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很长时间的实践,终于搞清楚了。类或者链表等,在指针赋值的时候,会使用新的指针。比如:
1
2
3
|
Foo a = c;
Foo b = new Foo();
Foo a = b;
|
这种情况下,会把b的指针传给a,a不再指向c,a以后的操作都会对b生效。
如下情况下:
1
2
|
Foo b = new Foo();
Foo a{ get { return b;}}
|
这种情况下,表示a无法被修改,但是如果你a.bar = 5;的话,那么是可以修改的,为什么呢?因为此时任何针对a的属性的修改,本质上都是对b的修改,只有a = c;是不可以的。可以简单理解为a = c;是指针的赋值,而a.bar = 5;只是所指对象的属性发生改变。
综上所述:
如果你希望a是一个仅指向b的替身,那么就可以后后面这个方法了。好处就是,可以随意修改a的属性,也就是b的属性,但是a永远会指向b,不会被篡改。
如果希望多次使用a,那么只能用第一种方法。但是如果搞不清楚用错的话,会经常不小心修改到原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