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Map 和 ConcurrentHashMap比较

时间:2021-10-28 22:52:40

基础知识:

1. ConcurrentHashMap:

(JDK1.7) segment数组,分段锁;segment 内部是 HashEnty数组,类似HashMap;

统计长度的方法,先不加锁统计两次,如果一样即为长度,否则加锁,重新统计。先采用不加锁的方式,连续计算元素的个数,最多计算3次:如果前后两次计算结果相同,则说明计算出来的元素个数是准确的;

两倍的方式扩充。方便扩容时数据移动,数据移动位置一般是当前位置或者 当前位置+原数组长度(增加的长度,根据是0或者1来判断,更高效。

tryLock获取锁,获取不到调用scanAndLockForPut()尝试,尝试64次后还不行,则挂起。等待线程释放锁,唤醒。

(JDK1.8)放弃了Segment臃肿的设计,取而代之的是采用Node + CAS + Synchronized来保证并发安全进行实现。

如果相应位置的Node不为空,且当前该节点不处于移动状态,则对该节点加synchronized锁,如果该节点的hash不小于0,则遍历链表更新节点或插入新节点;

如果该节点是TreeBin类型的节点,说明是红黑树结构,则通过putTreeVal方法往红黑树中插入节点;

如果binCount不为0,说明put操作对数据产生了影响,如果当前链表的个数达到8个,则通过treeifyBin方法转化为红黑树,如果oldVal不为空,说明是一次更新操作,没有对元素个数产生影响,则直接返回旧值

如果插入的是一个新节点,则执行addCount()方法尝试更新元素个数baseCount;

1.8中使用一个volatile类型的变量baseCount记录元素的个数,当插入新数据或则删除数据时,会通过addCount()方法更新baseCount

初始化时counterCells为空,在并发量很高时,如果存在两个线程同时执行CAS修改baseCount值,则失败的线程会继续执行方法体中的逻辑,使用CounterCell记录元素个数的变化;

如果CounterCell数组counterCells为空,调用fullAddCount()方法进行初始化,并插入对应的记录数,通过CAS设置cellsBusy字段,只有设置成功的线程才能初始化CounterCell数组

如果通过CAS设置cellsBusy字段失败的话,则继续尝试通过CAS修改baseCount字段,如果修改baseCount字段成功的话,就退出循环,否则继续循环插入CounterCell对象;

统计长度的方法: 在1.8中的size实现比1.7简单多,因为元素个数保存baseCount中,部分元素的变化个数保存在CounterCell数组中

2. HashMap:

(JKD1.7) 数组 + 链表 ;

hash函数,通过hash函数计算出下标;

put和get方法,先进行hash 得到位置,然后有没有值,如果有值,再通过equal方法比较 链表上的所有值;如果没有相同的,新值放在链表的最上面。

HashMap最多只允许一条记录的键为null,允许多条记录的值为null。HashMap非线程安全,即任一时刻可以有多个线程同时写HashMap,可能会导致数据的不一致。

为什么线程不安全?通过Entry内部的next变量可以知道使用的是链表,这时候我们可以知道,如果多个线程,在某一时刻同时操作HashMap并执行put操作,而有超过两个key的hash值相同,如图中a1、a2,

这个时候需要解决碰撞冲突,而解决冲突的办法上面已经说过,对于链表的结构在这里不再赘述,暂且不讨论是从链表头部插入还是从尾部初入,这个时候两个线程如果恰好都取到了对应位置的头结点e1,

                        而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a1、a2两个数据中势必会有一个会丢失。

                        当多个线程同时检测到总数量超过门限值的时候就会同时调用resize操作,各自生成新的数组并rehash后赋给该map底层的数组table,结果最终只有最后一个线程生成的新数组被赋给table变量,其他线程的

