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参考模型(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时间:2022-06-06 01:17:07

自互联网诞生以来,随着网络飞速发展,用户迫切要求能在不同体系结构的网络空间交换信息,使得不同的网络能够互联起来。

国际化标准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即ISO)从1977年开始研究这个问题,并于1979年提出了一个互联的标准框架,即著名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简称OSI模型。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分为七层,从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各层的概念及功能:

1.物理层

  物理层位于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为数据链路层实体提供建立、传输、释放所必须的物理连接,并且提供透明的比特流传输。

  连接可以是全双工或者半双工;传输方式可以是异步传输或者同步传输;传输单位是比特

  物理层通过各类协议定义了网络的四种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机械特性:规定接口的外形、大小、引脚数和排列、固定位置

  电气特性:规定接口电缆上各条线路出现的电压范围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规程特性:指明各种可能事件出现的顺序

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将原始的传输线路转变成一条逻辑的传输线路,实现实体间二进制信息块的正确传输,为网络层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

  数据链路可以理解为数据的通道,是物理链路加上必要的通信协议而组成的逻辑链路,具有流量控制功能。

  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单位是

  数据链路层功能:

  链路连接的建立、拆除和分离:数据传输所依赖的介质是长期的,但传输数据的实体间的连接是有生存期的。在连接生存期内,收发两端可以进行不等的一次或者多次数据通   信,每次通信都要经过建立通信联络、数据通信、拆除通信联络这三个过程。

  帧定界和帧同步: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帧,由于数据链路层的协议不同,帧的长短和界面也不同,所以必须对帧进行定界和同步。

  顺序控制:对帧的收发顺序进行控制。

  差错检测、恢复:差错检测多用方阵码校验和循环码校验来检测信道上数据的误码,而帧丢失等用序号检测。各种错误的恢复则常靠反馈重发技术来完成。

  链路标识、流量/拥塞控制

3.网络层

  网络层控制子网的通信,其主要的功能是提供路由选择,即选择到达目的主机的最优路径,并沿着该路径传输数据包。网络层还应具备的功能:路由选择和中继;激活和终止网  络连接;链路复用;差错检测和恢复;流量/拥塞控制;网络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数据分组或数据报

4.传输层

  传输层利用实现可靠的端到端的数据传输能实现数据分段、传输和组装,还提供差错控制和流量/拥塞控制等功能。传输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报文或段

5.会话层

  会话层允许不同的机器上的用户之间建立会话。会话就是指各种服务,包括对话控制(记录该由谁来传递数据)、令牌管理(防止多方同时执行同一关键操作)、同步功能(在  传输过程中设置检查点,以便在系统崩溃后还能在检查点上继续运行)。

  建立和释放会话连接还应该做一下工作:

    将会话地址映射为传输层地址。

    进行数据传输。

    释放连接

6.表示层

  表示层提供一种通用的数据描述格式,便于不同的操作系统间的机器进行信息交换和相互操作。表示层主要功能有:数据语法转换、语法表示、数据加密和解密、数据压缩和解  压。

7.应用层

  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是用户与网络的接口。该层通过应用程序来完成网络用户的应用需求,如文件传输、收发电子邮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