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Python 科学栈中的所有主要项目都同时支持 Python 3.x 和 Python 2.7,不过,这种情况很快即将结束。去年 11 月,Numpy 团队的一份声明引发了数据科学社区的关注:这一科学计算库即将放弃对于 Python 2.7 的支持,全面转向 Python 3。Numpy 并不是唯一宣称即将放弃 Python 旧版本支持的工具,pandas 与 Jupyter notebook 等很多产品也在即将放弃支持的名单之中。对于数据科学开发者而言,如何将已有项目从 Python 2 转向 Python 3 成为了正在面临的重大问题。来自莫斯科大学的 Alex Rogozhnikov 博士为我们整理了一份代码迁移指南。
Python 3 功能简介
Python 是机器学习和其他科学领域中的主流语言,我们通常需要使用它处理大量的数据。Python 兼容多种深度学习框架,且具备很多优秀的工具来执行数据预处理和可视化。
但是,Python 2 和 Python 3 长期共存于 Python 生态系统中,很多数据科学家仍然使用 Python 2。2019 年底,Numpy 等很多科学计算工具都将停止支持 Python 2,而 2018 年后 Numpy 的所有新功能版本将只支持 Python 3。
为了使 Python 2 向 Python 3 的转换更加轻松,我收集了一些 Python 3 的功能,希望对大家有用。
使用 pathlib 更好地处理路径
pathlib 是 Python 3 的默认模块,帮助避免使用大量的 os.path.joins:
1
2
3
4
5
6
7
8
|
from pathlib import Path
dataset = 'wiki_images'
datasets_root = Path( '/path/to/datasets/' )
train_path = datasets_root / dataset / 'train'
test_path = datasets_root / dataset / 'test'
for image_path in train_path.iterdir():
with image_path. open () as f: # note, open is a method of Path object
# do something with an image
|
Python 2 总是试图使用字符串级联(准确,但不好),现在有了 pathlib,代码安全、准确、可读性强。
此外,pathlib.Path 具备大量方法,这样 Python 新用户就不用每个方法都去搜索了:
1
2
3
4
5
6
|
p.exists()
p.is_dir()
p.parts()
p.with_name( 'sibling.png' ) # only change the name, but keep the folderp.with_suffix('.jpg') # only change the extension, but keep the folder and the name
p.chmod(mode)
p.rmdir()
|
pathlib 会节约大量时间,详见:
文档:https://docs.python.org/3/library/pathlib.html;
参考信息:https://pymotw.com/3/pathlib/。
类型提示(Type hinting)成为语言的一部分
Python 不只是适合脚本的语言,现在的数据流程还包括大量步骤,每一步都包括不同的框架(有时也包括不同的逻辑)。
类型提示被引入 Python,以帮助处理越来越复杂的项目,使机器可以更好地进行代码验证。而之前需要不同的模块使用自定义方式在文档字符串中指定类型(注意:PyCharm 可以将旧的文档字符串转换成新的类型提示)。
下列代码是一个简单示例,可以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这就是我们喜欢 Python 数据栈之处)。
1
2
3
4
5
6
|
def repeat_each_entry(data):
""" Each entry in the data is doubled
<blah blah nobody reads the documentation till the end>
"""
index = numpy.repeat(numpy.arange( len (data)), 2 )
return data[index]
|
上述代码适用于 numpy.array(包括多维)、astropy.Table 和 astropy.Column、bcolz、cupy、mxnet.ndarray 等。
该代码同样可用于 pandas.Series,但是方式是错误的:
1
|
repeat_each_entry(pandas.Series(data = [ 0 , 1 , 2 ], index = [ 3 , 4 , 5 ])) # returns Series with Nones inside
|
这是一个两行代码。想象一下复杂系统的行为多么难预测,有时一个函数就可能导致错误的行为。明确了解哪些类型方法适合大型系统很有帮助,它会在函数未得到此类参数时给出提醒。
1
|
def repeat_each_entry(data: Union[numpy.ndarray, bcolz.carray]):
|
如果你有一个很棒的代码库,类型提示工具如 MyPy 可能成为集成流程中的一部分。不幸的是,提示没有强大到足以为 ndarrays/tensors 提供细粒度类型,但是或许我们很快就可以拥有这样的提示工具了,这将是 DS 的伟大功能。
类型提示 → 运行时的类型检查
默认情况下,函数注释不会影响代码的运行,不过它也只能帮你指出代码的意图。
