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比特币、区块链、元宇宙,以及那些待收割的韭菜们!

时间:2022-10-24 17:08:25

前几天看到周星驰在社交账号上招聘web3.0的人才,感觉有必要说说web3.0,当然不是基于技术层面,而是从另一个维度说说web3.0以及其它相关的概念,从而做到如何反欺诈,如何避免被资本割韭菜。想到哪写到哪,可能会比较乱。

任何技术的出现既有内在驱动因素,也有外在推动的原因,也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出现,而不是人为创造出的一个概念。技术本身没有错,但很多人会利用这些新技术、新概念来包装一些项目去圈钱、去割韭菜,这才是我们需要防范的。

每出现一些新的技术,就会出现一批待收割的韭菜,过去几年伴随着比特币市场的潮起潮落,资本市场对韭菜们也顺利完成了一轮又一轮的收割。因为总有人希望一夜暴富,幻想跟着资本一起去收割他人的财富,实际上你和股市里的散户没有任何区别,都是庄家待宰的羔羊。

大部分人对区块链到底是什么都没搞明白就直接下场开始炒币,结果输的连亲妈都不认识,以至于每到夜深人静都会徘徊在楼顶的天台上思考今后人生的剩余价值。

还有一些人也搞明白了什么是区块链,并天真的以为搞几台高端显卡的机器就可以挖矿了,并梦想着在矿池中挖到比特币,从而实现财富来源的多元化,毕竟对于程序员来说35岁可能就要提前退休了,今后能否看到诗和远方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别人不清楚什么区块链,但我是程序员啊,我最清楚啊,别人炒币失败并不代表我就能遇到滑铁卢,我可能是个例外,万一梦想实现了呢?

实际上大部分人对算力缺乏基本的敬畏,他们不知道在遥远的西伯利亚廉价的水电站旁边,上万台机器正在疯狂的计算着HASH256,并总能比你优先拿到记账权。

这哪是拼算力,这就是赤裸裸的拼电力,2021年比特币挖矿用掉的电力超过泰国全年的电力消耗。如果你输出的电力连泰国芭提雅的一家夜店都无法点亮的话,还是老老实实做好程序员吧。

 

关于区块链和比特币

什么是区块链?其本质是基于一套密码学为核心的记帐方式,而比特币只是其应用的一个领域,它只是将这种记账方式去中心化(传统货币是以银行记账为中心),并通过算力比拼的方式来分配记账权,从而达到防篡改的目的。

比特币能被市场接受,是因为它的总量是一定的,也就是2100万个。 它不会像美联储那样对美元进行超发,从而导致全球性通胀,为了对抗美元的超发,其他国家都要*超发本国货币用以对冲美元的泛滥。如果这段时间你经常看新闻就知道目前全球性通胀有多厉害了。
事实上比特币被设计出来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货币的超发问题,其根源是作为虚拟的美元和实体的黄金早就脱钩了,理论上美联储可以无限印制美元,并通过加息和减息(美元潮汐)的方式收割全球财富。

其次,比特币这种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去中心化的记账方式,让比特币本身摆脱了基于信用为核心的金融体系。 我们之所以相信美元能够进行全球流通,是因为美国的“信用”背书。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无厘头,即使你不认可美国,但你也一定会认可美元, 哪怕是*,也需要拿美元去买炸弹润美国。

但信用也是会贬值的,一旦美国霸权消失,美元的价值也会大幅缩水。而区块链技术是基于科学的自然规律,也就是说它的信用等级要比任何公司、国家这种人类组织都要高。

应用于比特币上的一系列算法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以及热点地区局势的紧张和缓和而发生任何变化,也就是比特币在虚拟世界中具备了现实世界中黄金的特性——总量固定和稀有且物理特性稳定。

比特币本身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在于,不是任何人或组织都有资格或能力在虚拟世界发布所谓智商币。

正如在现实世界中不是谁都有资格印钞票,美国印钞票是建立在其背后11艘航空母舰包括众多的海外军事基地以及强大的科技实力。中国有能力印钞票是立足于全球第一的制造业地位和全球第一的消费市场。津巴布韦能印钞票,就是基于它确实是一张废纸,其价值还不如你用的手纸。

