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在开发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需要对代码进行测试。目前对于c/c++项目,可以采用google的gtest框架,除此之外在github上搜索之后可以发现很多其他类似功能的项目。但把别人的*直接拿来用,终究比不过自己造一个同样功能的*更有成就感。作为“linux环境编程”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本篇文章记录了如何用较少的代码实现一个可用的单元测试框架,这个测试框架将一直在后续系列文章中的代码实例环节使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改进。相比于文字说明,我相信有人更喜欢直接看代码实现,所以这里先放一个github传送门。
需求来源
先给项目取个名字吧,毕竟命名是最困难的环节了:P. 这个测试框架一句话可以概括为"a simple unit test framework for c programming language", 所以就叫它"cutest"好了,希望不要有人把前缀"cu"和"cuda"联系起来。
接下来我把自己切换到用户的角度,说说我希望自己如何使用cutest。首先,测试的对象对我来说是一个个独立的函数,我希望框架提供一种让我定义单元测试函数的方法,定义完成之后我作为用户的任务就完成了,至于如何让框架知道有一个新的单元测试加入进来了,那不是我这个用户应该关心的,我甚至不打算写main函数,然后在main函数里告诉cutest去运行所有注册进去的测试。我想要的只是定义单元测试,编译链接,运行得到结果。总结起来,需求有以下3点:
- 用户只要定义自己的单元测试函数即可。单元测试集的管理,运行,不需要用户额外编写代码,即只要用户定义完单元测试函数,编译之后这个单元测试就自动被测试框架接管了,框架不需要提供额外的单元测试注册接口。
- 在单元测试函数中支持断言。类似gtest的EXCEPT_EQ等宏的功能。
- 不需要其他外部依赖。用户只要有一个框架的头文件和编译好的库文件就可以直接使用。
在说明实现原理之前,我先剧透一下最终的用户是如何使用cutest编写单元测试的:
/*test1.c*/
/*include cutest header file*/
#include "cutest.h"
/*define a new test suit with the name 'test_suit1'*/
CUTEST_SUIT(test_suit1)
/*define first test case in test_suit1*/
CUTEST_CASE(test_suit1, test1) {
int a = 10;
int b = 10;
CUT_EXPECT_EQ(a, b);
}
/*define the second test case in test_suit1*/
CUTEST_CASE(test_suit1, test2) {
int a = 10;
int b = 20;
CUT_EXPECT_GT(a, b);
}
编译这个test1.c文件,然后在shell中运行就可以得到结果了:
$ ./test1
cutest summary:
[test_suit1] suit result: 1/2
[test_suit1::test2] case result: Fail
[test_suit1::test1] case result: Pass
用户的的单元测试可以放在多个文件中,但是定义单元测试函数的步骤是不变的,用户的所有测试都会在运行结束之后得到一个汇总的统计信息。可以看到,cutest使用起来还是很简单方便的。
如何实现
聊完了用户的想法,需要考虑如何实现了。
基本数据结构
在cutest中我定义了两种重要的数据结构:
-
test_case:
最基本的单元测试。对应用户实现的单元测试函数,test_case中还记录了测试的名字,测试的最终运行结果。
-
test_suit:
单元测试集合。用于管理一组test_case,理论上应该把一组相关性较大的test_case放在同一个集合中。测试框架中可以同时存在多个test_suit。
为了管理用户定义的多个单元测试, 我采用了链表数据结构。test_case本身是一个链表,通过当前的test_case可以找到下一个test_case;每个test_suit中包含一个test_case的链表,这个链表就是这个test_suit管理的全部单元测试,test_suit自身也是一个链表,通过这个链表指针可以找到下一个test_suit。两个结构体的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test_case {
char *test_name;
test_func test_func;
struct test_case *test_case_next;
int test_result;
} test_case;
typedef struct test_suit {
char *test_suit_name;
test_case *test_case_list;
int test_case_total;
int test_case_passed;
struct test_suit *test_suit_next;
} test_suit;
在test_case中除了维护链表,还记录了测试名字和结果;同理,test_suit额外记录了当前测试集合的名字,包含的全部单元测试个数,以及测试通过的个数,这些信息将用于最后的测试结果统计。
如何实现单元测试的自动注册
为了管理全部的单元测试,还需要一个test_suit的头节点,当用户代码定义了新的test_suit的时候,会自动的加入到这个头节点上;同时,当用户在新的test_suit上定义新的test_case时,需要能够自动加入到该test_suit的test_case链表上。下面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在用户定义test_suit或者test_case的同时自动注册到cutest框架中。这里用到的方式是通过编译器给一个函数添加"construtor"属性,这样在程序运行时,具有"constructor"属性的函数会由c库调用,编程者可以定义多个"constructor"函数,这些函数会在main函数开始之前被调用,利用这个特性我们可以在“constructor”函数中实现test_suit以及test_case的注册,这样就实现了让cutest框架管理这些用户数据。下面以CUTEST_SUIT宏的实现为例,说明test_suit的注册是如何完成的:
/* CUTEST_SUIT宏的功能由两个辅助宏实现.