但是,你可以在运行时中使用 enforce 等工具强制进行类型检查,这可以帮助你调试代码(很多情况下类型提示不起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enforce .runtime_validation
def foo(text: str ) - > None :
print (text)
foo( 'Hi' ) # ok
foo( 5 ) # fails
@enforce .runtime_validation
def any2(x: List [ bool ]) - > bool :
return any (x)
any ([ False , False , True , False ]) # True
any2([ False , False , True , False ]) # True
any ([ 'False' ]) # True
any2([ 'False' ]) # fails
any ([ False , None , "", 0 ]) # False
any2([ False , None , "", 0 ]) # fails
|
函数注释的其他用处
如前所述,注释不会影响代码执行,而且会提供一些元信息,你可以随意使用。
例如,计量单位是科学界的一个普遍难题,astropy 包提供一个简单的装饰器(Decorator)来控制输入量的计量单位,并将输出转换成所需单位。
1
2
3
4
5
6
7
|
# Python 3
from astropy import units as u
@u .quantity_input()
def frequency(speed: u.meter / u.s, wavelength: u.m) - > u.terahertz:
return speed / wavelength
frequency(speed = 300_000 * u.km / u.s, wavelength = 555 * u.nm)
# output: 540.5405405405404 THz, frequency of green visible light
|
如果你拥有 Python 表格式科学数据(不必要太多),你应该尝试一下 astropy。你还可以定义针对某个应用的装饰器,用同样的方式来控制/转换输入和输出。
通过 @ 实现矩阵乘法
下面,我们实现一个最简单的机器学习模型,即带 L2 正则化的线性回归:
1
2
3
4
5
|
# l2-regularized linear regression: || AX - b ||^2 + alpha * ||x||^2 -> min#
Python 2
X = np.linalg.inv(np.dot(A.T, A) + alpha * np.eye(A.shape[ 1 ])).dot(A.T.dot(b))
# Python 3
X = np.linalg.inv(A.T @ A + alpha * np.eye(A.shape[ 1 ])) @ (A.T @ b)
|
下面 Python 3 带有 @ 作为矩阵乘法的符号更具有可读性,且更容易在深度学习框架中转译:因为一些如 X @ W + b[None, :] 的代码在 numpy、cupy、pytorch 和 tensorflow 等不同库下都表示单层感知机。
使用 ** 作为通配符
递归文件夹的通配符在 Python2 中并不是很方便,因此才存在定制的 glob2 模块来克服这个问题。递归 flag 在 Python 3.6 中得到了支持。
1
2
3
4
5
6
7
8
9
10
|
import glob
# Python 2
found_images = \
glob.glob( '/path/*.jpg' ) \
+ glob.glob( '/path/*/*.jpg' ) \
+ glob.glob( '/path/*/*/*.jpg' ) \
+ glob.glob( '/path/*/*/*/*.jpg' ) \
+ glob.glob( '/path/*/*/*/*/*.jpg' )
# Python 3
found_images = glob.glob( '/path/**/*.jpg' , recursive = True )
|
python3 中更好的选择是使用 pathlib:
1
2
|
# Python 3
found_images = pathlib.Path( '/path/' ).glob( '**/*.jpg' )
|
Print 在 Python3 中是函数
Python 3 中使用 Print 需要加上麻烦的圆括弧,但它还是有一些优点。
使用文件描述符的简单句法:
1
2
|
print >>sys.stderr, "critical error" # Python 2
print ( "critical error" , file = sys.stderr) # Python 3
|
在不使用 str.join 下输出 tab-aligned 表格:
1
2
3
|
# Python 3
print ( * array, sep = '\t' )
print (batch, epoch, loss, accuracy, time, sep = '\t' )
|
修改与重新定义 print 函数的输出:
1
2
3
4
|
# Python 3
_print = print # store the original print function
def print ( * args, * * kargs):
pass # do something useful, e.g. store output to some file
|
在 Jupyter 中,非常好的一点是记录每一个输出到独立的文档,并在出现错误的时候追踪出现问题的文档,所以我们现在可以重写 print 函数了。
