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哈希表
或称为散列表
,是一种常见的、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数据存储方案。
哈希表
属于抽象数据结构,需要开发者按哈希表
数据结构的存储要求进行 API
定制,对于大部分高级语言而言,都会提供已经实现好的、可直接使用的 API
,如 JAVA
中有 MAP
集合、C++
中的 MAP
容器,Python
中的字典……
使用者可以使用 API
中的方法完成对哈希表
的增、删、改、查……一系列操作。
如何学习哈希表?
可以从 2
个角度开始:
- **使用者角度:**只需要知道
哈希表
是基于键
、值
对存储解决方案,另需要熟悉不同计算机语言提供的基于哈希表
数据结构的API
实现,学会使用API
。 -
开发者的角度:知道
哈希表
底层实现原理,以及实现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本文将站在开发者的角度,带着大家一起探究哈希
的世界。
2. 哈希表
什么是哈希表?
哈希表
是基于键
、值
对存储的数据结构,底层一般采用的是数组
。众所知之,数组
的查询速度非常快,时间复杂度是常量级别 O(1)
。
数组的内存存储结构是连续区域,只要给定数据在数组中的位置,就能直接查询到数据。理论上是这么回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查询数据的时间复杂度并不一定总是常量级别。
如存储下面的学生信息,学生信息包括学生的姓名和学号。在存储学生数据时,如果把学号为 0
的学生存储在列表 0
位置,学号为 1
的学生存储在列表 1
位置……
因学生的学号和数组的索引号相映射,一旦知道了学生的学号
也就知道了学生数据的存储位置,此时查询时间复杂度为 O(1)
。
Tips: 之所以可以达到常量级,是因为这里有信息关联(学生学号关联到数据的存储位置)。另,学生的学号是公开信息也是常用信息,很容易获取。
但是,不是存储任何数据时,都可以找到与位置相关联的信息。比如存储英文单词,不可能为每一个英文单词编号,即使编号了,编号仅仅只是流水号,没有数据含义的编号对于使用者来讲是不友好的,谁也无法记住哪个英文单词对应哪个编号。
如果使用数组存储英文单词,因没有单词的存储位置。查询时,还得使用诸如线性
、二分
……之类的查询方法,这时的时间复杂度由具体的查询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决定。
同样,如果对上述存储在数组中的学生信息进行了插入
、删除
……等操作,改变了数据原来的位置后,因破坏了学号与位置关联信息,再查询时也只能使用其它查询算法,不可能达到常量级。
是否存在一种方案,能最大化地优化数据的存储和查询?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要提高查询的速度,得想办法把数据
与位置
进行关联。而哈希表
的核心思想便是如此。
2.1 哈希函数
哈希表
引入了关键字
概念,关键字
可以认为是数据的别名。如上表,可以给每一个学生起一个别名,这个就是关键字
。
有了关键字
后,再把关键字
映射成列表中的一个有效位置,映射方法就是哈希表
中最重要的概念哈希函数
。
Tips:
关键字
是一个桥梁,尽可能让关键字
描述数据的含义。 这里的关键字
是姓名的拼音
缩写,关键字
和数据
的关联性较强,这样即关联到真正数据又关联到哈希表中的位置,方便记忆和查询。关键字
也可以是数据
本身。
哈希函数
的功能:提供把关键字
映射到列表
中的位置算法,是哈希表
存储数据的核心所在。如下图,演示数据
、哈希函数
、哈希表
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哈希函数
是数据进入哈希表
的入口。
数据最终会存储在数组中的哪一个位置,完全由哈希算法
决定。
当需要查询学生数据时,同样需要调用哈希函数
对关键字
进行换算,计算出数据在列表中的位置后就能很容易查询到数据。
如果忽视哈希函数
的时间复杂度,基于哈希表
的数据存储和查询时间复杂度是 O(1)
。
如此说来哈希函数
算法设计的优劣是影响哈希表
性能的关键所在。
2.2 哈希算法
哈希算法
决定了数据的最终存储位置,不同的哈希算法
设计方案,也关乎哈希表
的整体性能,所以,哈希算法
就变得的尤为重要。
下文将纵横比较几种常见的 哈希算法
的设计方案。
Tip: 无论使用何种
哈希算法
,都有一个根本,哈希
后的结果一定是一个数字,表示哈希表中的一个有效位置。也称为哈希值
。
使用哈希表
存储数据时,关键字
可以是数字类型也可以是非数字类型,其实,关键字
可以是任何一种类型。这里先讨论当关键字
为非数字类型时设计哈希算法
的基本思路。
如前所述,已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一个以姓名的拼音缩写的关键字
。
现在如何把关键字
映射到数组
的一个有效位置?
