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中级) -- 信息系统(五)

时间:2022-11-22 00:39:21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

  • OSI/RM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1983年ISO颁布的网络体系结构标准。从低到高分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各层之间相对独立,第N层向第N+1层提供服务。
  • 物理层的数据单位是比特,传输方式一般为串行。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单位是。网络层处理与寻址和传输有关的管理问题,提供点对点的连接,数据单位是分组。传输层的数据单位是报文,建立、维护和撤消传输连接(端对端的连接),并进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
  • OSI/RM七层体系结构的主要功能、主要设备及协议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中级) -- 信息系统(五)
  • TCP/IP是实际在用的模型,分为4层(有的书中也分为5层,区别就是分为4层的说法中将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合为网络接口层)。TCP/IP各层的协议,以及与OSI/RM七层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中级) -- 信息系统(五)
  • TCP/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网际协议),又叫网络通信协议。这个协议是Internet 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它实际上是一个协议簇,也就是说其中还含有很多的协议,只是其中TCP和IP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协议,故提取出来作为协议簇的名称。
  • 网络接口层是TCP/IP的最底层,负责接收IP数据报并通过网络发送,或者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出IP数据报交给IP层。
  • CSMA/CD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e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也可称为“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所谓载波侦听( carrier sense),意思是网络上各个工作站在发送数据前都要侦听总线上有没有数据传输。若有数据传输(称总线为忙),则不发送数据;若无数据传输(称总线为空),立即发送准备好的数据。所谓多路访问(multiple access),意思是网络上所有工作站收发数据共同使用同一条总线,且发送数据是广播式的。所谓冲突(collision),意思是若网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作站同时发送数据,在总线上就会产生信号的混合,哪个工作站都辨别不出真正的数据是什么。这种情况下的数据冲突又称碰撞。为了减少冲突发生后的影响,工作站在发送数据过程中还要不停地检测自己发送的数据有没有在传输过程中与其他工作站的数据发生冲突,这就是冲突检测(collision detected)。CSMA/CD 工作在网络接口层,应用最多的就是以太网。
  • TokingRing(即令牌环网IEEE 802.5 LAN协议):令牌环网中所有的工作站都连接到一个环上,每个工作站只能同直接相邻的工作站传输数据,通过围绕环的令牌信息授予工作站传输权限;令牌环上传输的小的数据(帧)叫令牌,谁有令牌谁就有传输权限;如果环上的某个工作站收到令牌并且有信息发送,它就改变令牌中的一位(该操作将令牌变成一个帧开始序列),添加想传输的信息,然后将整个信息发往环中的下一个工作站;当这个信息帧在环上传输时,网络中没有令牌,这就意味着其他工作站想传输数据就必须等待;令牌环网络中不会发生传输冲突。
  • IP (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实际上是一套由软件程序组成的协议软件,它把各种不同“”统一转换成“IP数据包”格式,并给Internet上的每台计算机和其他设备都规定了一个唯一的地址,叫做“IP地址”。
  • ICMP (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是指网络通不通、主机是否可达、路由是否可用等网络本身的消息;这些控制消息虽然并不传输用户数据,但是对用户数据的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
  • 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Internet组管理协议):是Internet 协议家族中的一个组播协议,用于P主机向任意一个直接相邻的路由器报告它们的组成情况;IGMP信息封装在IP报文中。
  • ARP (Address Resola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实现通过P地址得知其物理地址;在TCP/IP网络环境下,每个主机都分配了一个32位的IP地址,这种互联网地址是在网际范围标识主机的一种逻辑地址;为了让报文在物理网路上传送,必须知道对方目的主机的物理地址,这样就存在把IP地址变换成物理地址的地址转换问题。以以太网环境为例,为了正确地向目的主机传送报文,必须把目的主机的32位IP地址转换成为48位以太网地址
  • 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反向地址解析协议):允许局域网的物理机器从网关服务器的 ARP.表或者缓存上请求其IP地址。
  •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连接导向)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TCP建立连接之后,通信双方可以同时进行数据的传输,TCP是全双工的;在保证可靠性上,采用超时重传捎带确认机制。
  •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位于传输层;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是一个无连接协议,传输数据之前源端和终端不建立连接;在网络质量不十分令人满意的环境下,UDP协议数据包丢失会比较严重,但是具有资源消耗小、处理速度快的优点,比如我们聊天用的ICQ和QQ就是使用的UDP协议。
  • POP3 (Post Office Protocol 3,邮局协议的第3个版本):是规定个人计算机如何连接到互联网上的邮件服务器进行收发邮件的协议;是Internet 电子邮件的第一个离线协议标准,POP3协议允许用户从服务器上把邮件存储到本地主机(即自己的计算机)上,同时根据客户端的操作删除或保存在邮件服务器上的邮件。
  • 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用于Internet 上的文件双向传输;也是一个应用程序,基于不同的操作系统有不同的FTP应用程序,而所有这些应用程序都遵守同一种协议以传输文件;在 FTP的使用当中,用户经常遇到两个概念——-“下载”和“上传”,“下载”文件就是从远程主机复制文件至自己的计算机上,“上传”文件就是将文件从自己的计算机中复制至远程主机上。
  • Telnet:是 Internet远程登录服务的标准协议和主要方式;为用户提供了在本地计算机上完成远程主机工作的能力;在终端使用者的计算机上使用Telnet程序,用它连接到服务器;终端使用者可以在Telnet程序中输入命令,这些命令会在服务器上运行,就像直接在服务器的控制台上输入一样,可以在本地控制服务器。
  •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是客户端浏览器或其他程序与Web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通信协议;在 Internet 的Web服务器上存放的都是超文本信息,客户机需要通过HTTP协议传输所要访问的超文本信息;HTTP包含命令和传输信息,不仅可用于 Web 访问,也可用于其他Internet/Intranet应用系统之间的通信,从而实现各类应用资源超媒体访问的集成。
  •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是一种提供可靠且有效电子邮件传输的协议;是建立在FTP文件传输服务上的一种邮件服务,主要用于传输系统之间的邮件信息并提供来信有关的通知;是一组用于由源地址到目的地址传送邮件的规则,由它来控制信件的中转方式;帮助每台计算机在发送或中转信件时找到下一个目的地;SMTP服务器则是遵循SMTP协议的发送邮件服务器,用来发送或中转发出的电子邮件。
  •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是一个局域网的网络协议,使用UDP协议工作,主要用途是为内部网络或网络服务供应商自动分配IP地址,给用户、内部网络管理员作为对所有计算机做*管理的手段。
  • TFTP (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简单文件传输协议);用来在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进行简单文件传输的协议,提供不复杂、开销不大的文件传输服务。
  • DNS (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由解析器域名服务器组成;域名服务器是指保存有该网络中所有主机的域名和对应P地址,并具有将域名转换为P地址功能的服务器;域名必须对应一个IP地址而IP地址不一定有域名;域名系统采用类似目录树的等级结构;将域名映射为IP地址的过程就称为“域名解析”;域名解析需要由专门的域名解析服务器来完成,DNS就是进行域名解析的服务器。
  • 网络规划与设计首先要进行需求分析。需求主要考虑网络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运行环境要求、可扩充性和可维护性要求
  • 网络规划要遵循实用性、开放性和先进性的原则。网络的设计与实施要遵循可靠性、安全性、高效性和可扩展性原则。层次化的网络设计主要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3个层次。
  • 计算机网络按分布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按拓扑结构可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