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 http请求的几种请求格式及其状态码

时间:2024-02-19 15:52:35

抛砖引玉,聊下概念性的东西先:

HTTP协议 (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是一个基于TCP/IP通信协议来传递数据,包括html文件、图像、结果等,即是一个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请求和应答的标准。

HTTP协议特点

1.http无连接:限制每次连接只处理一个请求,服务端完成客户端的请求后,即断开连接。(传输速度快,减少不必要的连接,但也意味着每一次访问都要建立一次连接,效率降低)

2.http无状态:对于事务处理没有记忆能力。每一次请求都是独立的,不记录客户端任何行为。(优点解放服务器,但可能每次请求会传输大量重复的内容信息)

3.客户端/服务端模型:客户端支持web浏览器或其他任何客户端,服务器通常是apache或者iis等

4.简单快速

5.灵活:可以传输任何类型的数据

客户端请求消息

客户端发送一个请求到服务器的请求消息包括以下格式:

    请求行,请求头部,空行,请求数据 (图片来自网络)

服务器响应消息

服务器响应包括如下格式:

    状态行,消息报头,空行,响应正文 

 

序号 方法 描述
1 GET

发送请求来获得服务器上的资源,请求体中不会包含请求数据,请求数据放在协议头中。另外get支持快取、缓存

、可保留书签等。幂等

2 POST

和get一样很常见,向服务器提交资源让服务器处理,比如提交表单、上传文件等,可能导致建立新的资源或者对

原有资源的修改。提交的资源放在请求体中。不支持快取。非幂等

3 HEAD

本质和get一样,但是响应中没有呈现数据,而是http的头信息,主要用来检查资源或超链接的有效性或是否可以可达、检

查网页是否被串改或更新,获取头信息等,特别适用在有限的速度和带宽下。

4 PUT

和post类似,html表单不支持,发送资源与服务器,并存储在服务器指定位置,要求客户端事先知

道该位置;比如post是在一个集合上(/province),而put是具体某一个资源上(/province/123)。所以put是安全的,

无论请求多少次,都是在123上更改,而post可能请求几次创建了几次资源。幂等

5 DELETE 请求服务器删除某资源。和put都具有破坏性,可能被防火墙拦截。如果是https协议,则无需担心。幂等
6 CONNECT

HTTP/1.1协议中预留给能够将连接改为管道方式的代理服务器。就是把服务器作为跳板,去访问其他网页

然后把数据返回回来,连接成功后,就可以正常的get、post了。

7 OPTIONS 获取http服务器支持的http请求方法,允许客户端查看服务器的性能,比如ajax跨域时的预检等。
8 TRACE

回显服务器收到的请求,主要用于测试或诊断。一般禁用,防止被恶意攻击或盗取信息。

 

 

GET 和 POST 比较

  GET POST
点击返回/刷新按钮 没有影响 数据会重新提交
缓存/添加书签 可以 不可以
历史记录 没有
编码类型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或 multipart/form-data。为二进制数据使用

多重编码

是否幂等 幂等 非幂等
长度限制

http协议没有限制,但是实际浏览器或服务

器有(最大2048)

理论上没有,可能会收到服务器配置或内存限制
数据类型限制 只能ASCII,非ascii都要编码传输 没有限制,允许二进制数据
安全性 数据全部展示在url中,不安全 相比get,通过request body传递数据,比较安全
可见效 可见 不可见

注意:以上只是一种规范,如果非要给get加上request body,或者给post的url上带上参数,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

另外曾经看到一篇文章听说『99% 的人都理解错了 HTTP 中 GET 与 POST 的区别』??说,get发送1个tcp包,而post发送两个tcp包,后来被验证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其实get如果也发送body,则也会发送Expect:100

PATCH 和 PUT 比较

  PATCH PUT
是否幂等 非幂等 幂等
粒度 局部,最小粒度,节约网络带宽 所有

注意:比如更新一个userinfo,包含name,age,sex等多个字段,如果只修改了age,如果用put来更新,则需要把其他没有变更的也要提交到服务器,但是使用patch,则只需要提交age到服务器即可。这都是协议层面来讨论的。 

