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包公司到M2公司,从运维工程师到高级研发工程师(架构与技术管理方向),这些年所经历的面试不少,从中获得的启发也不少。谨以此文献给曾让我受挫的面试官、赏识我的伯乐、一路走来不断支持我的家人朋友们。
本文主要内容为四个部分:
- 1.初出茅庐。
- 2.小试牛刀。
- 3.略有建树。
- 4.总结。
一、初出茅庐
初出茅庐是大多数人的必经之路。严格意义上说,这并不是我第一次从事社会劳动,最早可追溯到我的中学毕业(即那年中考结束以后,利用近三个月的假期,去江苏某地打暑期工),当年的社会劳动通过关系介绍,在某一台资企业从事一线生产,也是那年使我深刻体会到“赚钱是那么的不易”。
当我无经验的我(不依靠关系的介绍,职业生涯中第一次写简历以及在各大招聘网站投简历),这一过程十分辛酸,太多的坑,坑分为三个方面:
- 1.三无限制(无经验、无学历、无年龄)。
- 2.带薪培训制。
- 3.红白演戏制。
1.三无限制(无经验、无学历、无年龄)
当你无任何实习经历去找工作时,有些公司会优先考虑有实习经历的人,这时你如果没有任何的亮点(有的人在大学里拼命折腾,创作了很多作品,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有的人得过且过,混一天是一天。两者相比较,前者比后者更具竞争力)。如果后者家里不具备优越的条件话,那么一旦面临毕业,那么危机感就来了。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某些培训机构就会打着招聘的名义来吸引这样一批人。而这样的招聘岗位要求,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 (1)没有经验的要求;
- (2)没有学历的限制;
- (3)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
而前两点就足以吸引一大批大专应届生。当这批大专应届生来到这样的公司面试,说白了,面试你的并不是该培训公司的领导之类的人,基本上大多数都是销售,她们拉着你去会客室,拼命的给你*,如果你说没钱,她们说不用担心没有钱,她们会提供无息贷款,如果你说没有住的地方,她们会提供多人间宿舍,总而言之,你的很多顾虑,经过她们的*,一一会被解决,对于她们而言,目的只有一个,让你贷款培训,如果你失败了,她们不会有一丁点损失,如果你成功了,她们会将其作为营销的成功案例。
我当时差点被她们坑了,幸而我每次面试都会跟我导师进行交流,不论面试结果如何,我都会跟他反馈,当涉及钱相关的,这个事情让当时的我特别敏感,于是我找借口先走了,说回去考虑一下再给她们答复,当我从这里离开的时候,我立即跟我导师叙述这些情况,而我导师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判断说,该公司就是培训机构,打着招聘的名义,来忽悠我,让我不要去。我听从了我导师的意见,当天便给她们回复,说我不考虑了,然后,她们又是一股*,彷佛这些“话术”已经提前预备好似的。这些人有的长得很漂亮,有的长得很和蔼可亲,但是不要被她们得外表以及言辞所迷惑了,往往这背后有一个巨大的陷阱等着你。专门坑社会阅历浅以及毫无社会阅历的人。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或许也如此。
2.带薪培训制
基于之前“三无限制”的坑,我导师给我另外的一点建议,他建议我,接到公司电话或邮件面试的通知,一定要通过搜索引擎,在网上了解一下这样的公司,否则,去了也是浪费时间,甚至如果对面的营销手段更高端,我可能会不知不觉就被骗了。于是,当我再度接到面试的电话或邮件时,我会通过搜索引擎查一查这家公司,但有些培训机构隐藏的太深了,玩起了另外一种”套路”。