这里可以简单地把拼音看成英文中的字母,先分别计算每一个字母在字母表中的位置,然后相加,得到的一个数字。
使用上面的哈希思想
对每一个学生的关键字
进行哈希:
-
zjl
的哈希值为26+10+12=48
。 -
llj
的哈希值为12+12+10=34
。 -
cl
的哈希值为3+12=15
。 -
zxy
的哈希值为26+25+24=75
。
前文说过哈希值
是表示数据在列表中的存储位置,现在假设一种理想化状态,学生的姓名都是 3
个汉字,意味着关键字
也是 3
个字母,采用上面的的哈希算法
,最大的哈希值
应该是zzz=26+26+26=78
,意味着至少应该提供一个长度为 78
的哈希表 。
即使现在仅仅只存储 4
名学生,因无法保证学生的关键字
不出现zzz
,所以列表长度还是需要 78
。如下图所示。
采用这种哈希算法
会导致列表的空间浪费严重,最直观想法是对哈希值
再做约束,如除以 4
再取余数,把哈希值
限制在 4
之内,4
个数据对应 4
个哈希值。我们称这种取余数方案为取余数算法
。
Tips: 取余数法中,除数一般选择小于哈希表长度的素数。本文介绍其它哈希算法时,也会使用取余数法对哈希值进行适当范围的收缩。
重新对 4
名学生的关键字进行哈希。
-
zjl
的哈希值为26+10+12=48
,48
除以4
取余数,结果是0
。 -
llj
的哈希值为12+12+10=34
,34
除以4
取余数,结果是2
。 -
cl
的哈希值为3+12=15
,15
除以4
取余数,结果是3
。 -
zzz
的哈希值为26+26+26=78
,78
除以4
取余数,结果是2
。
演示图上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没有看到李连杰
的存储信息。
4
个存储位置存储 4
学生,应该是刚刚好,但是,只存储了 3
名学生。且还有 1
个位置是空闲的。现在编码验证一下,看是不是人为因素引起的。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
*哈希函数
*/
int hashCode(string key) {
// 设置字母 A 的在字母表中的位置是 1
int pos = 0;
for(int i=0; i<key.size(); i++) {
char myChar= key[i];
if(myChar>='A' && myChar<='Z')
myChar+=32;
pos+= myChar-97+1;
}
return pos % 4;
}
测试代码: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哈希表
string hashTable[4];
// 计算关键字的哈希值
int idx = hashCode("zjl");
// 根据关键字换算出来的位置存储数据
hashTable[idx] = "周杰伦";
idx = hashCode("llj");
hashTable[idx] = "李连杰";
idx = hashCode("cl");
hashTable[idx]= "成龙";
idx = hashCode("zzz");
hashTable[idx] = "张志忠";
cout<<"输出所有信息"<<endl;
for(int i=0; i<4; i++) {
cout<<hashTable[i]<<"\t";
}
return 0;
}
执行代码,输出结果,依然还是没有看到李连杰
的信息。
原因何在?