GET 

请求示例

复制代码
 
GET https://testrail-tools.trendmicro.com/portal/admin/getTimerInitStatus HTTP/1.1    
Accept: application/json, text/javascript, */*; q=0.01
X-Requested-With: XMLHttpRequest
Referer: https://testrail-tools.trendmicro.com/portal/admin/toLicenseTimerConfig?id=7
Accept-Language: zh-CN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OW64; Trident/7.0; rv:11.0) like Gecko
Host: testrail-tools.trendmicro.com
Connection: Keep-Alive
Cookie: _ga=GA1.2.1909963682.1524537669; _gid=GA1.2.563928490.1529501401
 
复制代码

以上对应

第1行 请求行

    请求方法(get)+空格+url(https://testrail-tools.trendmicro.com/portal/admin/getTimerInitStatus)+空格+协议版本(HTTP/1.1)

第2-10都是请求头部

   Accept:表示客户端接受的内容类型,按照先后顺序表示客户端接收数据的先后次序

    X-Requested-With:以x开头的是非http标准,一般是某种技术的出现而定义的;这里是用来判断是http请求还是ajax请求。

    Referer:从这个页面访问请求行里的url

    Accept-Language:客户端接受内容返回优先选择的语言

    Accept-Encoding:客户端可以接受的服务器对返回内容进行编码压缩的格式。

    User-Agent:客户端运行的浏览器类型信息。

    Host:头域指定请求的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HTTP/1.1必须包括Host,否则返回400

    Connection:表示是否需要持久连接。如果web服务器端看到这里的值为“Keep-Alive”,或者看到请求使用的是HTTP 1.1(HTTP 1.1默认进行持久连接),它就可以利用持久连接的优点,当页面包含多个元素时(例如Applet,图片),显著地减少下载所需要的时间。要实现这一点, web服务器需要在返回给客户端HTTP头信息中发送一个Content-Length(返回信息正文的长度)头,最简单的实现方法是:先把内容写入ByteArrayOutputStream,然 后在正式写出内容之前计算它的大小。

    Cookie:http请求时,会把保存的cookie也发送服务器。cookie是保存在客户端里的,分为内存cookie和硬盘cookie。前者随着浏览器关闭而消失,后者由过期时间或者用户手动清除。因为http请求是无状态的,所以服务器为了认证,会生成sessionid,让浏览器setcookie保存起来,每次请求携带上认证信息。这部份以后再聊吧。    

响应示例

复制代码
 
HTTP/1.1 200 OK
Server: Apache-Coyote/1.1
Cache-Control: private
Expires: Wed, 31 Dec 1969 16:00:00 PST
X-Application-Context: application:prod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charset=UTF-8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Date: Wed, 20 Jun 2018 15:00:16 GMT

{"advancewarn":"1","userstatus":"1","ldap":"1","licensealarm":"1","deltempzipfile":"1","sctmlicense":"0","user":"1"}
 
复制代码

第1行 状态行

第2-8 消息报头

    Server:包含处理请求的服务器信息,包含多个产品注释和标识。

    Cache-Control:告知缓存机制是否可以缓存和类型,private是只能当前用户,不能被共享。

    Expires:响应过期时间

    X-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配置,这里表示读取的是application-prod.properties

    Content-Type:返回数据的类型和字符编码格式

    Transfer-Encoding:告知接收端,报文采取了何种编码,chunked表示服务器无法确定消息大小,一般比如下载等,就采用chunked。

    Date:返回消息的时间

第 9 行 空行

第 10 行 响应正文

    消息报头指定了是返回json字符串。

POST

请求示例

 
复制代码
POST https://testrail-tools.trendmicro.com/portal/admin/editTimer HTTP/1.1
Host: testrail-tools.trendmicro.com
Connection: keep-alive
Content-Length: 35
Accept: application/json, text/javascript, */*; q=0.01
Origin: https://testrail-tools.trendmicro.com
X-Requested-With: XMLHttpRequest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67.0.3396.87 Safari/537.36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charset=UTF-8
Referer: https://testrail-tools.trendmicro.com/portal/admin/toAdminTimerConfig?id=7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br
Accept-Language: zh-CN,zh;q=0.9
Cookie: _ga=GA1.2.199305797.1501211992; _ga=GA1.1.199305797.1501211992; _gid=GA1.2.56449187.1529562439; _gat_gtag_UA_111346521_2=1