那个时候我查了一下该公司,看上去不是培训机构,于是我就去了,这家公司位于一栋写字楼,与之前不一样,之前一看就是培训机构,而这家公司看起来不是,但是当我进门面试以后,发现面试的人很多很多,那边的人,有一个看起来好像面试官的人,让我排队,然后一批一批人进去,里面有一个专门的人会来考察我们,当轮到我所在的这一批时,进去以后,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跟我们说,她是项目经理,今天特立来考察我们,先是像模像样的问了我们一些技术问题,让我们举手回答之类的,然后又让我们做题目,做完题目以后,她看了看,然后出去了一会儿,过了一阵,她进来了,然后说我们答的题目不是很理想,然后让我们轮流出去一下,说有专门的人会跟我们谈,当轮到我时,是一个戴眼镜的大姐,她跟我说,我答是这里面最好的,但是跟她们企业所要求具备的能力还相差甚远,她说她们公司又不太愿意失去我这样的可塑人才,于是给我设计了一套方案,她说她们公司是这样的,针对我这样的人才,她们旗下有一个专门的培训公司,说只要我培训通过了,直接就能来公司上班。当时我说,你们这个跟我之前面试的公司很相似,怎么都跟培训有关啊,这培训肯定又是要交钱吧。她跟我说,培训是公司成本的投入,钱肯定是要的,但我们跟那边培训机构不一样。我问,怎么不一样?她说,我如果培训通过了,公司会将钱返给我的,相当于我不需要花钱。她还说,公司之所以这样,是担心万一我们到时候培训出来了,能力可以了,到时候不在公司干怎么办,公司这样做也是一种合理的考虑,接下来,她还跟我说了很多例子。然后我又说,但是我现在身上的资金不到一千块,你们培训周期会很长,到时候我吃饭住宿都是问题,这可怎么办?她回答说,这些完全不是问题,她们可以再度完善一下方案,每个月会给我补助,保障我的基本食宿需求。然后我说,我要考虑一下。她们说,我已经拿来了这套方案(实际就是贷款学习之类的合同),你马上签字就行。我说,这件事很大,我需要同家里人商量。她说,你现在就打电话。我说,我家里人现在这个时候正忙着,肯定接不到我的电话。然后我还说,这个东西我能拿回去吗?她说,不能拿回,除非我签字就可以。紧接着我说,我下午还有面试,需要综合考虑一下,到时候再说。当我离开这个写字楼后,立即把情况跟导师说,导师的回答是,这家公司明显就是培训机构,从来没有什么入职还要交钱之类的,并让我记住一点,入职交钱的都是骗子公司。之后她再给我打电话,我找了个理由回绝了。那个时候我感叹,骗子公司咋这么多,以及我庆幸有导师这样的人帮助,使我避免很多这样的坑,但另外想了想,那些没有导师或者相关朋友的人,他们该怎么办呢?他们从农村或是小城市来到大城市工作,想着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能够在这块地方生存下去,但是现实往往不那么如意,很多人都在找工作,一堆竞争者先不说,还得时刻提防各式各样的骗局。真是太不容易了
3.红白演戏制
写到这,有些朋友会疑惑,怎么都是打着招聘名义的培训公司,难道就没有一家正常的公司吗?我的回答是,有的。接下来,介绍另外一种套路,我将其称为“红白演戏制”,该“红白演戏制”的目的在于”压低薪资”。
面试官两个,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唱白脸的把我说的什么都不是,唱红脸的一直在替我说话,当时我期望薪资是5000元,唱白脸的认为我的能力不具备5000元,他说公司培养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相当于让我带薪学习,我如果在得寸进尺要5000元,是极为不合理的,顶多1500元。等我在公司满半年以上,如果工作考核上没有任何问题时,就给我5000元一个月。唱红脸的,他这么年轻,1500元在这座城市,租个房子之后,吃饭都可能是一个问题。他说了一堆话之后,给我提到了3000元。然后说,公司培养你不容易,但公司有公司的规章制度,于是他又补充说,除了试用期80%工资之外,社保前三个月不交(注意:这并不是北京,在某些城市,不交社保或公积金是很常见的一件事情)。总而言之,最后压得非常狠,这样得狠,让当时的我根本就无法接受。但当时我又急需一份工作生存下去。于是我把相关情况跟导师说。导师让我不用太着急。同时又说,那样的公司千万不能去。他们的目的就是坑刚出社会不久的学生。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应届生便宜且好骗,而且可随意让其天天加班,还没任何意见。当初我曾一度认为,那个唱红脸的一直在为我说话,让我产生假象,如果能在这家公司待下去,应该很不错。但最后不料,全都是套路。
最后,在一轮又一轮的面试,我扩大的招聘岗位范围,最终我来到了某外包公司开启我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岗位:运维工程师。
