列。
-
使用 DLX(死信交换机)关联原始消息队列和死信队列:
- 在原始消息队列声明时,设置该队列的
x-dead-letter-exchange
参数为死信交换机的名称。 - 在原始消息队列声明时,设置该队列的
x-dead-letter-routing-key
参数为死信队列的路由键。
- 在原始消息队列声明时,设置该队列的
-
消费者监听死信队列进行延迟消息处理:
- 消费者监听死信队列,一旦有死信消息到达,即可进行相应的延迟消息处理逻辑。
-
生产者发送延迟消息到原始消息队列:
- 生产者发送消息到原始消息队列,并设置消息的 TTL(即过期时间)。
- 如果消息在规定时间内未被消费者消费,则成为死信消息。
4.2.3实战
(1)创建两个消息队列:原始消息队列、死信队列 and 为原始消息队列关联私信交换机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QueueConfig {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JAVABOY_QUEUE_NAME = "javaboy_queue_name";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JAVABOY_EXCHANGE_NAME = "javaboy_exchange_name";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JAVABOY_ROUTING_KEY = "javaboy_routing_key";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DLX_QUEUE_NAME = "dlx_queue_name";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DLX_EXCHANGE_NAME = "dlx_exchange_name";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DLX_ROUTING_KEY = "dlx_routing_key";
/**
* 死信队列
* @return
*/
@Bean
Queue dlxQueue() {
return new Queue(DLX_QUEUE_NAME, true, false, false);
}
/**
* 死信交换机
* @return
*/
@Bean
DirectExchange dlxExchange() {
return new DirectExchange(DLX_EXCHANGE_NAME, true, false);
}
/**
* 绑定死信队列和死信交换机
* @return
*/
@Bean
Binding dlxBinding() {
return BindingBuilder.bind(dlxQueue()).to(dlxExchange())
.with(DLX_ROUTING_KEY);
}
/**
* 普通消息队列
* @return
*/
@Bean
Queue javaboyQueue() {
Map<String, Object> args = new HashMap<>();
//设置消息过期时间
args.put("x-message-ttl", 1000*10);
//设置死信交换机
args.put("x-dead-letter-exchange", DLX_EXCHANGE_NAME);
//设置死信 routing_key
args.put("x-dead-letter-routing-key", DLX_ROUTING_KEY);
return new Queue(JAVABOY_QUEUE_NAME, true, false, false, args);
}
/**
* 普通交换机
* @return
*/
@Bean
DirectExchange javaboyExchange() {
return new DirectExchange(JAVABOY_EXCHANGE_NAME, true, false);
}
/**
* 绑定普通队列和与之对应的交换机
* @return
*/
@Bean
Binding javaboyBinding() {
return BindingBuilder.bind(javaboyQueue())
.to(javaboyExchange())
.with(JAVABOY_ROUTING_KEY);
}
}
- 总结
- 创建两个消息队列:普通消息队列 / 死信队列(配置队列中的消息过期时间时,默认的时间单位时毫秒。)
- 每个队列均分别绑定一个交换器(普通交换机通过 routing key绑定该普通消息队列;死信交换机通过 routing key绑定该私死信交换机)
- 重要:
- 在原始消息队列声明时,设置该队列的
x-dead-letter-exchange
参数为死信交换机的名称。 - 在原始消息队列声明时,设置该队列的
x-dead-letter-routing-key
参数为死信队列的路由键。
- 在原始消息队列声明时,设置该队列的
(2)为死信队列配置消费者
@Component
public class DlxConsumer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gger logger = LoggerFactory.getLogger(DlxConsumer.class);
@RabbitListener(queues = QueueConfig.DLX_QUEUE_NAME)
public void handle(String msg) {
logger.info(msg);
}
}
(3)测试
@SpringBootTest
class DelayQueueApplicationTests {
@Autowired
RabbitTemplate rabbitTemplate;
@Test
void contextLoads() {
System.out.println(new Date());
rabbitTemplate.convertAndSend(QueueConfig.JAVABOY_EXCHANGE_NAME, QueueConfig.JAVABOY_ROUTING_KEY, "hello javaboy!");
