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的运行需要内存,对于一些需要持续运行很久的程序,尤其是服务器进程,如果不及时释放掉不再需要的内存,就会导致内存堆中的占用持续走高,最终可能导致程序崩溃。
不再需要使用的内存,却一直占用着空间,得不到释放,这就叫内存泄漏。
在JS中,我们都知道,基本数据类型是存在栈(stack)中,而引用数据类型是存在堆(heap)中。存在栈中的数据,会被自动处理掉。但存在堆中的数据则不然。
JS引擎有个垃圾回收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来清除不需要的数据。关键来了,我们怎么告诉JS引擎这个我不再需要这个数据呢?
答案就是:切断它的引用,让它变成一座无法到达的岛屿。
这就是所谓的“引用计数”。也就是说,我们对堆中的引用类型数据做一个遍历,标记它们被引用的次数:
let a = {name:'zhang'}; let b = a; let c = {name:'zhao'}; c = null;
在上面的这段代码中,{name:'zhang'}这个对象的引用次数为2,分别被变量a和变量b引用。{name:'zhao'}这个对象一开始被变量c引用,引用次数为1。后来c被重新赋值,{name:'zhao'}这个对象的引用突然被切断,再也无法被访问到了,自己变成了一个“孤岛式数据”,其引用次数变成了零,被当成了垃圾。
而垃圾的宿命,就是被JS引擎回收。
我们来执行一下上述这段代码,每点击一次,就给obj存入1000个不同对象的引用,连续点击10s,停止30s。并把这个过程录制下来。
怎么录?打开chrome的performance即可录制,看看这40s的内存堆(JS heap)的走势。
(结果是令人寒心的,堆内存占用从15M左右飙到最高30M,且基本没有什么回落,居高不下)
现在我们把代码改一改,在末尾增加一句this.obj = []。用于清除本次操作产生的1000个引用。
按照同样的手法,点击10s,停止30s,总共录制40s。效果如下:
(可以看到中途最高飙到24.7M,但是垃圾回收在第5s和第10s都介入了一次,使得内存占用大幅减少)
可以看到垃圾回收还是很有用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垃圾回收并不是无时无刻都在进行,因为垃圾回收这个操作也有性能损耗,从我实测的结果来看,它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