在下面的代码中,我们可以使用上下文管理器暂时重写 print 函数的行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
@contextlib .contextmanager
def replace_print():
import builtins
_print = print # saving old print function
# or use some other function here
builtins. print = lambda * args, * * kwargs: _print( 'new printing' , * args, * * kwargs)
yield
builtins. print = _print
with replace_print():
<code here will invoke other print function>
|
上面并不是一个推荐的方法,因为它会引起系统的不稳定。
print 函数可以加入列表解析和其它语言构建结构。
1
2
|
# Python 3
result = process(x) if is_valid(x) else print ( 'invalid item: ' , x)
|
f-strings 可作为简单和可靠的格式化
默认的格式化系统提供了一些灵活性,且在数据实验中不是必须的。但这样的代码对于任何修改要么太冗长,要么就会变得很零碎。而代表性的数据科学需要以固定的格式迭代地输出一些日志信息,通常需要使用的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
# Python 2
print ( '{batch:3} {epoch:3} / {total_epochs:3} accuracy: {acc_mean:0.4f}±{acc_std:0.4f} time: {avg_time:3.2f}' . format (
batch = batch, epoch = epoch, total_epochs = total_epochs,
acc_mean = numpy.mean(accuracies), acc_std = numpy.std(accuracies),
avg_time = time / len (data_batch))) # Python 2 (too error-prone during fast modifications, please avoid):
print ( '{:3} {:3} / {:3} accuracy: {:0.4f}±{:0.4f} time: {:3.2f}' . format (
batch, epoch, total_epochs, numpy.mean(accuracies), numpy.std(accuracies),
time / len (data_batch)))
|
样本输出:
1
|
120 12 / 300 accuracy: 0.8180 ± 0.4649 time: 56.60
|
f-strings 即格式化字符串在 Python 3.6 中被引入:
1
2
|
# Python 3.6+
print (f '{batch:3} {epoch:3} / {total_epochs:3} accuracy: {numpy.mean(accuracies):0.4f}±{numpy.std(accuracies):0.4f} time: {time / len(data_batch):3.2f}' )
|
另外,写查询语句时非常方便:
1
|
query = f "INSERT INTO STATION VALUES (13, '{city}', '{state}', {latitude}, {longitude})"
|
「true division」和「integer division」之间的明显区别
对于数据科学来说这种改变带来了便利(但我相信对于系统编程来说不是)。
1
2
|
data = pandas.read_csv( 'timing.csv' )
velocity = data[ 'distance' ] / data[ 'time' ]
|
Python 2 中的结果依赖于『时间』和『距离』(例如,以米和秒为单位)是否被保存为整数。
在 Python 3 中,结果的表示都是精确的,因为除法的结果是浮点数。
另一个案例是整数除法,现在已经作为明确的运算:
1
|
n_gifts = money / / gift_price # correct for int and float arguments
|
注意,该运算可以应用到内建类型和由数据包(例如,numpy 或 pandas)提供的自定义类型。
严格排序
1
2
3
4
5
6
7
|
# All these comparisons are illegal in Python 3
3 < '3'
2 < None
( 3 , 4 ) < ( 3 , None )
( 4 , 5 ) < [ 4 , 5 ]
# False in both Python 2 and Python 3
( 4 , 5 ) = = [ 4 , 5 ]
|
防止不同类型实例的偶然性的排序。
1
|
sorted ([ 2 , '1' , 3 ]) # invalid for Python 3, in Python 2 returns [2, 3, '1']
|
在处理原始数据时帮助发现存在的问题。
旁注:对 None 的合适检查是(两个版本的 Python 都适用):
1
2
3
4
|
if a is not None :
pass
if a: # WRONG check for None
pass
|
自然语言处理的 Unicode
1
2
3
|
s = '您好'
print ( len (s))
print (s[: 2 ])
|
输出:
Python 2: 6\
Python 3: 2\n 您好.
