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软考

时间:2024-03-11 09:14:35
前言:

由于最近复习软件设计师考试,发现有很多考点忘记了, 所以写这个网页也算复习,重新学习软考关于网络的知识点。

因特网的组成 :

学习网络首先是因特网的组成,从因特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以下的两大块:

(1) 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2) 核心部分 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其中处在因特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因特网上的所有的主机。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 “主机 A 和主机 B 进行通信”,实际上是指:“运行在主机 A 上的某个程序和运行在主机 B 上的另一个程序进行通信”。 即“主机 A 的某个进程和主机 B 上的另一个进程进行通信”。或简称为“计算机之间通信”

说到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

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即Client/Server方式

对等方式(P2P 方式) 即 Peer-to-Peer方式

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客户软件的特点 :

被用户调用后运行,在打算通信时主动向远地服务器发起通信(请求服务)。 因此,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服务器软件的特点 :

一种专门用来提供某种服务的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 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 因此,服务器程序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一般需要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

对等连接方式 :

对等连接(peer-to-peer,简写为 P2P)是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只要两个主机都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P2P 软件),它们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双方都可以下载对方已经存储在硬盘中的共享文档。

对等连接方式的特点:

对等连接方式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 只是对等连接中的每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同时是服务器。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 是相当复杂的系统,相互通信的两个计算机系统必须高度协调才能正常工作。 为了设计这样复杂的计算机网络,人们提出了将网络分层的方法。 分层可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较小的局部问题进行处理,从而使问题简单化。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77 年成立了一个分委员会专门研究网络通信的体系结构问题, 并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它是一个定义异种计算机连接标准的框架结构。 OSI 为连接分布式应用处理的“开放”系统提供了基础。所谓“开放”, 是指任何两个系统只要遵守参考模型和有关标准就能够进行互连。 OSI 采用了层次化结构的构造技术。

ISO分委员会的任务是定义-一组层次和每一层所完成的功能和服务。 层次的划分应当从逻辑上将功能分组,层次应该足够多,应使每层小到易于管理的程度 ,但也不能太多, 否则汇集各层的处理开销太大。

OSI参考模型具有以下特性:

(1)它是一种将异构系统互连的分层结构。

(2)提供了控制互连系统交互规则的标准框架。

(3)定义了-种抽象结构,而并非具体实现的描述。

(4)不同系统上相同层的实体称为同等层实体。

(5)同等层实体之间的通信由该层的协议管理。

(6)相邻层间的接口定义了原语操作和低层向高层提供的服务

(7)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是面向连接的或无连接的数据服务。

(8)直接的数据传送仅在最低层实现。

(9)每层完成所定义的功能,修改本层的功能并不影响其他层。


OSI/RM中的1~3层主要负责通信功能,一般称为通信子网层。 上三层(即5~7层)属于资源子网的功能范畴,称为资源子网层。 传输层起着衔接上、下三层的作用。对各层的说明如下。

(1)物理层(Pyysical Layer)互联设备:中继器(Repeater)和集线器(Hub)

(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互联设备:网桥(Beidge)和交换机(Switch)

(3)网络层(NetWork Layer)互联设备:路由器(Router)

(4)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5)会话层(Session Layer)

(6)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7)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互联设备:网关(Gateway)

 

工作在Internet的协议:

网络层协议----IP:由于IP只提供无连接,不可靠的服务,所以把差错检测和流量控制之类的服务 授权给其他协议,这正是TCP/IP能够高效工作的重要保证。IP的主要功能包括将上层数据 (如TCP、UDP数据)或同层的其他数据( 如ICMP数据)封装到IP数据报中; 将IP数据报传送到最终目的地;为了使数据能够在链路层上进行传输, 对数据进行分段;确定数据报到达其他网络中的目的地的路径。

ARP和RARP:地址解析协议(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ARP)及反地址解析协议(RARP) 是驻留在网际层中的另一一个重要协议。ARP的作用是将IP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RARP的作用是将物理地址转换为IP地址。

网络层协议----ICMP:Internet控制信息协议(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ICMP) 是网际层的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协议。由于IP是一种尽力传送的通信协议, 即传送的数据报可能丢失、重复、延迟或乱序, 因此IP需要一种避免差错并在发生差错时报告的机制。 ICMP就是一个专门用于发送差错报文的协议。IP在需要发送-一个差错报文时要使用ICMP, 而ICMP也是利用IP来传送报文的。ICMP 是让IP更加稳固、有效的一种协议, 它使得IP传送机制变得更加可靠。

传输层协议----TCP: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整个TCP/IP协议 族中重要的协议之一。它在IP提供的不可靠传输服务的基础上为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面向 连接的,全双工(全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的数据传输服务。

传输层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是无连接, 使用尽最大努力交付,面向报文,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交互通信,是无连接,不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