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传送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上面的三个服务器角色与四个步骤来完成的。
第一步:备份日志。
主服务器会根据数据库管理员设置的备份计划,对事务日志按照计划进行备份。这是日志传送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因为若主服务器的日志备份失败的话,则后续的工作都将无法进行。故我们往往需要对这个日志的备份进行监视,看看其是否按照数据库管理员所设想的方式在处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利用“监视服务器”来帮助我们监视这个作业。
第二步:日志文件传送。
当主服务器把日志备份好之后,主服务器就会根据数据库管理员的设置,把相关的日志文件自动传送给辅助服务器。在日志文件传送的过程中,主要需要考虑两个问题。
一是多久传送一次。一般情况下,对于数据库高可用性要求比较高的话,则可以在主服务器每次备份完事务日志后,就发送一次备份日志文件。不过,这要牺牲一定的网络带宽。这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处理。像笔者的企业,由于是SAAS模式的数据库租赁公司,所以,对于数据库可用性的要求非常的高。主服务器每次备份完成后,都会及时向辅助服务器传送备份日志。以达到辅助服务器与主服务器之间数据的同步。
二是做好日志文件传送的监督工作。准确、准时的把主服务器上的备份日志文件传送到辅助服务器上,这是辅助服务器正常运行的前提。为了让日志传送功能能够正常的运转,往往需要对日志文件的传送工作进行监督。需要通过监视服务器,来监视主服务器有没有把备份日志准时的发送出去;而辅助服务器有没有及时的接收备份日志。若出现异常的话,监视服务器需要利用消息或者邮件的方式通知数据库管理员。
第三步:辅助服务器还原事务日志。
当辅助服务器收到主服务器发送过来的备份日志后,就需要根据这个备份日志还原数据库。如此的话,当主服务器出现故障后,辅助服务器能够马上代替主服务器进行工作。所以,即使主服务器出现问题,用户也很难察觉到。
由于以上这三个作业都是通过计划来调度的,所以,这个还原作业也可以通过操作系统的任务计划来进行管理。对于辅助服务器的还原频率来说,需要数据库管理员进行合理的设置。考试大提示在管理过程中,主要的问题就是数据同步与数据库设计管理方面的一个均衡问题。
这是因为日志传送是按照时间表进行的,故在主服务器与辅助服务器之间有个时间差。主服务器上的数据更改反映到辅助服务器上会有时间延迟。这个延迟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这些延迟可以用作还原用户错误的一种方法,因为可以延迟日志文件在辅助服务器上的应用,从而数据库管理员可以选择不采用错误的配置。但是,坏处也是很明显的。因为要通过日志服务器帮助数据库的高可用性的一个前提,就是要提高辅助服务器与主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同步性能。而数据延迟会降低这个同步性。
所以,数据库管理员需要综合各种情形,来设置这个还原的频率。笔者是把这个数据同步看得更重。故数据库服务器与辅助服务器备份与还原的频率设置为三分钟。
第四步:警报。
警报虽然在日志传送中不是必须的,但其往往是日志传送正常运行的一个保障。他就好像是公路上的探头,当以上三个作业出现什么问题的时候,让数据库管理员可以马上知道,从而及时的采取措施,挽回损失。
具体的来说,需要对如下的作业进行监视。当出现不正常的情况时,及时通过信息或者邮件的形式向数据库管理员汇报。
1、主服务器日志备份出现问题。如当主服务器延迟备份时,监视服务器就需要向数据库管理员报告相关的情况。
2、备份日志传送出现异常情况。如辅助服务器没有及时收到备份的日志文件,监视服务器就会告知数据库管理员。此时,数据库管理员就需要去检查,看看是网络的问题,还是主服务器的问题。
3、还原情况的监视。辅助服务器有没有按时对数据库进行还原;在还原的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意外情况,都要及时的告知数据库管理员。如最常见的警报就是,当服务器没有按规定进行还原的时候,要触发警报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