二、小试牛刀
当我拥有了一年的工作经验以后,有了一定的资金足以支撑当下,同样我的初衷并不想做运维,虽然在某外包公司运维、测试、项目实施、后端Java开发都做过一段时间,但我不太喜欢这样的方式,同样,工资给的太低,不足以满足我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于是我便来到了创业公司。
但在通过创业公司的面试之前,我也面了一些公司。这些公司有的我面试一轮就过了,有的第一个轮过了挂在了复试(也就是第二轮面试)。而还在面了一些公司遭到了面试官的“羞辱”,面试官说,你这个简历从运维、测试、项目实施、后端开发是面面俱到,跟“万金油”是的,但具体到岗位上,没有一个超过半年以上,我们公司还是希望找到一个在具体岗位上有一年工作经验以上的人。其实事后他说的很对,并不是每一家公司都喜欢全能型的,当时我也不算全能型的,只不过是每个都会一点罢了,要真是遇到实际的问题,很难具备快速应对和处理的能力。
最终我来到了创业公司,老G面的我(老G是创业公司的经理),当天面试一轮就过。于是便开启了我在创业公司快速成长的一年零九个月。
关于我在创业公司的经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以下文章(有关我在创业公司的一些经历和感触),这里不再赘述:
谈谈在创业公司的几点感触
创业这两年(简要概括)
一位北漂在创业公司的两年(详细概括,两万多字)
三、略有建树
略有建树并不是表示我有非常大的成就,而是相比之前,我具备了更多的可能性,不再像之前那样受制于物质基础。面试相关我将其分为两个方面:
- 1.疫情未发生前;
- 2.疫情发生后。
疫情未发生前和疫情发生后的主要区别是,过去面试基本采用的是线下形式,如今第一轮面试大多是线上面试为准。
1.疫情未发生前
在疫情未发生前,有三家公司的面试我印象深刻。分别为如下:
- (1)某游戏公司面试;
- (2)某上市公司CTO面试;
- (3)某教育Saas公司六轮面试。
(1)某游戏公司面试
某游戏公司面试是我职业生涯中一次严重受挫。这是我唯一一次没有见到面试官就被刷下来的面试。
某游戏公司面试让我印象深刻的除上面提到的之外,还有就是做题时间之长。面试题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基于Java相关系列知识,另外一个是算法题(一共六道算法题,任选三个做)。
其中Java相关系列知识,由于专门背过面试题做起来是比较顺利的,不到一个小时全部做完,仅接着就是算法题,那个时候对算法这块也没有预先去LeetCode专门刷题,所以做起来非常吃力,以至于做了一个小时才勉强做完,还不知道对不对。当我全部提交上去以后,等了近十几分钟,一直不见反馈,于是我找HR问了一下,才得知,居然被面试官刷下去了。当时心理很不是滋味。
(2)某上市公司CTO面试
之所以强调上市公司,在于过去所待的公司以及面试的公司大多为创业公司或已经盈利的小公司(人数不超过20人)。
该CTO面试非常有意思,他不问面试题之类的,上来就根据你的项目经历问,诸如该项目中你遇到比较有挑战性的问题你是怎么办解决(衡量挑战性的一个指标是你花了多长时间)、为什么在该项目中用到了这个技术(技术的优缺点、应用场景)、团队协作(需求沟通、测试沟通、代码Review相关)、遇到问题该怎么办(旧的问题和新的问题)、拿到一个需求该怎么办(已知确定的需求、如何设计、工作如何排期、编码实现是怎样考虑的)、如何学习新的技术(你业余时间是怎么学习新的技术以及为什么学习新的技术)等。总而言之,他问的问题大多是开放性问题,答案千千万万,很少有固定的模式。面对他的问题,我有一些答得很不错,有些答的不太好(不太好的原因,在于那个时候我不明白编程的本质就是解决问题)。
接下来他看我简历上列举自己的博客与Github,于是我们开始谈写博客相关以及如何维护Github之类的。刚开始面试的时候,我是很紧张的,毕竟这是即创业公司之后第二个更高级的领导亲自面的我,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后来说着说着,就变成了两个志趣相投的朋友聊天一样,非常轻松。最终我面过了。
(3)某教育Saas公司六轮面试