这是因为李连杰
和张志忠
的哈希值都是 2
,导致在存储时,后面存储的数据会覆盖前面存储的数据,这就是哈希中的典型问题,哈希冲突问题
。
所谓哈希冲突
,指不同的关键字
在进行哈希算法
后得到相同的哈希值
,这意味着,不同关键字
所对应的数据会存储在同一个位置,这肯定会发生数据丢失,所以需要提供解决冲突的算法。
Tip: 研究
哈希表
,归根结底,是研究如何计算哈希值
以及如何解决哈希值冲突
的问题。
针对上面的问题,有一种想当然的冲突解决方案,扩展列表的存储长度,如把列表扩展到长度为 8
。
Tips: 直观思维是:扩展列表长度,哈希值的范围会增加,冲突的可能性会降低。
int hashCode(string key) {
// 省略……
return pos % 8;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哈希表
string hashTable[8];
// 省略……
for(int i=0; i<8; i++) {
cout<<hashTable[i]<<"\t";
}
return 0;
}
貌似解决了冲突问题,其实不然,当试着设置列表的长度为6
、7
、8
、9
、10
时,只有当长度为 8
时没有发生冲突,这还是在要存储的数据是已知情况下的尝试。
如果数据是动态变化的,显然这种扩展长度的方案绝对不是本质解决冲突的方案。即不能解决冲突,且产生大量空间浪费。
如何解决哈希冲突
,会在后文详细介绍,这里还是回到哈希算法
上。
综上所述,我们对哈希算法
的理想要求是:
- 为每一个
关键字
生成一个唯一的哈希值
,保证每一个数据都有只属于自己的存储位置。 - 哈希算法的性能时间复杂度要低。
现实情况是,同时满足这 2
个条件的哈希算法
几乎是不可能有的,面对数据量较多时,哈希冲突
是常态。所以,只能是尽可能满足。
因冲突的存在,即使为 100
个数据提供 100
个有效存储空间,还是会有空间闲置。这里把实际使用空间和哈希表提供的有效空间相除,得到的结果,称之为哈希表的占有率(载荷因子)
。
如上述,当列表长度为 4
时, 占有率为 3/4=0.75
,当列表长度为 8
时,占有率为 4/8=0.5
,一般要求占率控制 在0.6~0.9
之间。
2.3 常见哈希算法
前面在介绍什么是哈希算法
时,提到了取余数法
,除此之外,还有几种常见的哈希算法
。
2.3.1 折叠法
**折叠法:**将关键字
分割成位数相同的几个部分(最后一部分的位数可以不同)然后取这几部分的叠加和(舍去进位)作为哈希值。
折叠法又分移位叠加
和间界叠加
。
-
移位叠加:将分割后的每一部分的最低位对齐,然后相加。
-
间界叠加:从一端沿分割线来回折叠,然后对齐相加。
因有相加求和计算,折叠法适合数字类型或能转换成数字类型的关键字。假设现在有很多商品订单信息,为了简化问题,订单只包括订单编号和订单金额。
现在使用用哈希表
存储订单数据,且以订单编号为关键字
,订单金额为值
。
订单编号 | 订单金额 |
---|---|
20201011 |
400.00 |
19981112 |
300.00 |
20221212 |
200 |
移位叠法换算关键字的思路:
第一步: 把订单编号 20201011
按每3
位一组分割,分割后的结果:202、010、11
。
Tips: 按
2
位一组还是3
位一组进行分割,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第二步: 把分割后的数字相加 202+010+11
,得到结果:223
。再使用取余数法,如果哈希表的长度为 10
,则除以 10
后的余数为3
。
Tips: 这里除以
10
仅是为了简化问题细节,具体操作时,很少选择列表的长度。
**第三步:**对其它的关键字
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案。
关键字 | 哈希值 |
---|---|
20201011 |
3 |
19981112 |
2 |
20221212 |
6 |
编码实现保存商品订单信息: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
*移位叠加哈希算法
*/
int hashCode(int key,int hashTableSize) {
// 转换成字符串
string keyS =to_string(key);
// 保存求和结果
int s = 0;
int idx=0;
while(idx<keyS.size()) {
// 截取子字符串
string subStr= keyS.substr(idx,3);
s+=stoi(subStr);
idx+=3;
}
return s % hashTableSize;
}
//测试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商品信息
double products[3][2] = {{20201011, 400.00}, {19981112, 300}, {20221212, 200}};
// 哈希表长度
int hash_size = 10;
// 哈希表
double hash_table[10] = {0.0};
// 以哈希表方式进行存储
for(int i=0; i<3; i++) {
int key = hashCode(products[i][0], hash_size);
hash_table[key] =products[i][1];
}
cout<<"哈希表中的数据"<<endl;
for(int i=0; i<10; i++)
cout<< hash_table[i]<<"\t";
cout<<endl;
// 根据订单号进行查询