type=del&interval=1200&timelag=7200
 
复制代码

第1行同 get

第2-13 行 请求头部

    Content-Length:告知服务器,请求数据的大小

    Origin:origin类似refered,但比refered更人性化,origin只出现在post中,而origin也不携带敏感信息和具体url路径。

    Content-Type:http请求提交内容的编码类型,一般只有post需要设置。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缺省)和multipart/form-data。

第14行 空行

第15行 请求数据

响应示例

复制代码
HTTP/1.1 200 OK
Server: Apache-Coyote/1.1
X-Application-Context: application:prod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charset=UTF-8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Date: Thu, 21 Jun 2018 07:36:58 GMT

{"result":"edit timer success"}
 
复制代码

其他这里就不累述了。

说了这么多,这么多请求方式都是http协议的标准,你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全部用post或者全部用get,但是你要是开发的是商业产品,那你就要为你自己的随便买单咯。

好比删除一样东西,如果用get请求方式:http:/xxx/delete?id=1,那你很快就知道,这些标准也能让其他人一眼就能知道具体所要做的意思。 

HTTP状态码

摘自HTTP状态码

HTTP状态码分类
分类分类描述
1** 信息,服务器收到请求,需要请求者继续执行操作
2** 成功,操作被成功接收并处理
3** 重定向,需要进一步的操作以完成请求
4** 客户端错误,请求包含语法错误或无法完成请求
5** 服务器错误,服务器在处理请求的过程中发生了错误
HTTP状态码列表
状态码状态码英文名称中文描述
100 Continue 继续。客户端应继续其请求
101 Switching Protocols

切换协议。服务器根据客户端的请求切换协议。只能切换到

更高级的协议,例如,切换到HTTP的新版本协议

 
200 OK 请求成功。一般用于GET与POST请求
201 Created 已创建。成功请求并创建了新的资源
202 Accepted 已接受。已经接受请求,但未处理完成
203 Non-Authoritative Information

非授权信息。请求成功。但返回的meta信息不在原始的服务器

,而是一个副本

204 No Content

无内容。服务器成功处理,但未返回内容。在未更新网页

的情况下,可确保浏览器继续显示当前文档

205 Reset Content

重置内容。服务器处理成功,用户终端(例如:浏览器)应重

置文档视图。可通过此返回码清除浏览器的表单域

206 Partial Content 部分内容。服务器成功处理了部分GET请求
 
300 Multiple Choices

多种选择。请求的资源可包括多个位置,相应可返回一个

资源特征与地址的列表用于用户终端(例如:浏览器)选择

301 Moved Permanently

永久移动。请求的资源已被永久的移动到新URI,返回信息

会包括新的URI,浏览器会自动定向到新URI。今后任何新的请求

都应使用新的URI代替

302 Found

临时移动。与301类似。但资源只是临时被移动。客户端应继

使用原有URI

303 See Other 查看其它地址。与301类似。使用GET和POST请求查看
304 Not Modified

未修改。所请求的资源未修改,服务器返回此状态码时,不会

返回任何源。客户端通常会缓存访问过的资源,通过提供一个头

信息指出客户端希望只返回在指定日期之后修改的资源

305 Use Proxy 使用代理。所请求的资源必须通过代理访问
306 Unused 已经被废弃的HTTP状态码
307 Temporary Redirect 临时重定向。与302类似。使用GET请求重定向
 
400 Bad Request 客户端请求的语法错误,服务器无法理解
401 Unauthorized 请求要求用户的身份认证
402 Payment Required 保留,将来使用
403 Forbidden 服务器理解请求客户端的请求,但是拒绝执行此请求
404 Not Found

