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选项对齐
平时在Word排版时遇到选择题十分头疼,因为选项的对齐实在太麻烦,过去我的手段就是疯狂敲击空格或者Tab键,而这样十分费时且低效,有时部分选项怎么也对不齐。下面分享两个方法,可以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
方法1
1.建立表格
将编辑好的选项用空格隔开,无需输入ABCD,选中选项部分的文字,在【插入】工具栏点击【表格】>【文字转换成表格】,列数为4,文字分割位置选择空格。
2.编辑选项
选中刚才的表格,【开始】工具栏中段落部分找到【编号】工具,选择A.B.C.样式。
3.去除边框
在【表格工具】>【设计】工具栏找到【边框】,选择【无框线】
性能分析
- 优点:操作简单,容易理解,准确率高,不易出错。
- 缺点:没有批量处理,需逐题编辑。
- 适用范围:题目是自己逐个编辑且题量较小。
方法2
1. 输入文本
2. 使用替换(在工具栏右上角或使用快捷键Ctrl+H)
在【查找内容】中输入
(A*)(B*)(C*)(D*)
,点击【更多>>】,勾选【使用通配符】
在【替换为】中输入\1^t\2^t\3^t\4
,点击【格式】>【制表位】,设置【制表位位置】(9字符,19字符,29字符),选择【左对齐】,点击【确定】
点击【全部替换】
3. 选项对齐完成
操作解析
在【查找内容】中输入的(A*)(B*)(C*)(D*)
是模糊查询的表达,()代表一组表达式,A*表示A开头的内容,所以这句代码整体含义就是找到分别以A B C D开头的内容,也就是4个选项。
在【替换为】中输入的\1^t\2^t\3^t\4
,\1 \2 \3 \4分别对应刚才找到的4组数据,也就是4个选项,^t 是制表位,我们设置了制表位是9,19,29,所以这段代码统一在A B C选项后面添加了制表位,将B选项放在了第9字符位置,C选项放在了第19字符位置,D选项放在了第29字符位置,达到了选项对齐的目的。
性能分析
- 优点:批量操作,效率较高。
- 缺点:需要一些基础,不易理解,有时易出现差错。
- 适用范围:文字都已编辑完成且题目数量较大
写在最后
对于方法1,可能有些Word版本设置【无框线】后变成了虚线,如果文件是打印使用,可以忽略,打印时不会出现框线,如果文件浏览时觉得不美观,可以设置【所有框线】然后将框线改为白色就看不到了。
对于方法2,操作过后可能有个别选项没有对齐,原因可能是编辑文字时用了制表符Tab或者选项不在同一行,个别选项可能因为字数多不能容纳在同一行。解决方法:少量的话使用Tab键手动调整一下即可,因为我们已经设置好了制表位调整起来也很轻松,但如果大量的话,先检查刚才的操作是否出现问题,如果没问题可以先使用【替换】工具替换掉换行符(^l)再进行上述操作。
参考资料:网络上各种Word操作技巧
(只是分享个人学习时的想法和理解,如有问题还望大佬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