int hash_val = hashCode(19981112, hash_size);
double val = hash_table[hash_val];
cout<<"订单号为 "<<19981112<<" 的金额为 "<<val<<endl;
return 0;
}
输出结果:
间界叠加法:
间界叠加法,会间隔地把要相加的数字进行反转。
如订单编号 19981112
按3
位一组分割,分割后的结果:199、811、12
,间界叠加操作求和表达式为 199+118+12=339
,再把结果 339 % 10=9
。
编码实现间界叠加算法: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
*间界叠加哈希算法
*/
int hashCode(int key,int hashTableSize) {
// 转换成字符串
string keyS =to_string(key);
// 保存求和结果
int s = 0;
int idx=0;
int count=0;
while(idx<keyS.size()) {
count++;
//截取子字符串
string subStr= keyS.substr(idx,3);
if(count % 2==0 ) {
string temp;
//反转
for(int j=subStr.size()-1; j>=0; j--) {
temp+=subStr[j];
}
subStr=temp;
}
s+=stoi(subStr);
idx+=3;
}
return s % hashTableSize;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省略测试……
return 0;
}
输出结果:
2.3.2 平方取中法
平方取中法:先是对关键字
求平方,再在结果中取中间位置的数字。
求平方再取中算法,是一种较常见的哈希算法,从数学公式可知,求平方后得到的中间几位数字与关键字的每一位都有关,取中法能让最后计算出来的哈希值更均匀。
因要对关键字
求平方,关键字
只能是数字或能转换成数字的类型,至于关键字
本身的大小范围限制,要根据使用的计算机语言灵活设置。
如下面的图书数据,图书包括图书编号和图书名称。现在需要使用哈希表保存图书信息,以图书编号为关键字,图书名称为值。
图书编号 | 图书名称 |
---|---|
58 |
python 从入门到精通 |
67 |
C++ STL |
98 |
Java 内存模型 |
使用平方取中法计算关键字的哈希值:
第一步: 对图书编号 58
求平方,结果为 3364
。
第二步:取 3364
的中间值36
,然后再使用取余数方案。如果哈希表的长度为 10
,则 36%10=6
。
**第三步:**对其它的关键字采用相同的计算方案。
编码实现平方取中算法: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
*哈希算法
*平方取中
*/
int hash_code(int key,int hash_table_size) {
// 求平方
int res = key*key;
// 取中间值,这里取中间 2 位(简化问题)
res =stoi(to_string(res).substr(1,2));
// 取余数
return res % hash_table_size;
}
//测试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hash_table_size = 10;
int hash_val=0;
string hash_table[hash_table_size] ;
// 图书信息
string books[3][2] = {{ "58", "python 从入门到精通"},{ "67", "C++ STL"}, {"98", "Java 内存模型"}};
for(int i=0; i<3; i++) {
hash_val = hash_code( stoi( books[i][0] ), hash_table_size);
hash_table[hash_val]=books[i][1];
}
// 显示哈希表中的数据
cout<<"哈希表中的数据:"<<endl;
for(int i=0; i<10; i++) {
cout<<hash_table[i]<<"\t";
}
cout<<endl;
// 根据编号进行查询
hash_val = hash_code(67, hash_table_size);
string val = hash_table[hash_val];
cout<<"编号为"<<67<<"的书名为"<<67<<val<<endl;
}
上述求平方取中间值的算法仅针对于本文提供的图书数据,如果需要算法具有通用性,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修改。
Tips: 不要被
取中
的中
字所迷惑,不一定是绝对中间位置的数字。
2.3.3 直接地址法
直接地址法:提供一个与关键字
相关联的线性函数
。如针对上述图书数据,可以提供线性函数 f(k)=2*key+10
。
Tips: 系数
2
和常数10
的选择会影响最终生成的哈希值的大小。可以根据哈希表的大小和操作的数据含义自行选择。
key
为图书编号。当关键字
不相同时,使用线性函数
得到的值也是唯一的,所以,不会产生哈希冲突,但是会要求哈希表
的存储长度比实际数据要大。
这种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多见。
实际应用时,具体选择何种哈希算法
,完全由开发者定夺,哈希算法
