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算符
算术运算符
基础:
符号有:+ - * / %
说明:
- 他们都是针对数字进行的运算;
- 如果他们的两边有不是数字的数据,就会(自动)转换为数字;
- 其中取余运算(取模运算)%,它只针对“整数”进行运算,如果不是,会自动截取为整数。
- 3 % 3 相当于 11 % 3;
- 11.8 % 3. 8 相当于 11 % 3;
自增自减运算符:
- 常规:对数字进行自加1或自减1。
- 字符串: 只能自增,且自增的效果就是“下一个字符”,其只能针对字母或数字进行自加:
- 布尔值递增递减无效
- null递减无效,递增结果为1
字符串自增的例子:
前自增和后自增的区别(自减类似)
通常,我们在循环中,推荐使用前加加(效率稍高),比如:
for($i = 1; $i < 10000; ++$i){ ....... }
演示前加加后加加进行1千万次的“效率比较”:
比较运算符
- 符号:> >= < <= == != = !
- 一般比较:是针对数字进行的大小比较
- 和=比较:前者通常叫做模糊相等的比较,后者叫做精确相等的比较(只有数据的类型和数据的值/内容,都相等,才是全等的)。
- 不要对浮点数直接进行大小比较
必须能够找到手册的“类型比较表”:附录》php类型比较表:
常见不同类型(标量类型)数据之间的比较规律:
- 如果比较的数据中,有布尔值,转为布尔值比较,布尔值比较只有一个规则:true>false
- 否则,如果有数字值,就转为数字值比较:这就是常规比较。
- 否则,如果两边都是“纯数字字符串”,转为数字比较
- 否则,就按字符串比较。字符串比较的规则是:
- 对两边的字符串,一个一个从前往后取出字符并进行比较,谁“先大”,结果就是它大。
“abc” > true //? false
“abc” > false //true
“0” > false //false
3 > “12”; //false
3 > “12abc”; //false
“3” > “12” //false
“abc” > “c”; //false,后者大
“abc” > “ab123cde”; //true 因为这里”c”大于”1”
“3abc” > “12abc”; //true, 因为”3”大于“1”
1 > “a”; //? true
“1” > “a” //? false
逻辑运算符
- 逻辑运算符都是针对“布尔值”进行的运算。
- 如果不是布尔值,就会转换为布尔值进行;
- 布尔值只有2个:true,false
基本运算规则(真值表):
-
逻辑与规则:
- true && true ==>> true
- true && false ==>>false
- false && true ==>>false
- false && false ==>>false
- 总结:只有2个都是true,结果才是true
只要有一个是false,结果就是false
-
逻辑或规则:
- true || true ==>> true
- true || false ==>>true
- false || true ==>>true
- false || false ==>>false
- 总结:只有2个都是false,结果才是false
只要有一个是true,结果就是true
-
逻辑非规则:
- !true ==>> false
- !false ==>> true
辑运算符的“短路现象”:
- 逻辑与短路:
结果:如果一个语句中,通过与运算需要进行多项判断,而且不同的判断具有明显不同的“复杂程度”,则我们应该将简单的判断放在前面,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短路现象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 逻辑或短路:
结果:如果一个语句中,通过或运算需要进行多项判断,而且不同的判断具有明显不同的“复杂程度”,则我们应该将简单的判断放在前面,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短路现象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字符串运算符
- 符号只有一个: . 也衍生出另一个: .=
- 含义:就是将这个符号两边的字符串连接起来;
- 如果两边不是字符串,就会自动转换为字符串,然后连接起来。
“ab” . 3 ==>> “ab3”;
“12” . 3 ==>>”123”
12 . 3 ==>> “123”
赋值运算符:
- 一个基本赋值运算符: =
- 形式: $变量名 = 值;
- 理解: 将右边的值(不管做了多少运算),赋值给左边的变量。
- 若干个衍生的赋值运算符:
- += 加等: 形式: $变量名 += 值;
- 理解: 相当于: $变量名 = $变量名 + 值;
- -= 加等: 形式: $变量名 -= 值;
- 理解: 相当于: $变量名 = $变量名 - 值;
- *= /= %= .= 其都可以认为是上述形式的一种简化版。
- += 加等: 形式: $变量名 += 值;
条件(三目,三元)运算符
-
只有一个,形式如下:
- 数据值1 ? 数据值2 : 数据值3
-
含义:
- 对数据值1进行判断,如果为“真”,则该运算符的运算结果就是数据值2,否则就是数据值3;
它是这样一个流程控制(逻辑判断)语句的简写形式:
if( 数据值1 ){
$变量名 = 数据值2;
}
else{
$变量名 = 数据值3;
}
注意:如果数据值1不是布尔值,也会转换为布尔值;
$score = 66; //分数
$valuation = $score >= 60 ? “及格” : “不及格”; //结果为“及格”
$score = 56; //分数
$valuation = $score >= 60 ? “及格” : “不及格”; //结果为“不及格”
$score = 56; //分数
$valuation = $score ? “及格” : “不及格”; //结果为“及格”,这里可能就偏离的本意!!