1
2
3
|
x = u 'со'
x + = 'co' # ok
x + = 'со' # fail
|
Python 2 在此失败了,而 Python 3 可以如期工作(因为我在字符串中使用了俄文字母)。
在 Python 3 中 strs 是 Unicode 字符串,对非英语文本的 NLP 处理更加方便。
还有其它有趣的方面,例如:
1
2
|
'a' < type < u 'a' # Python 2: True
'a' < u 'a' # Python 2: False
|
1
2
|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
Counter( 'Möbelstück' )
|
Python 2: Counter({'\xc3': 2, 'b': 1, 'e': 1, 'c': 1, 'k': 1, 'M': 1, 'l': 1, 's': 1, 't': 1, '\xb6': 1, '\xbc': 1})
Python 3: Counter({'M': 1, 'ö': 1, 'b': 1, 'e': 1, 'l': 1, 's': 1, 't': 1, 'ü': 1, 'c': 1, 'k': 1})
这些在 Python 2 里也能正确地工作,但 Python 3 更为友好。
保留词典和**kwargs 的顺序
在 CPython 3.6+ 版本中,字典的默认行为类似于 OrderedDict(在 3.7+版本中已得到保证)。这在字典理解(和其他操作如 json 序列化/反序列化期间)保持顺序。
1
2
3
4
5
6
7
|
import json
x = { str (i):i for i in range ( 5 )}
json.loads(json.dumps(x))
# Python 2
{u '1' : 1 , u '0' : 0 , u '3' : 3 , u '2' : 2 , u '4' : 4 }
# Python 3
{ '0' : 0 , '1' : 1 , '2' : 2 , '3' : 3 , '4' : 4 }
|
它同样适用于**kwargs(在 Python 3.6+版本中):它们的顺序就像参数中显示的那样。当设计数据流程时,顺序至关重要,以前,我们必须以这样繁琐的方式来编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from torch import nn
# Python 2
model = nn.Sequential(OrderedDict([
( 'conv1' , nn.Conv2d( 1 , 20 , 5 )),
( 'relu1' , nn.ReLU()),
( 'conv2' , nn.Conv2d( 20 , 64 , 5 )),
( 'relu2' , nn.ReLU())
]))
# Python 3.6+, how it *can* be done, not supported right now in pytorch
model = nn.Sequential(
conv1 = nn.Conv2d( 1 , 20 , 5 ), relu1 = nn.ReLU(),
conv2 = nn.Conv2d( 20 , 64 , 5 ), relu2 = nn.ReLU()))
|
注意到了吗?名称的唯一性也会被自动检查。
迭代地拆封
1
2
3
4
5
6
|
# handy when amount of additional stored info may vary between experiments, but the same code can be used in all cases
model_paramteres, optimizer_parameters, * other_params = load(checkpoint_name)
# picking two last values from a sequence
* prev, next_to_last, last = values_history
# This also works with any iterables, so if you have a function that yields e.g. qualities,
# below is a simple way to take only last two values from a list *prev, next_to_last, last = iter_train(args)
|
默认的 pickle 引擎为数组提供更好的压缩
1
2
3
4
5
6
7
8
|
# Python 2
import cPickle as pickle
import numpy
print len (pickle.dumps(numpy.random.normal(size = [ 1000 , 1000 ])))
# result: 23691675
# Python 3import pickle
import numpy
len (pickle.dumps(numpy.random.normal(size = [ 1000 , 1000 ]))) # result: 8000162
|
节省 3 倍空间,而且速度更快。实际上,类似的压缩(不过与速度无关)可以通过 protocol=2 参数来实现,但是用户通常会忽略这个选项(或者根本不知道)。
更安全的解析
1
2
3
4
|
labels = <initial_value>
predictions = [model.predict(data) for data, labels in dataset]
# labels are overwritten in Python 2
# labels are not affected by comprehension in Python 3
|
关于 super()
Python 2 的 super(...)是代码错误中的常见原因。
1
2
3
4
5
6
7
8
|
# Python 2
class MySubClass(MySuperClass):
def __init__( self , name, * * options):
super (MySubClass, self ).__init__(name = 'subclass' , * * options)
# Python 3
class MySubClass(MySuperClass):
def __init__( self , name, * * options):
super ().__init__(name = 'subclass' , * * options)
|
更好的 IDE 会给出变量注释
在使用 Java、C# 等语言编程的过程中最令人享受的事情是 IDE 可以提供非常好的建议,因为在执行代码之前,所有标识符的类型都是已知的。
而在 Python 中这很难实现,但是注释可以帮助你:
以清晰的形式写下你的期望
从 IDE 获取良好的建议
这是一个带变量注释的 PyCharm 示例。即使你使用的函数不带注释(例如,由于向后兼容性),它也能工作。
多种拆封(unpacking)
在 Python3 中融合两个字典的代码示例:
1
2
3
4
5
|
x = dict (a = 1 , b = 2 )
y = dict (b = 3 , d = 4 )