某教育Saas公司是我职业生涯中的第三家公司。网上投简历,简历初筛过了,对应的HR打电话给我跟我约面试时间,面试时间为下午1点半。我一般面试至少会提前15分钟左右到,如果面试的地点很远,一般会至少提前30分钟。这家公司离我所住的地方很远,我提前了半个小时。
当我到达面试的地点,距离面试所约定的时间还有半个小时,在这半个小时的时间,我看了一会儿面试题,但面试题一直看不进去,于是在附近转了一会儿。当离面试所约定的时间还有10分钟时,我立即到达公司门口,并给HR打电话。HR让我进来以后,先跟我聊了一会儿,然后拿面试题让我做,我花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做完以后,HR提醒我有个地方做错了,让我可以改一改,但我觉得没错说不用改。这便是我和HR的第一轮面试。紧接着就是我以后的D哥(我后来的组长)面的我,当时我们聊了前后端开发之类的内容以及一些问题解决相关。然后就是ZW哥(技术1部经理)面的我,他主要跟我聊分布式微服务以及数据库索引相关,分布式微服务相关我基于创业公司相关的经验以及个人学习实践的经验答的挺好的,ZW哥非常满意,但聊到数据库索引这块,我就答的不太好了。然后就T哥(技术2部经理)面的我,T哥面我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个是基于团队沟通与协作,另外一个是基于Java编程规范以及我对Java编程的一些理解之类的,我当时勉强答得还行,我之所以提到”勉强”二字在于创业公司我在团队沟通与协作方面做的的确不好,其实基于Java编程规范与我对Java编程的一些理解,T哥关注的一方面还是规范(规范其实也是为了团队更好的协作),另外一方面是我个人对Java熟悉到什么程度(一个是API,另外一个是基于Java做过那些东西),有句话叫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T哥在跟我聊第二个方面内容着重的强调了这一点。经过HR、D哥、ZW哥、T哥他们的四轮面试,最终迎来了CTO(X哥)面的我,X哥上来就递给我两个题目,一个是算法题目,另外一个是软件设计问题。第一个算法题目,我用伪代码给出了答案,第二个软件设计问题,我基于问题给出了三种解决办法。关于第一个问题,T哥一开始想要我原原本本手写代码,但我说完完整整手写不出来,但要我用IDE,我能写出来。关于第二个问题,当我和T哥成为同事以后,他说他当时之所以问这个问题在于”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问题其实并不难,难的是我们没有仔仔细细看清楚问题“,”当你真正的看清楚问题以后,仔仔细细思考了以后,你便多多少少就会有想法,有了想法以后,你就会去实践,让实践去检验”。以至于后来公司的第一季度大会,X哥就强调了一点,在工作中,请把我不会改成我可以学。”我不会“到“我可以学”,从三个字到四个字,差别大了,前者是消极心态,后者是积极心态。X哥面完我以后,紧接着X哥、T哥、D哥、HR、ZW哥他们讨论了以后,最终一同问了我几个问题,我回答了。最终定下了我,我便成为技术2部的一员。
某教育Saas公司与我曾经待过的某创业公司有很多相似之处,共同点都是创业公司,不同点是教育Saas公司找到了它的商业模式并实现了可持续的盈利,而创业公司不断的开辟赛道最终却不断盈亏。这两者之间的对比,让我至今也不断思考。同样因为疫情,创业公司彻底垮了,而我曾经的老东家教育Saas公司进行转型取得了成功。
这也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而不幸”,推及可知,“成功的企业总是相似的,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原因。”
2.疫情发生后
疫情发生后,那个时候我还在教育Saas公司,在2020年4月底我离开了这家公司。我的身体状况无法支撑长期高负载的工作强度。只能选择离开。当然了,高强度的工作意味着高增长的薪资。教育Saas公司是职业生涯中唯一一家称得上“真正的互联网公司”。
当我离职以后,此时疫情的人数还不断增长,最初我打算先休息一个月再去找工作,然后我的导师建议我不要拖太长时间,可以每周投几份简历试一试。于是我开始持续每周投2份简历,直到做了体检以后,消极了大概两周左右。