* __DEFINE_CUTEST_SUIT定义个一个test_suit变量,并对其成员进行了初始化;
* __REGISTER_CUTEST_SUIT定义了一个"constructor"函数, 在该函数中, 上一步定义的test_suit被添加到了test_suit的链表中;
*/
#define CUTEST_SUIT(suit_name) \
__DEFINE_CUTEST_SUIT(suit_name) \
__REGISTER_CUTEST_SUIT(suit_name)
/*定义test_suit变量*/
#define __DEFINE_CUTEST_SUIT(suit_name) \
test_suit __CUTEST_SUIT_NAME(suit_name) = __CUTEST_INIT_SUIT(suit_name);
/*定义"constructor函数, 完成test_suit的注册"*/
#define __REGISTER_CUTEST_SUIT(suit_name) \
void __attribute__((constructor)) \
__cutest_register_test_suit_##suit_name() { \
__CUTEST_INSERT_TEST_SUIT(suit_name); \
}
上述宏的实现用到的test_suit变量名以及"constructor"函数名是根据用户传递进来的宏参数拼接而成,只要保证用户的参数正确就不会出现变量重复定义的问题。每次用户定义一个新的test_suit就会自动定义出一个不同名字的"constructor"函数,而这些函数运行时的调用顺序是有c库决定的,但不管调用顺序如何只要不会并发调用,对cutest来说就是无关紧要的,因为调用顺序只影响链表节点的顺序,但cutest并未承诺保证单元测试的执行顺序。
对于test_case的注册和管理采用了相同的技术实现,这里不再重复。
如何获取测试结果
对于每个单元测试函数,其函数签名实际上是void (*) (void), 在注册test_case的时候,由宏定义的"constructor"函数默认会将test_case的test_result置为CUTEST_PASS,即默认情况下单元测试的状态是通过。如果用户需要把当前的测试标记为FAIL,可以在单元测试函数中使用CUT_FAIL宏。在代码中可以这样实现:
CUTEST_SUIT(test_suit2)
CUTEST_CASE(test_suit2, test2) {
CUT_EXPECT_EQ(10, 10);
CUT_FAIL();
}
当CUT_FAIL宏会设置当前测试的状态,并且让单元测试函数return。除了CUT_FAIL,cutest还提供了其他用于比较的宏,比如CUT_EXPECT_EQ, CUT_EXPECT_NE, CUT_EXPECT_LT等,这样的设计延续了其他测试框架的使用方式,用户的使用成本更低。cutest提供的断言类宏最终的实现都是基于一个宏CUT_EXPECT_TRUE,这个宏的实现如下:
#define CUT_EXPECT_TRUE(c) \
do { \
if (!(c)) { \
__cutest_current_test_case__->test_result = CUTEST_FAIL; \
__cutest_current_test_suit__->test_case_passed -= 1; \
return; \
} \
} while (0)
如果条件为假,该宏会把当前test_case的结果设为FAIL,把对应test_suit中PASS状态的测试数量减1,最后return。其他宏的实现只需要构造合适的条件c,传递给CUT_EXPECT_TRUE即可。
如何做到可以不写main函数
这是因为在cutest库中已经定义了一个main函数,在main函数中代替用户完成了运行全部单元测试的工作。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cutest_run_all();
return 0;
}
当用户程序和libcutest.so进行链接之后,生成的可执行程序就有了main函数,当然用户也可以自己重新定义一个main函数,去执行更复杂的功能,如果没有其他需求就可以不必定义main函数。
写在最后
至此,cutest实现过程中用到的一些技术细节都已经介绍完毕。对于我目前的使用,其功能已经足够了,但还是有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
- 在多线程环境下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当用户自己定义main函数时,使用多个线程调用cutest_run_all函数会存在哪些问题?
- 能否做到跨平台?给函数添加"constructor"属性,不知道在WIndows上是否可行,不过这一点目前不是重点。
- 目前的CUT_EXPECT_XX宏,当条件不成立时处理的逻辑是标记测试为FAIL并从单元测试函数return。这样的逻辑对于用户需要在return之前释放一些资源的情况是不适用的,这个问题需要后续解决。
最后,再放一个代码传送门,期待各位提出的建议。后续会发布系列文章"linux环境编程",欢迎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