# Python 3.5+
z = { * * x, * * y}
# z = {'a': 1, 'b': 3, 'd': 4}, note that value for `b` is taken from the latter dict.
|
aame 方法对于列表(list)、元组(tuple)和集合(set)都是有效的(a、b、c 是任意的可迭代对象):
1
2
3
|
[ * a, * b, * c] # list, concatenating
( * a, * b, * c) # tuple, concatenating
{ * a, * b, * c} # set, union
|
对于*args 和 **kwargs,函数也支持额外的 unpacking:
1
2
3
4
|
Python 3.5 +
do_something( * * { * * default_settings, * * custom_settings})
# Also possible, this code also checks there is no intersection between keys of dictionaries
do_something( * * first_args, * * second_args)
|
只带关键字参数的 API
我们考虑这个代码片段:
1
|
model = sklearn.svm.SVC( 2 , 'poly' , 2 , 4 , 0.5 )
|
很明显,代码的作者还没熟悉 Python 的代码风格(很可能刚从 cpp 和 rust 跳到 Python)。不幸的是,这不仅仅是个人偏好的问题,因为在 SVC 中改变参数的顺序(adding/deleting)会使得代码无效。特别是,sklearn 经常会重排序或重命名大量的算法参数以提供一致的 API。每次重构都可能使代码失效。
在 Python3,库的编写者可能需要使用*以明确地命名参数:
1
2
|
class SVC(BaseSVC):
def __init__( self , * , C = 1.0 , kernel = 'rbf' , degree = 3 , gamma = 'auto' , coef0 = 0.0 , ... )
|
现在,用户需要明确规定参数 sklearn.svm.SVC(C=2, kernel='poly', degree=2, gamma=4, coef0=0.5) 的命名。
这种机制使得 API 同时具备了可靠性和灵活性。
小调:math 模块中的常量
1
2
3
4
5
6
|
# Python 3
math.inf # 'largest' number
math.nan # not a number
max_quality = - math.inf # no more magic initial values!
for model in trained_models:
max_quality = max (max_quality, compute_quality(model, data))
|
小调:单精度整数类型
Python 2 提供了两个基本的整数类型,即 int(64 位符号整数)和用于长时间计算的 long(在 C++变的相当莫名其妙)。
Python 3 有一个单精度类型的 int,它包含了长时间的运算。
下面是查看值是否是整数的方法:
1
2
3
|
isinstance (x, numbers.Integral) # Python 2, the canonical way
isinstance (x, ( long , int )) # Python 2
isinstance (x, int ) # Python 3, easier to remember
|
其他
Enums 有理论价值,但是字符串输入已广泛应用在 python 数据栈中。Enums 似乎不与 numpy 交互,并且不一定来自 pandas。
协同程序也非常有希望用于数据流程,但还没有出现大规模应用。
Python 3 有稳定的 ABI
Python 3 支持 unicode(因此ω = Δφ / Δt 也 okay),但你最好使用好的旧的 ASCII 名称
一些库比如 jupyterhub(jupyter in cloud)、django 和新版 ipython 只支持 Python 3,因此对你来讲没用的功能对于你可能只想使用一次的库很有用。
数据科学特有的代码迁移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它们)
停止对嵌套参数的支持:
1
|
map ( lambda x, (y, z): x, z, dict .items())
|
然而,它依然完美适用于不同的理解:
1
|
{x:z for x, (y, z) in d.items()}
|
通常,理解在 Python 2 和 3 之间可以更好地「翻译」。
map(), .keys(), .values(), .items(), 等等返回迭代器,而不是列表。迭代器的主要问题有:没有琐碎的分割和无法迭代两次。将结果转化为列表几乎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用 python 教机器学习和数据科学的主要问题
课程作者应该首先花时间解释什么是迭代器,为什么它不能像字符串那样被分片/级联/相乘/迭代两次(以及如何处理它)。
我相信大多数课程作者很高兴避开这些细节,但是现在几乎不可能。
结论
Python 2 与 Python 3 共存了近 10 年,时至今日,我们必须要说:是时候转向 Python 3 了。
研究和生产代码应该更短,更易读取,并且在迁移到 Python 3 代码库之后明显更加的安全。
现在大多数库同时支持 2.x 和 3.x 两个版本。但我们不应等到流行工具包开始停止支持 Python 2 才开始行动,提前享受新语言的功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