的选择没有固定模式可循,虽然上面介绍了几种算法,只是提供一种算法思路。
2.4 哈希冲突
哈希冲突
是怎么引起的,前文已经说过。现在聊聊常见的几种哈希冲突
解决方案。
2.4.1 线性探测
当发生哈希冲突
后,会在冲突位置之后寻找一个可用的空位置。如下图所示,使用取余数哈希算法
,保存数据到哈希表中。
Tips: 哈希表的长度设置为
15
,除数设置为13
。
解决冲突的流程:
-
78
和26
的哈希值都是0
。因为78
在26
的前面,78
先占据哈希表的0
位置。 -
当存储
26
时,只能以0
位置为起始位置,向后寻找空位置,因1
位置没有被其它数据占据,最终保存在哈希表的1
位置。 -
当存储数字
14
时,通过哈希算法计算,其哈希值是1
,本应该要保存在哈希表中1
的位置,因1
位置已经被26
所占据,只能向后寻找空位置,最终落脚在2
位置。
线性探测法让发生哈希冲突
的数据保存在其它数据的哈希位置,如果冲突的数据较多,则占据的本应该属于其它数据的哈希位置也较多,这种现象称为哈希聚集
。
查询流程:
以查询数据14
为例。
- 计算
14
的哈希值,得到值为1
,根据哈希值在哈希表中找到对应位置。 - 查看对应位置是否存在数据,如果不存在,宣告查询失败,如果存在,则需要提供数据比较方法。
- 因
1
位置的数据26
并不等于14
。于是,继续向后搜索,并逐一比较。 - 最终可以得到结论
14
在哈希表的编号为2
的位置。
所以,在查询过程中,除了要提供哈希函数,还需要提供数据比较函数。
删除流程:
以删除数字26
为例。
-
按上述的查询流程找到数字
26
在哈希表中的位置1
。 -
设置位置
1
为删除状态,一定要标注此位置曾经保存过数据,而不能设置为空状态。为什么?Tips: 如果设置为空状态,则在查询数字
14
时,会产生错误的返回结果,会认为14
不存在。为什么?自己想想。
编码实现线性探测法:
添加数据: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
*线性探测法解决哈希冲突
*/
int hash_code(int key,int hash_table[],int size,int num) {
// 简单的取余数法计算哈希值
int hash_val = key % num;
// 检查此位置是否已经保存其它数据
if(hash_table[hash_val]!=0) {
// 则从hash_val 之后寻找空位置
for(int i=hash_val + 1; i<size + hash_val; i++ ) {
if (i >= size)
i = i % size;
if (hash_table[i]==0) {
hash_val = i;
break;
}
}
}
return hash_val;
}
Tip: 为了保证当哈希值发生冲突后,如果从冲突位置查到哈希表的结束位置还是没有找到空位置,则再从哈希表的起始位置,也就是
0
位置再搜索到冲突位置。冲突位置是起点也是终点,构建一个查找逻辑环,以保证一定能找到空位置。
基于线性探测的数据查询过程和存储过程大致相同:
int get(int key,int hash_table[],int size,int num) {
// 取余数法计算哈希值
int hash_val = key % num;
//检查此位置是否已经保存数据
if (hash_table[hash_val]==0)
//不存在
hash_val= -1;
if (hash_table[hash_val] != key) {
// 则从hash_val 之后寻找
for (int i=hash_val + 1; i<size + hash_val; i++) {
if (i >= size)
i = i % size;
if (hash_table[i] == key) {
hash_val = i;
break;
}
}
}
return hash_val;
}
测试存储和查询: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哈希表
int hash_table[15] = {0};
int hash_val=-1;
int src_nums[] = {25, 78, 56, 32, 88, 26, 73, 81, 14};
for(int i=0; i<sizeof(src_nums)/4; i++) {
hash_val = hash_code(src_nums[i], hash_table,15,13);
hash_table[hash_val] = src_nums[i];
}
cout<<"哈希表中数据"<<endl;
for(int i=0; i<15; i++)
cout<<hash_table[i]<<"\t";
cout<<endl;
cout<<"测试查询"<<endl;
hash_val=get(14,hash_table,15,13);
if(hash_val!=-1)
cout<<hash_table[hash_val]<<endl;
else
cout<<"无此数据"<<endl;
return 0;
}
输出结果:
为了减少数据聚集,可以采用增量线性探测法,所谓增量
指当发生哈希冲突后,探测空位置时,使用步长值大于 1
的方式跳跃式向前查找。目的是让数据分布均匀,减小数据聚集。
除了采用增量探测之外,还可以使用再哈希
的方案。也就是提供2
个哈希函数,第 1
次哈希值发生冲突后,再调用第 2
个哈希函数再哈希,直到冲突不再产生。这种方案会增加计算时间。
2.4.2 链表法
上面所述的冲突解决方案的核心思想是,当冲突发生后,在哈希表中再查找一个有效空位置。
这种方案的优势是不会产生额外的存储空间,但易产生数据聚集,会让数据的存储不均衡,并且会违背初衷,通过关键字