                        均会丢失。而且当某些线程已经完成赋值而其他线程刚开始的时候,就会用已经被赋值的table作为原始数组,这样也会有问题。

   (JDK1.8)  负载因子和Hash算法设计的再合理,也免不了会出现拉链过长的情况,一旦出现拉链过长,则会严重影响HashMap的性能。于是,在JDK1.8版本中,对数据结构做了进一步的优化,引入了红黑树。而当链表

                        长度太长(默认超过8)时,链表就转换为红黑树,利用红黑树快速增删改查的特点提高HashMap的性能,其中会用到红黑树的插入、删除、查找等算法。

                        链表长度 到8以后,转换为红黑树。长度减小到6以后,重新转换为链表。

                        transient Node<K,V>[] table;   // 1.8 以后的数组

     HashMap里面的红黑树是 TreeNode , 

     ConcurrentHashMap 红黑树对象是TreeBin,TreeBin里面有  TreeNode<K,V> root; 成员变量,还有一个 lockState ,估计是为了方便加锁。

3. LinkedHashMap:LinkedHashMap是HashMap的一个子类,保存了记录的插入顺序,在用Iterator遍历LinkedHashMap时,先得到的记录肯定是先插入的,也可以在构造时带参数,按照访问次序排序。

HashMap和双向链表合二为一即是LinkedHashMap。所谓LinkedHashMap,其落脚点在HashMap因此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将所有Entry节点链入一个双向链表双向链表的HashMap。

在LinkedHashMapMap中,所有put进来的Entry都保存在如下面第一个图所示的哈希表中,但由于它又额外定义了一个以head为头结点的双向链表(如下面第二个图所示),因此对于每次put进来Entry,

                              除了将其保存到哈希表中对应的位置上之外,还会将其插入到双向链表的尾部。

                              

1. 如果哈希桶数组很大,即使较差的Hash算法也会比较分散,如果哈希桶数组数组很小,即使好的Hash算法也会出现较多碰撞,所以就需要在空间成本和时间成本之间权衡,其实就是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哈希桶数组的大小,

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好的hash算法减少Hash碰撞。那么通过什么方式来控制map使得Hash碰撞的概率又小,哈希桶数组(Node<k,v>[] table)占用空间又少呢?答案就是好的Hash算法和扩容机制。

当然Hash算法计算结果越分散均匀,Hash碰撞的概率就越小,map的存取效率就会越高。

2. Node<k,v>[] table的初始化长度length(默认值是16),Load factor为负载因子(默认值是0.75),threshold是HashMap所能容纳的最大数据量的Node(键值对)个数。threshold = length * Load factor。

也就是说,在数组定义好长度之后,负载因子越大,所能容纳的键值对个数越多。

3. 结合负载因子的定义公式可知,threshold就是在此Load factor和length(数组长度)对应下允许的最大元素数目,超过这个数目就重新resize(扩容),扩容后的HashMap容量是之前容量的两倍。默认的负载因子0.75是

    对空间和时间效率的一个平衡选择,建议大家不要修改除非在时间和空间比较特殊的情况下如果内存空间很多而又对时间效率要求很高,可以降低负载因子Load factor的值;相反,如果内存空间紧张而对时间效率

    要求不高,可以增加负载因子loadFactor的值,这个值可以大于1。

4. 在HashMap中,哈希桶数组table的长度length大小必须为2的n次方(一定是合数),这是一种非常规的设计,常规的设计是把桶的大小设计为素数。相对来说素数导致冲突的概率要小于合数,具体证明可以

参考http://blog.csdn.net/liuqiyao_01/article/details/14475159,Hashtable初始化桶大小为11,就是桶大小设计为素数的应用(Hashtable扩容后不能保证还是素数)。HashMap采用这种非常规设计,主要是为了

在取模和扩容时做优化,同时为了减少冲突,HashMap定位哈希桶索引位置时,也加入了高位参与运算的过程。

5.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即使本文不再对红黑树展开讨论,想了解更多红黑树数据结构的工作原理可以参考http://blog.csdn.net/v_july_v/article/details/6105630