位运算符
基础规定
- 位是什么?就是2进制数字的每一个“位”,一个整数数字,有(由)32个位构成!
- 位运算符是仅仅针对整数进行的运算符;
- 位运算符有如下几个
- &: 按位与;
- |: 按位或;
- ~: 按位非;按位取反;
- ^: 按位异或;
- 位运算符的基本语法规则:
-
按位与基本规则:
- 1 & 1 ==>> 1
- 1 & 0 ==>> 0
- 0 & 1 ==>> 0
- 0 & 0 ==>> 0
-
按位或基本规则:
- 1 | 1 ==>> 1
- 1 | 0 ==>> 1
- 0 | 1 ==>> 1
- 0 | 0 ==>> 0
-
按位非基本规则:
- ~1 ==>> 0
- ~0 ==>> 1
-
按位异或基本规则:
- 1 ^ 1 ==>> 0
- 1 ^ 0 ==>> 1
- 0 ^ 1 ==>> 1
- 0 ^ 0 ==>> 0
- 可见,按位异或的规则是:相同为0,不同为1
整数的按位与运算(&)
- 形式:
- $n1 & $n2; //n1,n2是2个任意整数;
- 含义:
- 将该2个整数的二进制数字形式(注意,都是32位)的每一个对应位上的数字进行基本按位与运算之后的结果!
- 注意:他们运算的结果,其实仍然是一个普通的数字(10进制)。
示例图示(只用8个位来演示):
$r1 = 10 & 20;
10的2进制 |
0 |
0 |
0 |
0 |
1 |
0 |
1 |
0 |
20的2进制 |
0 |
0 |
0 |
1 |
0 |
1 |
0 |
0 |
&运算结果: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代码验证:
整数的按位或运算:
- 形式:
- $n1 | $n2; //n1,n2是2个任意整数;
- 含义:
- 将该2个整数的二进制数字形式(注意,都是32位)的每一个对应位上的数字进行基本按位或运算之后的结果!
- 注意:他们运算的结果,其实仍然是一个普通的数字(10进制)。
示例图示(只用8个位来演示):
$r1 = 10 | 20;
10的2进制 |
0 |
0 |
0 |
0 |
1 |
0 |
1 |
0 |
20的2进制 |
0 |
0 |
0 |
1 |
0 |
1 |
0 |
0 |
|运算结果: |
0 |
0 |
0 |
1 |
1 |
1 |
1 |
0 |
则结果该数据值大小为: 1 * 2^4 + 1 * 2^3 + 1 * 2^2 + 1 * 2^1 + 0 = 16 + 8 + 4 + 2 = 30
代码验证:
整数的按位左移运算
- 形式:
- $n1 << $m
- 含义:
- 将十进制数字n1的二进制数字形式(也是32位的)的每一个位上的数字都一次性往左边移动m位,
并将右边空出来的位置补0,左边冒出去的不管,这样操作之后得到的结果。
- 将十进制数字n1的二进制数字形式(也是32位的)的每一个位上的数字都一次性往左边移动m位,
示例图示(只用8个位来演示):
$r1 = 10 << 2;
10的2进制 |
0 |
0 |
0 |
0 |
1 |
0 |
1 |
0 |
左移2位后 |
0 |
0 |
1 |
0 |
1 |
0 |
0 |
0 |
则结果为: |
25 |
0 |
23 |
0 |
0 |
0 |
可见,结果为:25 + 23 = 32 + 8 = 40
代码验证:
补充知识:原码,反码,补码
-
原码:
- 就是一个二进制数字,从“数学观念”上来表达出的形式。其中,我们规定:
- 一个数字的最左边一位是“符号位”,0表示正数,1表示负数;
比如:
-
反码:
- 正数的反码就是其本身(即不变);
- 负数的反码是:符号位不变,其他位取反;
比如:
-
补码:
- 正数的补码就是其本身(即不变);
- 负数的补码是:符号位不变,其他位取反后+1——即反码+1
比如:
一个小提示:计算机内部的运算,实际全都是使用补码进行的,而且运算的时候,符号位不再区分,直接也当做“数据”参与运算:
示例1: 5+3<
-
示例2: 5-3:
- 实际上,cpu内部,会将“减法”运算,转换为“加法运算”,即:5 + (-3)
- 实际上,cpu内部,会将“减法”运算,转换为“加法运算”,即:5 + (-3)
位运算符的应用:管理一组事物的开关状态
-
什么是开关状态?
