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设备驱动程序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管理和控制设备,同时为用户应用程序提供管理和控制设备的接口。我们前面的“Hello World”驱动程序已经可以提供读写功能了,在这里我们将扩展我们的驱动以支持设备控制接口,在Linux中这个接口是通过ioctl函数来实现的。
设备控制接口(ioctl 函数)
回想一下我们在字符设备驱动中介绍的struct file_operations 结构,这里我们将介绍一个新的方法:
int (*ioctl)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unsigned int, unsigned long); |
这是驱动程序设备控制接口函数(ioctl函数)的内核原型定义,struct inode * 和struct file* 描述了操作的文件,unsigned int 描述了ioctl命令号,这是一个重要的参数,我们稍后会对它做详细介绍。最后一个参数是unsigned long数据类型,描述了ioctl命令可能带有的参数,它可能是一个整数或指针数据。
- ioctl命令号
- dir:
- type:
- nr:
- size:
_IO(type,nr) |
宏_IO用于无数据传输,宏_IOR用于从设备读数据,宏 _IOW用于向设备写数据,宏_IOWR用于同时有读写数据的IOCTL命令。相对的,Linux内核也提供了相应的宏来从ioctl命令号种解码相应的域值:
_IOC_DIR(nr) |
这些宏都定义在<asm/ioctl.h>头文件中(一般在<asm-generic.h>头文件中)。一般在使用中,先指定各个IOCTL命令的顺序编号(一般从0开始),然后根据使用的环境用这些宏来自动生成IOCTL命令号,在后面的例子中你可以了解实际的使用场景。
- ioctl返回值
- ioctl参数
unsigned long __must_check copy_to_user(void __user *to, |
copy_from_user和copy_to_user一般用于复杂的或大数据交换,对于简单的数据类型,如int或char,内核提供了简单的宏来实现这个功能:
#define get_user(x,ptr) |
其中,x是内核空间的简单数据类型地址,ptr是用户空间地址指针。
我们需要牢记:在内核中是无法直接访问用户空间地址数据的。因此凡是从用户空间传递过来的指针数据,务必使用内核提供的函数来访问它们。这里有必要再一次强调的是,在内核模块或驱动程序的编写中,我们强烈建议你使用内核提供的接口来生成并操作ioctl命令号,这样可以对命令号赋予特定的含义,使我们的程序更加的健壮;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程序的可移植性。
举例
好了,是时候举个例子了。我们将扩展我们的helloworld驱动添加ioctl函数。
首先,我们添加一个头文件来定义ioctl接口需要用到的数据(hello.h):
#ifndef _HELLO_H |
然后为我们的驱动程序添加ioctl接口hello_ioctl,并实现这个函数:
static int hello_ioctl (struct inode *inode, struct file *filp, |
其他两个字段在这里不作深究。
值得一提的是LDD3里这么一段话:
The header also defines macros that may be used in your driver to decode the num-
bers: _IOC_DIR(nr), _IOC_TYPE(nr), _IOC_NR(nr), and _IOC_SIZE(nr). We won’t go
into any more detail about these macros because the header file is clear, and sample
code is shown later in this section.
根据ioctl.h文件的定义,很明显_IOC_DIR(nr), _IOC_TYPE(nr), _IOC_NR(nr),_IOC_SIZE(nr)这几个宏里面的参数就是一个IOCTL命令,即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而文件中参数居然用nr表示! 当然用nr表示不是逻辑上的错误。但是别忘了文件中还有_IOW(type,nr,size)这样的定义IOCTL命令的宏,这其中的参数nr是IOCTL命令编号中的一个nr字段,一个8位的二进制数!我想很多新人都会对此产生莫大的疑惑!所以我认为把_IOC_DIR(nr), _IOC_TYPE(nr), _IOC_NR(nr),_IOC_SIZE(nr)这几个解码宏的参数改用cmd表示更恰当!
但是,我知道这不是LDD3作者的错,因为内核头文件里面也是这么表示的。我想内核开发者不可能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因此,我猜测这其中肯定有个历史原因: 大概以前版本的命令不管type是否一样,nr字段的值都是唯一的,于是仅靠nr字段就可以解码出一个IOCTL命令的其他字段吧?!但即使这样_IOC_DIR(nr), _IOC_TYPE(nr), _IOC_NR(nr),_IOC_SIZE(nr)也没必要保留这种写法啊!到底谁可以告诉我真相?
LDD3没有对_IOC_DIR(nr), _IOC_TYPE(nr), _IOC_NR(nr),_IOC_SIZE(nr)里面的nr作任何解释,只是实例中有如下用法:
if (_IOC_TYPE(cmd) != SCULL_IOC_MAGIC) return -ENOTTY;
if (_IOC_NR(cmd) > SCULL_IOC_MAXNR) return -ENOTTY;
可见那个nr参数完全就是我所说的32位的IOCTL命令编码。靠,既然这样好歹也对着个confusion作一下简单的解释啊!如果LDD3一书那“既 不承认,也不否认”的暧昧态度让我真让我哭笑不得的话,那么国内某书(具体哪本我就不说了)简直令我抓狂,我摘书中的两段话如下:
_IO(type,nr):定义一个没有数据传输的命令编号。type为幻数,nr为命令编号。...
...
_IOC_DIR(nr): 获得命令编号的命令传输方向(direction)。这个宏的参数就是命令编号。
后记
到这里我们已经向您展示了Linux内核驱动程序的设备控制接口(ioctl接口),详细的介绍了它的使用,并给出了一个实际的例子,尽管它很简单,但已经足够了。到这里你可以写出一个标准的Linux驱动程序了。不过这里还有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不得不从/proc/devices文件里读取设备号然后手动创建设备节点。我们是否可以让系统自动的创建这个设备节点文件呢?当然可以。不过在那之前,我们必须深入了解Linux的设备驱动模型。后面的章节我们就详细的介绍Linux的设备驱动模型及Hotplug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