6. 这里的Hash算法本质上就是三步:取key的hashCode值、高位运算、取模运算

7. 对于任意给定的对象,只要它的hashCode()返回值相同,那么程序调用方法一所计算得到的Hash码值总是相同的。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把hash值对数组长度取模运算,这样一来,元素的分布相对来说是比较均匀的。

但是,模运算的消耗还是比较大的,在HashMap中是这样做的:它通过h & (table.length -1)来得到该对象的保存位,而HashMap底层数组的长度总是2的n次方,这是HashMap在速度上的优化。当length总是2的n次方时,

h& (length-1)运算等价于对length取模,也就是h%length,但是&比%具有更高的效率。

8. 在JDK1.8的实现中,优化了高位运算的算法,通过hashCode()的高16位异或低16位实现的:(h = k.hashCode()) ^ (h >>> 16),主要是从速度、功效、质量来考虑的,这么做可以在数组table的length比较小的时候,

也能保证考虑到高低Bit都参与到Hash的计算中,同时不会有太大的开销。

9. 扩容(resize)就是重新计算容量,向HashMap对象里不停的添加元素,而HashMap对象内部的数组无法装载更多的元素时,对象就需要扩大数组的长度,以便能装入更多的元素。当然Java里的数组是无法自动扩容的,

方法是使用一个新的数组代替已有的容量小的数组,就像我们用一个小桶装水,如果想装更多的水,就得换大水桶。

10. 红黑树和链表之间互相转换的临界值是6和8,中间有个差值7可以有效防止链表和树频繁转换。假设一下,如果设计成链表个数超过8则链表转换成树结构,链表个数小于8则树结构转换成链表,如果一个HashMap不停的插入、删除元素,

       链表个数在8左右徘徊,就会频繁的发生树转链表、链表转树,效率会很低。

11. 经过观测可以发现,我们使用的是2次幂的扩展(指长度扩为原来2倍),所以,元素的位置要么是在原位置,要么是在原位置再移动2次幂的位置。

因此,我们在扩充HashMap的时候,不需要像JDK1.7的实现那样重新计算hash,只需要看看原来的hash值新增的那个bit是1还是0就好了,是0的话索引没变,是1的话索引变成“原索引+oldCap”

     这个设计确实非常的巧妙,既省去了重新计算hash值的时间,而且同时,由于新增的1bit是0还是1可以认为是随机的,因此resize的过程,均匀的把之前的冲突的节点分散到新的bucket了。这一块就是JDK1.8新增的优化点。

12. 有一点注意区别,JDK1.7中rehash的时候,旧链表迁移新链表的时候,如果在新表的数组索引位置相同,则链表元素会倒置,但是从上图可以看出,JDK1.8不会倒置。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下JDK1.8的resize源码,写的很赞

13. HashMap中,如果key经过hash算法得出的数组索引位置全部不相同,即Hash算法非常好,那样的话,getKey方法的时间复杂度就是O(1),如果Hash算法技术的结果碰撞非常多,假如Hash算极其差,所有的Hash算法结果

得出的索引位置一样,那样所有的键值对都集中到一个桶中,或者在一个链表中,或者在一个红黑树中,时间复杂度分别为O(n)和O(lgn)。 鉴于JDK1.8做了多方面的优化,总体性能优于JDK1.7,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用例子证明这一点。

 

小结

(1) 扩容是一个特别耗性能的操作,所以当程序员在使用HashMap的时候,估算map的大小,初始化的时候给一个大致的数值,避免map进行频繁的扩容。

(2) 负载因子是可以修改的,也可以大于1,但是建议不要轻易修改,除非情况非常特殊。

(3) HashMap是线程不安全的,不要在并发的环境中同时操作HashMap,建议使用ConcurrentHashMap。

(4) JDK1.8引入红黑树大程度优化了HashMap的性能。

(5) 还没升级JDK1.8的,现在开始升级吧。HashMap的性能提升仅仅是JDK1.8的冰山一角。

HashMap 和 ConcurrentHashMap比较

参见:https://tech.meituan.com/java-hashma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