计算出来的哈希值
并不能准确描述数据正确位置。
链表法
应该是所有解决哈希冲突
中较完美的方案。所谓链表法
,指当发生哈希冲突
后,以冲突位置为首结点构建一条链表,以链表方式保存所有发生冲突的数据。如下图所示:
链表方案解决冲突,无论在存储、查询、删除时都不会影响其它数据位置的独立性
和唯一性
,且因链表的操作速度较快,对于哈希表的整体性能都有较好改善。
Tips: 使用链表法时,哈希表中保存的是链表的首结点。首结点可以保存数据也可以不保存数据。
编码实现链表法:链表实现需要定义 2
个类,1
个是结点类,1
个是哈希类。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
*结点类
*/
struct HashNode {
int value;
HashNode* next_node;
HashNode() {
this->next_node=NULL;
}
HashNode(int value) {
this->value=value;
this->next_node=NULL;
}
HashNode(int value,HashNode* next_node) {
this->value=value;
this->next_node=next_node;
}
};
/*
*哈希类
*/
class HashTable {
private:
//哈希表
HashNode** hashTable;
//实际数据大小
int size = 0;
public:
HashTable(int size) {
//初始大小
this->size=size;
//初始哈希表
this->hashTable=new HashNode*[size];
for(int i=0; i<this->size; i++)
this->hashTable[i]=NULL;
}
/*
*哈希函数
*/
int hash_code(int key) {
// 这里仅为说明问题,13 的选择是固定的
int hash_val = key % 13;
return hash_val;
}
/*
*存储数据
*key:关键字
*value:值
*/
void put(int key,int value) {
int hash_val = this->hash_code(key);
// 新结点
HashNode* new_node=new HashNode(value);
if(this->hashTable[hash_val]==NULL ) {
// 本代码采用首结点保存数据方案
this->hashTable[hash_val] = new_node;
} else {
//在链表上查找可存储位置
HashNode* move =this->hashTable[hash_val];
while (move->next_node!=NULL)
move = move->next_node;
move->next_node = new_node;
}
}
/*
*查询数据
*/
HashNode* get(int key) {
int hash_val = this->hash_code(key);
if (this->hashTable[hash_val]==NULL)
// 数据不存在
return NULL;
if (this->hashTable[hash_val]->value == key) {
// 首结点就是要找的数据
return this->hashTable[hash_val];
}
// 移动指针
HashNode* move = this->hashTable[hash_val]->next_node;
while (move->value != key && move!=NULL)
move = move->next_node;
return move;
}
/*
*输出哈希表中数据
*/
void showAll() {
for(int i=0; i<this->size; i++) {
if(this->hashTable[i]==NULL) {
cout<<0<<"\t";
continue;
}
cout<<this->hashTable[i]->value<<"\t";
}
cout<<endl;
}
};
//测试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原始数据
int srcNums[] = {25, 78, 56, 32, 88, 26, 39, 82, 14};
// 哈希对象
HashTable hashTable(15);
// 把数据添加到哈希表中
for(int i=0; i<sizeof(srcNums)/4; i++) {
hashTable.put( srcNums[i] , srcNums[i]);
}
// 输出哈希表中的首结点数据
hashTable.showAll();
cout<<"\n-------------查询-----------"<<endl;
HashNode* node=hashTable.get(26);
cout<<node->value<<endl;
return 0;
}
输出结果:
3.总结
哈希表
是一种高级数据结构,其存储、查询性能非常好,时间复杂度可以达到常量级,成为很多实际应用场景下的首选。
研究哈希表
,着重点就是搞清楚哈希算法
以及如何解决哈希冲突
。在算法的世界里,需要有经验的传承,但不要拘泥固定的模板,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设计哈希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