- 现实中,有很多数据都是只有2种结果(值)的,对应的其实就是我们的布尔类型的值。
- 这里,所谓管理一组事物的开关状态,应该理解为其实就是管理若干个只有2个状态的“数据符号”。
- 比如:有5个灯泡,对应5个状态数据。
- 这5个灯泡,就有 25 种状态呢?
-
这里的管理目标是:使用一个变量,就可以表达若干个数据的“当前状态”。具体有3个任务:
- 通过该变量,可以获知任何一个数据(灯泡)的当前状态。
- 通过该变量,可以将一个一个数据的状态“关闭”;
- 通过该变量,可以将一个一个数据的状态“开启”;
数组运算符
有这些:
- +: 数组联合,也可以理解为“数组串联”。
将右边的数组项合并到左边数组的后面,得到一个新数组。如有重复键,则结果以左边的为准
$arr1 = array(5=>10, 8=>20, 10=>30);
$arr2 = array(3=>33, 2=>22);
$r1 = $arr1 + $arr2; //结果为:array(5=>10, 8=>20, 10=>30, 3=>33, 2=>22)
另一个有重复键的例子:
$arr1 = array(5=>10, 8=>20, 10=>30);
$arr2 = array(8=>33, 2=>22);
$r1 = $arr1 + $arr2; //结果为:array(5=>10, 8=>20, 10=>30, 2=>22)
- ==
如果两个数组具有相同的键名和键值(可以顺序不同,或类型不同),则返回true
$arr1 = array(3=>33, 2=>22);
$arr2 = array(2=>”22”, 3=>”33” );
此时,$arr1,和 $arr2是相等的( = = )
- !=
- ===: 如果两个数组具有相同的键名和键值且顺序和类型都一样,则返回true
- != =
错误控制运算符@:
通常就用在一个地方:
$link = @mysql_connect(“数据库服务器地址”, “用户名”, “密码”);
作用是:
如果该连接数据的语句失败(比如连接不上),则屏蔽该失败的错误提示!
运算符的优先级
运算符,都有优先级问题!
记住以下几条就可以了:
- 要意识到运算符有优先级问题
- 括号最优先,赋值最落后(通常)
- 先乘除后加减
- 大致:单目运算符〉算术运算符〉比较运算符〉逻辑运算符(除了“非”运算)
能查到手册: 语言参考》运算符》运算符的优先级。
流程控制
流程图基本符号:
只是人们习惯上使用的一些图形符号,以代表一定的含义,帮组别人理解流程过程。
流程走向:
开始结束:
语句(块):
判断:
输入输出:
if分支结构
基本语法形式如下:
if (条件判断1){
分支1;
}
else if (条件判断2){
分支2;
}
else if (条件判断3){
分支3;
}
......
else {
//else分支
}
switch分支结构
形式:
switch ( 表达式 ){
case 条件值1:
分支1;
【break;】 //是可以省略部分,不是语法所必须;
case 条件值2:
分支2;
【break;】 //是可以省略部分,不是语法所必须;
........
default :
default 分支;
}
举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