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Datacom认证?
Datacom,即Datacom Communication的缩写,中文为“数据通信”,属于ICT技术架构认证类别(华为认证包含ICT技术架构认证、平台与服务认证和行业ICT认证三类认证)。作为Routing & Switching认证的升级版,Datacom认证已于2020年4月18日正式发布,后续将替代Routing & Switching认证成为华为构建数通人才能力的标准。
网络
网络构成
终端
传输介质
传输设备
网络协议
传输介质
同轴电缆
分类:粗同轴电缆500m、细同轴电缆200m
冲突域
为什么产生冲突域:半双工的工作模式
半双工:在同一时刻下,只能有一台设备发送数据,如:对讲机
全双工:
解决冲突:CSMA/CD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CSMA/CD的基本工作过程如下:
终端设备不停地检测共享线路的状态。如果线路空闲,则可以发送数据;如果线路不空闲,则等待一段时间后继续检测(延时时间由退避算法决定)。
如果有另外一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两个设备发送的数据会产生冲突。
终端设备检测到冲突之后,会马上停止发送自己的数据,并发送特殊阻塞信息,以强化冲突信号,使线路上其他站点能够尽早检测到冲突。
终端设备检测到冲突后,等待一段时间之后再进行数据发送(延时时间由退避算法决定)。
CSMA/CD的工作原理可简单总结为:先听后发,边发边听,冲突停发,随机延迟后重发。
双绞线
分类
根据有无金属屏蔽层
屏蔽双绞线
非屏蔽双绞线
根据传输速率
五类双绞线 百兆
超五类双绞线 千兆
六类双绞线 千兆
568A
13互反 26互反
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
568B
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光纤
使用光信号传输数据
分类
线缆类别
单模光纤
传输一种模式的光
传输距离更长
多模光纤
传输多种模式的光
使用电信号传输数据(同轴电缆,双绞线)
传输设备
交换机
二层交换机
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进行相同网段的数据转发
三层交换机
路由器
工作在网络层
进行不同网段的数据转发
网络协议
指导网络设备进行数据转发
网络架构
接入层 接入用户主机
交换机
汇聚层 汇聚接入层流量
核心层 汇聚汇聚层流量
网络优化
可靠性
双设备
双链路
安全性
防火墙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防御技术
管理性管理性平台
网络的作用
1、实现数据转发
2、数据转发过程
3、发送端发送数据
数据封装过程
应用层
作用:产生数据
协议
传输层
作用:数据分段
应用层产生的数据过大,所以进行数据分段
根据数据要求不同,封装不同的传输层协议
协议
TCP
传输控制协议
可靠
面向连接的协议
source port
源端口
destination Port
目的端口
sequence Number
序列号
Header Length
头部长度
保留字段
URG
ACK
确认位
PSH
RST
SYN
请求位
FIN
结束位
window
窗口大小
checksum
acknowledge number
确认号
端口号
可靠的原因
三次握手建立连接
确认号确认机制/丢包重传机制
滑动窗口机制
四次分手关闭连接
UDP
用户数据包协议
快
网络层
作用
进行数据包分片
实现不同网段数据转发
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
IP报文头部
Version
版本
ipv4
Header Length
头部长度
固定20
最大64
DS Field
DS差分服务字段,用于服务质量
Total Length
报文总长度
Identification
标识
是否来自同一个包分片
Flags
标志
最后一个包分片是否到达
Fragment Offset
片偏移
标识在原始数据包的位置
Time to live
生存时间
防止环路
数值最大255,每经过一台路由器-1,为0时丢弃数据包
Protocol
协议
标识传输层协议
Protocol=6 TCP协议
Protocol=17 UDP协议
Header Checksum
Source IP address
源IP地址
Destination IP Address
目的IP地址
Options
数据链路层
作用
相同网段数据转发
MAC地址
唯一标识一台主机
数据帧帧格式
Ethernet_II
数据帧=帧头(源mac、目的mac、type)+data+帧尾
0x0800 ip协议
0x806 ARP协议
Length 1536
D.MAC S.MAC Type Data FCS
IEEE802.3
Length 1500
D.MAC S.MAC Length LLC SNAP Data FCS
以太网的MAC地址
共48bit
前24bit:OUI组织唯一标识符
后24bit:供应商提供
分类
单播mac地址
第一个字节中的第八个比特为0
组播mac地址
第一个字节中的第八个比特为1
广播mac地址
全F
物理层
比特流,数据变成二进制的形式
应用层产生数据,数据在传输层添加TCP报头后得到数据段;数据段被传递给网络层,网络层添加IP报头得到数据包;数据包被传递到数据链路层,封装数据链路层报头得到数据帧;最后,帧被转换为比特,通过网络介质传输
PDU协议数据单元(应用层)
数据段(传输层)
数据包(网络层)
数据帧(数据链路层)
链路传输数据
IP地址
点分十进制
构成:网络位和主机位
子网掩码为1是网络位,为0是主机位
网络地址:网络位不变,主机位全0
广播地址:网络位不变,主机位全1
主机数=2^n n=主机位
可用主机数=2^n-2 n=主机位
IP地址分类
A类
网络位8bit 主机位24bit
B类
网络位16bit 主机位16bit
C类
网络位24bit 主机位8bit
D类
组播
E类 240.0.0.0-255.255.255.255
私有地址
10.0.0.0-10.255.255.255
172.16.0.0-172.31.255.255
192.168.0.0-192.168.255.255
特殊地址
127.0.0.0-127.255.255.255
0.0.0.0
255.255.255.255
接收端接收数据
数据解封装过程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应用层
网络模型
OSI七层模型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TCP/IP模型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