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统计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三个单词组成的三角形,是美国计算机科学与统计学家迈克尔·I·乔丹最喜欢的一张图,图中涵盖了当今最热门以及未来最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思考方式。”乔丹说。与这位系统学习过心理学、认知科学、数学,并参与过分子生物学、统计物理学、经济学、控制理论、语言学和运筹学等项目的科学家对话,时常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因“对机器学习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作出了根本性贡献”,乔丹被授予首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智能科学或数学奖”。昨天,他登上了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领奖台,接受了属于他的奖章、证书和1000万元奖金。会后,他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计算机科学在诺奖中“消失”了
你也许无法准确描述机器学习以及相关的概率学、统计学、贝叶斯网络等专有名词,但你一定使用过电子邮件、搜索引擎、人脸识别、电商平台等应用。正是得益于这位人工智能(AI)领域的“乔帮主”用统计学方法打通了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上的“任督二脉”,大数据驱动的第三代人工智能才得以广泛应用。
当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WLA)打电话给乔丹时,他正和学生们讨论一个关键问题。他请电话那头的WLA主席罗杰·科恩伯格稍等一会,因为学生很重要。直到第二通电话打来,乔丹才知道自己获奖了。“能关注到这个领域是个很棒的想法。”他说,在诺贝尔奖中,计算机科学和数学已经“消失”近百年了。
这次获奖让乔丹收获了百余封祝贺邮件,最令他高兴的是,越来越多人关注到计算机科学领域。尽管它的历史不超过百年,但已经对人类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与物理、化学一样重要。
“年轻”的计算机科学正在焕发强大生命力。乔丹拿出他最喜欢的那张三角形说,其中任意两个学科结合都会产生新的学科。比如,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结合产生了机器学习,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结合产生了博弈论,这些跨界领域充满机会、潜力巨大。
人工智能不能让人变得更孤独
早在20多年前人工智能第三次高潮刚刚兴起时,乔丹就与中国学者建立了联系。不久前,他与清华大学教授合作,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人工智能拯救生命的文章。他和北京大学在统计学方面也有合作,他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比五年前“强得多”。
“我所在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约20%的研究员都来自中国,有时我发表了一篇论文,24小时内就会有人告诉我有地方写错了,他们往往来自中国或印度。”乔丹说。
乔丹注意到,不少科研人员试图让机器学习人的举动,他却认为“拟人”不是人工智能的未来。他一直致力于通过AI加强人与人之间的链接,“人工智能不能取代人,而是让人变得更聪明的工具”。打个比方,他不希望未来医院里全是机器人医生,而希望人类医生在机器人的辅助下更精准地了解每个病人。
“在促进人类沟通上,我们做得并不好。”乔丹坦言,人工智能不能让人变得更孤独。
有生之年AI不会聪明过人
“网红”是如何产生的?在乔丹看来,现在的算法还不够智能,它给许多人推荐了相同的东西,而“个性化”推荐里藏着人工智能下一代算法的发展方向。
“我们即将见证一个新的工程学科的出现,这个学科基于智能科学、统计学和经济学,但其目标是基于数据而建设的一个新世界。”乔丹解释,这一学科基于全球网络和数据流,为商业、医疗、交通和娱乐业提供强大支持,“这将是第一个围绕人类偏好、价值观和决策的工程领域。”
乔丹表示,现在仍处于人工智能的初级阶段,在他有生之年不会看到强人工智能出现,AI不会聪明过人。年轻人想要在这门学科有所成就,首先要学好数学,因为数学是很多研究的基础;其次,要多学习新东西,与不同想法、不同领域的人交流;第三,要多读书,做一个有深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