服务器无法根据客户端的请求找到资源(网页)。通过此代

码,网站设计人员可设置"您所请求的资源无法找到"的个性

页面

405 Method Not Allowed 客户端请求中的方法被禁止
406 Not Acceptable 服务器无法根据客户端请求的内容特性完成请求
407 Proxy Authentication Required

请求要求代理的身份认证,与401类似,但请求者应当使用代

理进行授权

408 Request Time-out 服务器等待客户端发送的请求时间过长,超时
409 Conflict

服务器完成客户端的PUT请求是可能返回此代码,服务器处理

请求时发生了冲突

410 Gone

客户端请求的资源已经不存在。410不同于404,如果资源以前有

现在被永久删除了可使用410代码,网站设计人员可通过301代码

指定资源的新位置

411 Length Required 服务器无法处理客户端发送的不带Content-Length的请求信息
412 Precondition Failed 客户端请求信息的先决条件错误
413 Request Entity Too Large

由于请求的实体过大,服务器无法处理,因此拒绝请求。为防

止客户端的连续请求,服务器可能会关闭连接。如果只

是服务器暂时无法处理,则会包含一个Retry-After的响应信息

414 Request-URI Too Large 请求的URI过长(URI通常为网址),服务器无法处理
415 Unsupported Media Type 服务器无法处理请求附带的媒体格式
416 Requested range not satisfiable 客户端请求的范围无效
417 Expectation Failed 服务器无法满足Expect的请求头信息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服务器内部错误,无法完成请求
501 Not Implemented 服务器不支持请求的功能,无法完成请求
502 Bad Gateway 充当网关或代理的服务器,从远端服务器接收到了一个无效的请求
503 Service Unavailable

由于超载或系统维护,服务器暂时的无法处理客户端的请求

。延时的长度可包含在服务器的Retry-After头信息中

504 Gateway Time-out 充当网关或代理的服务器,未及时从远端服务器获取请求
505 HTTP Version not supported 服务器不支持请求的HTTP协议的版本,无法完成处理

 

结束语:其实我们大部分情况下只用到了GET和POST。如果想设计一个符合RESTful规范的web应用程序,则这六种方法都会用到。不过即使暂时不想涉及REST,

了解这六种方法的本质仍然是很有作用的。大家将会发现,原来web也是很简洁明了的。下面再次依次说明这六种方法。

1,GET:GET可以说是最常见的了,它本质就是发送一个请求来取得服务器上的某一资源。资源通过一组HTTP头和呈现据(如HTML文本,或者图片或者视频等)返回给客户端。
GET请求中,永远不会包含呈现数据。
2,HEAD:HEAD和GET本质是一样的,区别在于HEAD不含有呈现数据,而仅仅是HTTP头信息。有的人可能觉得这个方法没什么用,其实不是这样的。
想象一个业务情景:欲判断某个资源是否存在,我们通常使用GET,但这里用HEAD则意义更加明确。
3,PUT:这个方法比较少见。HTML表单也不支持这个。本质上来讲, PUT和POST极为相似,都是向服务器发送数据,但它们之间有一个重要区别,
PUT通常指定了资源的存放位置,而POST则没有,POST的数据存放位置由服务器自己决定。举个例子:如一个用于提交博文的URL,/addNew。
如果用PUT,则提交的URL会是像这样的”/addNew/abc123”,其中abc123就是这个博文的地址。而如果用POST,则这个地址会在提交后由服务器告知客户端。
目前大部分博客都是这样的。显然,PUT和POST用途是不一样的。具体用哪个还取决于当前的业务场景。
4,DELETE:删除某一个资源。基本上这个也很少见,不过还是有一些地方比如amazon的S3云服务里面就用的这个方法来删除资源。
5,POST:向服务器提交数据。这个方法用途广泛,几乎目前所有的提交操作都是靠这个完成。
6,OPTIONS:这个方法很有趣,但极少使用。它用于获取当前URL所支持的方法。若请求成功,则它会在HTTP头中包含一个名为“Allow”的头,值是所支持的方法,如“GE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