在疫情发生后这一期间,由于我简历投的不是特别多,面的东西基本印象都挺深刻的。以如下三家公司为例:
- 1.某工业制造传统公司。
- 2.某知识产权公司(与国企相差不大,国企旗下投资)。
- 3.M2公司。
(1)某工业制造传统公司
该公司离我很远,长达两个小时的路程。照我的习惯,提前半个小时出发。当我到达后,时间刚刚好,没有迟到。还好预留了半个小时,中间堵车耽误了二十多分钟。这次面试主要三个人轮流面试,一个是HR,一个是技术组长,最后是技术总监。三轮面试均通过。我以路程遥远以及薪资不符合我的期望的理由拒绝了。其实路程遥远很好解决,钱给够了搬家就行。至于薪资不符合我的期望,是我当时理由罢了。其实很简单,好不容易可以*一段时间,不想这么快找到工作。同样经过面试,还是发现自己在设计层面中存在一些不足,在这段时间我通过刻意练习提高了不少(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即我的学习方法论可供读者朋友参考和借鉴)。
很多时候我在想,同时也这么做,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应该把希望寄托于外界。这个社会是不断在发展变化的,新的东西诞生,旧的东西消亡。
对此,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对此的叙述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学习也亦如此。
(2)某知识产权公司
该公司也是没有采用线上线下面试的方式,直接两轮线下面试。
第一轮面试,是技术部负责人和公司业务负责人一同面的我。技术组长问了我一些基础的问题,我均一一回答了。然后紧接着就是围绕上家公司的项目以及项目所使用的技术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展开。其实我很喜欢这样的面试,自从在教育Saas公司离职以后,对于面试,我基本上就不以背面试题为主了,面试题自然要看一点,但不作为重点,重点的是我要去总结过去研发过程的经验教训(后来我从导师那边学到的一个词“复盘”)。跟这位技术部负责人就一些问题聊的很投机。后来在第二轮终面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该技术部负责人看过我所写过的博客。第二轮终面面得时间比第一轮面试要短。最后定下了我。但我最终因为受制于某些因素,导致无法加入这家公司。这大概是我的遗憾吧。
(3)M2公司
M2公司是从2020年8月加入的公司,一直待到今天,算起来有两年多时间了。该公司从某个角度说,也是一家创业公司。M2公司面试采用的是两轮面试,一轮线上,一轮线下(线下终面)。线上和线下我均面过了。最终加入了该公司。关于我在M2公司,其实成长也很快,首先我同团队小伙伴们一同合作,建立了一套分布式微服务体系,足以支撑公司当下的产品以及未来可能的演化(架构的目的在于不断演化,以达到适应当下业务需求的目的)。之所以强调我同团队小伙伴们的一同合作,核心在于,一个人也许会走的很快,但只有一群人才有可能走得更远,毕竟单人战斗力是有限的。
四、总结
我职业生涯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五年已经过去了。另外一个五年,将充满着一切不确定性。面对这些不确定性,所能做的就是把握当下。这些年我的经历(既有个人生活经历也包含职业生涯经历)可归纳为以下几句话:
- 1.时也,运也,不可强求。
- 2.不要把希望寄托于他人他事他物上,这个世界没有救世主,你的救世主就是你自己。
- 3.只有你行,你才可能有机会,否则,即便把握了一时的机会,失去仅仅只是时间问题。
- 4.对抗不确定性的因素,我想或许只有一个吧,即持续不断的成长(很难,真的很难)。
- 5.做一些当下能够做到的一些事情(写博客、阅读、旅行、做开源项目、学习一些自己从未接触过的事物)。
- 6.要有耐心。
- 7.要学会与自己和解。
- 8.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至于如何平衡或者舍取,每个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