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列存储索引是SQL Server 2012中为提高数据查询的性能而引入的一个新特性,顾名思义,数据以列的方式存储在页中,不同于聚集索引、非聚集索引及堆表等以行为单位的方式存储。因为它并不要求存储的列必须唯一,因此它可以通过压缩将重复的列合并,从而减少查询时的磁盘IO,提高效率。
为了分析列存储索引,我们先看看B树或堆中的数据的存储方式,如下图,在page1上,数据是按照行的方式存储数据的,假设一行有10列,那么在该页上,实际的存储也会以每行10列的方式存储,如下图中的C1到C10。
假设我们执行select c1,c2 from table时,数据库会读取整个page1,显然,从C3到C10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数据,但因为数据库每次读的最小单位是一页,因此这些不得不都加载到内存中。如果数据页多时,必然要消耗更过的IO和内存。
如果是列存储索引,数据按列的方式存储在一个页面中,如下图,page1中只存储表中C1列,page2只存储c2列,以此类推,page10存储c10列。
假设我们执行select c1,c2 from table时,结果会怎样呢?数据库只会读page1和page2,至于page3到page10因为没有对应的数据,数据库不会去读这些页,也不会加载到内存中,相比行存储而言,减少了磁盘IO和优化了内存的使用。
下文做了一个技术验证,用来分析列存储索引的查询性能。
思路:做两张一模一样的分区表(分区表可以更好的展示效果),含1000000行数据,然后给其中一张表(sales2)建立聚集索引,另一张表(sales)建列存储索引,最后来对比这两张表的查询性能。
二、创建表
先做两张相同的表,创建的语句如下:
create partition function pf (date) as range left for values
('20110712', '20110713', '20110714', '20110715', '20110716');
go
create partition scheme ps as partition pf all to ([PRIMARY]);
go
create table sales (
[id] int not null identity (1,1),
[date] date not null,
itemid smallint not null,
price money not null,
quantity numeric(18,4) not null)
on ps([date]);
go
declare @i int = 0;
begin transaction;
while @i < 1000000
begin
declare @date date = dateadd(day, @i /250000.00, '20110712');
insert into sales2 ([date], itemid, price, quantity)
values (@date, rand()*10000, rand()*100 + 100, rand()* 10.000+1);
set @i += 1;
if @i % 10000 = 0
begin
raiserror (N'Inserted %d', 0, 1, @i);
commit;
begin tran;
end
end
commit;
GO
三、查询含聚集键的表
(1) 创建表sales2的聚集键
CREATE CLUSTERED INDEX Clu_sales2_index ON sales2(date,price,quantity) on ps([date]);
查看表的存储信息
select * from sys.system_internals_partitions p
where p.object_id = object_id('sales2');
select au.* from sys.system_internals_allocation_units au
join sys.system_internals_partitions p
on p.partition_id = au.container_id
where p.object_id = object_id('sales2');
GO
该表一共有6个分区,其中只有4个分区有数据,每个分区250000行,已使用1089页,。
(2) 执行查询语句 (注意清掉缓存)
SET STATISTICS IO ON;
SET STATISTICS TIME ON;
SELECT COUNT(*),SUM(price*quantity) FROM sales2 WHERE date='20110713';
GO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查询中,一共有1089次逻辑读(等于该表每个分区中的已使用页数),CPU时间为62毫秒,占用时间为261毫秒。
备注:CPU时间,执行语句的时间;
占用时间,从磁盘读取数据开始到完全处理使用的时间。
四、查询含列存储索引的表
(1) 创建表sales的列存储索引
create columnstore index cs_sales_price on sales ([date], price, quantity) on ps([date]);
查看表的存储信息:
select * from sys.system_internals_partitions p
where p.object_id = object_id('sales')
and index_id = 2;
select au.* from sys.system_internals_allocation_units au
join sys.system_internals_partitions p
on p.partition_id = au.container_id
where p.object_id = object_id('sales')
and index_id = 2;
GO
在建有列存储索引后,表的行数并没有改变,每个分区依然还是250000行,但页面数明显减少,且页的类型由原来的IN_ROW_DATA变成了LOB_DATA。
(2) 执行查询语句
select count(*), sum(price*quantity) from sales where date = '20110713'
在这个查询中,一共有363次逻辑读(等于该表每个分区),CPU时间为93毫秒,占用时间为191毫秒。
总结
从两次查询的结果来看,无论是逻辑读的次数和占用时间,在列存储索引的表中执行查询明显要快于聚集索引的表。
而且,从两种表的存储结构中可以看到,列存储索引占用的页面数量较聚集索引的少,这也印证了列存储索引的压缩功能。
备注:通过两次查询,我们看到两者的CPU时间差距不是很大,相反聚集索引占用的时间更小,考虑到列存储实际上是压缩存储,我认为在一张小表或者简单的表中,对列存储索引差查询或许会占用多的CPU时间,因为查询时需要解压(我没有具体验证过),因此列存储索引在小表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IO和空间上,实际上列存储索引的对象往往是含有大数据量的表,数据量越大,其优势体现越明显。
说明:准确的说本文并不是原创,文章是从如下地址翻译过来,然后结合自己的实践,增加了一些自己的理解。
http://rusanu.com/2011/07/13/how-to-update-a-table-with-a-columnstore-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