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蔚然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Linux内核分析》MOOC课程http://mooc.study.163.com/course/USTC-1000029000】
WEEK ONE(2.22——2.28)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
【基本的汇编程序工作原理】
SECTION 1 存储程序计算机
1.1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即具有存储程序的计算机体系结构
目前大多数拥有计算和存储功能的设备(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等)其核心构造均为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 从硬件来看
- CPU与内存通过主线连接,CPU上的IP(可能是16、32、64位)总指向内存的某一块区域;IP指向的CS(代码段)也在内存中;CPU总是执行IP指向的指令。
- 从软件来看
- 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与编程人员)与ABI(程序与CPU的借口界面) 是两个比较重要的软件接口
1.2 课件4/21
关于ABI:指令编码;指令中涉及的寄存器布局;大多数指令可以直接访问内存
1.3 课件5/21
(E代表32位系统)EIP在CPU执行完一条指令之后自加一(自动加一条指令,而不是一个字节或是32位),当然也可以被其它指令,如CALL,RET等修改
SECTION 2 x86汇编基础
2.1 x86(32位)的寄存器中,低16位作为16位register
2.2 关于堆栈段寄存器
EBP(堆栈基址寄存器);ESP(堆栈顶指针寄存器)。上述两个寄存器较为频繁地使用于汇编程序中
2.3 关于代码段寄存器
CPU实际取指令的时候通过cs:eip来描述
2.4 64位CPU
其实与32位在核心机制上差别不大,64位的机器中,寄存器以RXX表示
2.5 常见汇编指令
- 后缀的b,w,l,q分别代表8,16,32,64位
- 以%标识的寄存器寻址不与内存“打交道”
- 直接寻址&立即数寻址
- movl $0x123,%eax —— %eax=0x123
- movl 0x123,%eax —— 立即数是以$开头的十六进制数值。直接访问指定的内存地址(0x123)中的数据然后赋给%eax
-
变址寻址
movl 4(%ebx),%edx//edx = *(inet_32 *)(ebx+4),即ebx的值加4之后作为一个地址,将其指向的数据赋给%edx
- 大多数指令都可以直接访问内存地址
- Linux使用的A&T汇编格式与Intel汇编略有不同
-
几条重要的汇编指令
2.6汇编小程序练习
以上图中的片段1和3为例完成堆栈变化图:
SECTION 3 汇编一个简单的C程序
3.1 将C代码编译成汇编代码
- 将代码在实验楼环境中(64位)保存之后,建议使用 -m32将其编译为32位的汇编代码
-
具体如下:
gcc -S -o main.s main.c -m32
- 关于leave指令
- leave指令与enter指令一起相当于两条宏指令
- (
- enter指令相当于在原来的堆栈上再建一个新的空堆栈【因为将栈底指针%ebp挪到和栈顶指针相同的位置了】
- leave指令与enter相反,相当于撤销函数调用堆栈【把栈顶指针提上来,则撤消了该栈】
- 函数调用堆栈是由逻辑上多个堆栈叠加起来的。
- 函数的返回值默认用%eax存储,然后返回给上一级函数。
3.2 练习2
【分析】
- 从main函数的堆栈变化开始看,可以发现堆栈中填充了8;猜想8可能是主函数传给g(x)的参数;
- 调到g后,可以看到先将8传给了%eax;然后再加上了8,紧接着弹栈;猜想应该是x+8;
- 主函数又减去了8.这样得到的是x+8-8;
-
函数应该如下:
int g(int x)
{
return x+8;
}
int main(void)
{
return g(8)-8;
}
实验部分
- 实验步骤
- 实验代码
- 代码汇编结果
add:
pushl %ebp
movl %esp, %ebp
movl 8(%ebp), %eax
addl $6, %eax
popl %ebp
ret
f:
pushl %ebp
movl %esp, %ebp
subl $4, %esp
movl 8(%ebp), %eax
movl %eax, (%esp)
call add
leave
ret
main:
pushl %ebp
movl %esp, %ebp
subl $4, %esp
movl $6, (%esp)
call f
addl $1, %eax
leave
ret
- 分析(堆栈变化过程图解)
总结
理解“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
【理解】
我认为,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计算机并不“聪明”;相反的是,计算机十分“笨拙”。越是简洁通用的规则(哪怕代价是需要很多的重复计算)越能够让计算机充分发挥其优势——见字面意思,即“计算(compute)”。
- 计算机的硬件设施部分,就如第一讲中讲到的那样,除了核心CPU之外,还有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乃至外存这样种类繁多的存储设备。存储设备(这也是冯 诺依曼体系结构的一个重要支点)根本目的就是为CPU服务,存储各种各样的、区分轻重缓急的数据;
- 有了上面的硬件基础,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就集中在了CPU和为其传输数据的地址总线上。各种各样的I/O设备传来的信息、计算机内置的各种程序(比如一些规则、保障性机制)甚至于网络上传播的木马病毒……形形色色的data与code集合都要整合成一条条指令——还是那句话,计算机很“笨拙”,它(CPU)执行的最底层的操作就是N种指令而已;
- 计算机的这些指令的执行过程就如同汇编程序中显示的那样,CPU兢兢业业地往各种寄存器中填入数据、跳转或者撤销、释放……这一系列的基本操作(当然还要有硬件配合)在极短的时间完成,未来还会将时间进一步缩短。然后,不可思议的事情就这么发生了:我们可以在计算机中进行闪电般的运算、将各种媒体形式传输到网络上……然而,这些的基础都将追溯到这些0101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