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义用户模型(persona)(转)

时间:2024-02-17 08:46:10

转载:http://kan.weibo.com/con/3514428268963004?_from=image

 

一、什么是用户模型?

Persona([pə:\'səunə]):(Persona是用户模型的的简称)是虚构出的一个用户用来代表一个用户群。一个persona可以比任何一个真实的个体都更有代表性。一个代表典型用户的persona的资料有性别、年纪、收入、地域、情感、所有浏览过的URL、以及这些URL包含的内容、关键词等等。一个产品通常会设计3~6个用户模型代表所有的用户群体。

Persona Web人物角色介绍

用户模型(任人物角色)不是用户细分

用户模型看起来比较像用户市场细分。用户细分通常基于人口统计特征(如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和消费心理,分析消费者购买产品的行为。用户模型更加关注的是用户如何看待、使用产品,如何与产品互动,这是一个相对连续的过程,人口属性特征并不是影响用户行为的主要因素。用户模型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解读用户需求,以及不同用户群体之间的差异。

用户模型(人物角色)不是平均用户

某个人物角色能代表多大比例的用户?首先,在每一个产品决策问题中,“多大比例”的前置条件是不一样的。是“好友数大于20的用户”?是“从不点击广告的用户”?不一样的具体问题,需要不一样的数据支持。人物角色并不是“平均用户”,也不是“用户平均”,我们关注的是“典型用户”或是“用户典型”。创建人物角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得到一组能精确代表多少比例用户的定性数据,而是通过关注、研究用户的目标与行为模式,帮助我们识别、聚焦于目标用户群。

用户模型(人物角色)不是真实用户

人物角色实际上并不存在。我们不可能精确描述每一个用户是怎样的、喜欢什么,因为喜好非常容易受各种因素影响,甚至对问题不同的描述就会导致不同的答案。如果我们问用户“你喜不喜欢更快的马?”用户当然回答喜欢,虽然给ta一辆车才是更好的解决办法。所以,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其实是一群用户他们需要什么、想做什么,通过描述他们的目标和行为特点,帮助我们分析需求、设计产品。

用户模型(人物模型)能够被创建出来、被设计团队和客户接受、被投入使用,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我们认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用户模型(人物角色)创建出来以后,能否真正发挥作用,也要看整个业务部门/设计团队/公司是否已经形成了UCD的思路和流程,是否愿意、是否自觉不自觉地将用户模型引入产品设计的方方面面,否则,用户模型始终是一个摆设、是一堆尘封的文档,纸上画画,墙上挂挂。

所以,在创建人物角色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几个问题:谁会使用这些用户模型?他们的态度如何?将会如何使用?做什么类型的决策?可以投入的成本有多少?明确这些问题,对用户模型的创建和使用都很关键。

二、为什么要创建用户模型?

创建用户模型的目的是:尽可能减少主观臆测,理解用户到底真正需要什么,从而知道如何更好为不同类型用户服务。

1.带来专注 人物角色的第一信条是“不可能建立一个适合所有人的网站”。成功的商业模式通常只针对特定的群体。一个团队再怎么强势,资源终究是有限的,要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

2.引起共鸣 感同身受,是产品设计的秘诀之一。

3.促成意见统一 帮助团队内部确立适当地期望值和目标,一起去创造一个精确的共享版本。人物角色帮助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用理解代替无意义的PK~

4.创造效率 让每个人都优先考虑有关目标用户和功能的问题。确保从开始就是正确的,因为没有什么比无需求的产品更浪费资源和打击士气了。

5.带来更好的决策 与传统的市场细分不同,人物角色关注的是用户的目标、行为和观点。

三、什么时候可以用到人物角色?

在制定产品策略时

在讨论产品需求时

在项目优先级排序时

在进行任务分析时

在琢磨交互流程时

在选择设计风格时

在用研项目招募用户时

在锁定推广目标时

在完善运营方案时

总之,在各种讨论、脑暴、pk时,在我们想冲口而出”用户xxx”的时候,用户模型都可以派上用场。

四、如何创建用户模型(人物角色)?

按用研类型和分析方法来区分,人物角色可以分为:定性人物角色,经定量检验的定性人物角色,定量人物角色。三者的步骤、优缺点和适用性如下表:

Alen Cooper的“七步人物角色法”:

1、界定用户行为变量

2、将访谈主题映射至行为变量

3、界定重要的行为模式

4、综合特征和相关目标

5、检查完整性

6、展开叙述

7、制定任务角色模型

Lene Nielsen的“十步人物角色法”:

1. Finding the users 发现用户

目标: 谁是用户?有多少?他们对品牌和系统做了什么?

使用方法: 数据资料分析

输入物: 报告

2. Building a hypothesis建立假设

目标: 用户之间的差异都有什么

使用方法: 查看一些材料,标记用户人群。

输出物: 大致描绘出目标人群。

3. Verifications调研

目标:关于persona调研(喜欢/不喜欢,内在需求,价值)。关于场景的调研(工作地环境、工作条件),关于剧情的调研(工作策略和目标、信息策略和目标)。

使用方法:数据资料收集。

输出物:报告。

4. Finding patterns发现共同模式

目标:是否抓住重要的标签?是否有更多的用户群?是否同等重要?

使用方法:分门别类。

输出物:分类描述。

5. Constructing personas构造虚构角色

目标:基本信息(姓名、性别、照片)。心理(外向、内向)。背景(职业)。对待技术的情绪与态度,其他需要了解的方面。个人特质等。

使用方法:分门别类。

输出物:类别描述。

6. Defining situations定义场景

目标:这种persona的需求适应哪种场景?

使用方法:寻找适合的场景。

输出物:需求和场景的分类。

7. Validation and buy-in复核与买进(可忽略)

Questions asked: Do you know someone like this?

Methods used: People who know (of) the personas read and comment on the persona descriptions

8.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知识的散布(可忽略)

Questions asked: How can we share the personas with the organization?

Methods used: Fosters meetings, emails, campaigns of every sort, events.

9. Creating scenarios创建剧情

目标:在设定的场景中,既定的目标下,当persona使用品牌的技术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使用方法:叙述式剧情,使用persona描述和场景形成剧情。

输出物:剧情、用户案例、需求规格说明

10. On-going development持续的发展

Questions asked: Does the new information alter the personas?

Methods used: Usability tests, new data

Documents produced: A person responsible for the persona input from everybody who meet the users.

五、如何使用用户模型

用户模型(人物角色)清晰揭示用户目标,帮助我们把握关键需求、关键任务、关键流程,看到产品必须做的事,也知道产品不该做什么。人物角色不是精确的度量标准,它更重要的作用是作为一种决策、设计、沟通的可视化的交流工具。

丰满而有真实感的人物角色比正确的人物角色更有用。所谓正确的100%符合实际情况的角色是不存在的,我们应该尽可能丰富、形象化我们的目标用户群,让它在设计决策过程中发挥作用。

如何保持人物角色的活力?这个问题绝对不容忽视,尤其是当团队首次创建和使用用户模型。用户模型不只是未某个项目、某次特殊需求而创建的。持续使用和更新,将核心用户的形象融入到每个成员开发、设计思维中,才是人物角色的使命。我们需要不断地完善、展示、解释、使用它:

建立人用户模型文档

展示用户模型

与用户模型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