}
}
10 秒之后这条消息会在死信队列的消费者中被打印出来。
4.3基于插件实现延迟队列
4.3.1安装插件
首先我们需要下载 rabbitmq_delayed_message_exchange 插件,这是一个 GitHub 上的开源项目,我们直接下载即可:
- https://github.com/rabbitmq/rabbitmq-delayed-message-exchange/releases
选择适合自己的版本,我这里选择最新的 3.9.0 版。
下载完成后在命令行执行如下命令将下载文件拷贝到 Docker 容器中去:
docker cp ./rabbitmq_delayed_message_exchange-3.9.0.ez some-rabbit:/plugins
这里第一个参数是宿主机上的文件地址,第二个参数是拷贝到容器的位置。
接下来再执行如下命令进入到 RabbitMQ 容器中:
docker exec -it some-rabbit /bin/bash
进入到容器之后,执行如下命令启用插件:
rabbitmq-plugins enable rabbitmq_delayed_message_exchange
启用成功之后,还可以通过如下命令查看所有安装的插件,看看是否有我们刚刚安装过的插件,如下:
rabbitmq-plugins list
命令的完整执行过程如下图:
OK,配置完成之后,接下来我们执行 exit
命令退出 RabbitMQ 容器。然后开始编码。
4.3.2创建队列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RabbitConfig {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QUEUE_NAME = "javaboy_delay_queue";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EXCHANGE_NAME = "javaboy_delay_exchange";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EXCHANGE_TYPE = "x-delayed-message";
@Bean
Queue queue() {
return new Queue(QUEUE_NAME, true, false, false);
}
@Bean
CustomExchange customExchange() {
Map<String, Object> args = new HashMap<>();
args.put("x-delayed-type", "direct");
return new CustomExchange(EXCHANGE_NAME, EXCHANGE_TYPE, true, false,args);
}
@Bean
Binding binding() {
return BindingBuilder.bind(queue())
.to(customExchange()).with(QUEUE_NAME).noargs();
}
}
这里主要是交换机的定义有所不同,小伙伴们需要注意。
这里我们使用的交换机是 CustomExchange,这是一个 Spring 中提供的交换机,创建 CustomExchange 时有五个参数,含义分别如下:
- 交换机名称。
- 交换机类型,这个地方是固定的。
- 交换机是否持久化。
- 如果没有队列绑定到交换机,交换机是否删除。
- 其他参数。
最后一个 args 参数中,指定了交换机消息分发的类型,这个类型就是大家熟知的 direct、fanout、topic 以及 header 几种,用了哪种类型,将来交换机分发消息就按哪种方式来。
4.3.3消息消费者
@Component
public class MsgReceiver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gger logger = LoggerFactory.getLogger(MsgReceiver.class);
@RabbitListener(queues = RabbitConfig.QUEUE_NAME)
public void handleMsg(String msg) {
logger.info("handleMsg,{}",msg);
}
}
4.3.4发送消息测试
@SpringBootTest
class MqDelayedMsgDemoApplicationTests {
@Autowired
RabbitTemplate rabbitTemplate;
@Test
void contextLoads() throws UnsupportedEncodingException {
Message msg = MessageBuilder.withBody(("hello 江南一点雨"+new Date()).getBytes("UTF-8")).setHeader("x-delay", 3000).build();
rabbitTemplate.convertAndSend(RabbitConfig.EXCHANGE_NAME, RabbitConfig.QUEUE_NAME, msg);
}
}
4.4两种实现延迟队列的方法优缺点
4.4.1基于死信队列
-
优点:
- 相对简单,不需要安装额外的插件或组件。
- 可以通过设置消息的 TTL 来实现延迟投递,非常灵活。
-
可能出现的问题:
- 时间精度限制:TTL 是以毫秒为单位的,可能无法满足某些特定的时间精度要求。
- 大量超时消息:如果系统中积压了大量超时消息,可能会导致死信队列中的消息堆积,增加系统负担。
4.4.2基于插件
-
优点:
- 提供了更灵活的配置选项,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定制化设置。
- 可能提供更高的时间精度和可靠性。
-
可能出现的问题:
- 插件兼容性:某些插件可能与 RabbitMQ 的特定版本不兼容,需要注意版本匹配。
- 配置复杂性:使用插件可能需要更复杂的配置和管理,需要更深入的了解插件的工作原理和配置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