回到web3.0上,首先web3.0的感念是怎么产生的,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先回顾一下web1.0和web2.0。因为只有弄清了这些概念,我们才能避免被他人收割。

一、web1.0(只读)

web1.0可以理解为以桌面终端为主导的互联网时代,其代表公司就是新浪、搜狐和网易,也就是前三巨头时代。

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就是信息是单向传播,互联网公司是内容生产者,用户只能被动消费,虽然当时的用户也可以通过聊天室、BBS、博客等有限的方式传播信息,但就其产生的信息量而言还是非常有限的。

事实上在拨号上网的年代,用户想任性的消费互联网上的内容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首先你要能容忍掉线,并具备在浏览器上逐行看图片的勇气和毅力。

随着网络带宽的提升,尤其是智能移动终端和3G网络的出现,web2.0的时代也真正到来了。

二、web2.0(可写)

web2.0可理解为以移动终端为主导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其代表公司就是BAT(百度、阿里和腾讯),也就是后三巨头时代。这个时代特点就是信息的双向传播,用户既是内容的生产者,也是内容的消费者

此时的互联网公司开始平台化,那种单纯以输出内容为主的传统互联网公司开始逐渐边缘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出现的代表性产品就是微博。你让一个人写一篇博客,还是不容易的,一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构思,其次这个人要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最后,当创作冲动来临时你的时间也是富裕的,否则冲动一过再想提笔几乎不可能,除非写博客本身就是你的职业。

相较于写博客创作一篇140字的微博还是非常容易的,字数少就意味着创作的门槛大大降低了,这让很多人都能力去发布一篇微博,同时微博的“可读性”也提高了,毕竟让用户碎片化的看一堆微博要比系统性的看一篇博客要容易的多。

智能化终端和3G网络的出现,加速了人们创作内容的热清,人们可以借助移动终端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的创造和消费内容,在满足自身精神追求的同时,也满足了他人的消费热情。

web2.0产品的大爆发离不开智能手机和3G移动网络的出现,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必然趋势。 试想如果在诺基亚手机大行其道和2G通信时代,即使web2.0的技术成熟了,人们也不可能创作出太多的信息和内容。

随着4G、5G以及智能机性能的不断提升,短视频的应用的出现也就自然而然了。毕竟,短视频的创作门槛更低,大家连构思140个文字的能力都不需要了。

现在我们大部分人几乎一睁开眼睛就上网一直上到闭眼睡觉,这种模式完全重构了我们的社会,是我们大部分人有生以来经历过的最大的技术体验。

随着web2.0应用的爆发式增长,其潜在的弊端也逐渐出现。用户产生的各种数据(消费、娱乐、社交等)逐渐被平台公司抓取。这些头部公司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勾勒出一个虚拟世界的你,它们利用各种数据挖掘技术,甚至能做到比你自己还要了解你自己

它们知道你的消费能力、消费习惯、出行方式、娱乐方式、社交模式,甚至思考方式,这些APP在给你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将你消无声息的绑架了,或者说他们会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你的某些行为,如果他们愿意这样做的话,实际上他们已经这么干了。比如在你可能需要某个产品的时候,及时展现给你一个候选清单。当你认同某个观点时,不断给你推送相同的观点从而强化你对此观点的认知,从而达到变相*的目的。

正因为如此,有人就提出了,我们能否打破平台公司对个人数据的垄断,比如利用区块链技术将用户数据去中心化。也就是让每个人拥有自己产生的数据,而不是让那些垄断的互联网巨头拥有。

如果我们把web1.0抽象的定义为对数据的可读,web2.0定义为是对数据的可写,那么理所当然web3.0就应该是对数据的可拥有

三、web3.0(可拥有)

因此有人开始欢呼web3.0来了,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是的,资本市场又可以收割新一批的韭菜了。 只有你真的理解这些概念背后的本质是什么时,你才有可能避免成为待收割韭菜。那么web3.0到底是什么?

首先web3.0不等于元宇宙,正如2.0时代的到来是基于硬件的快速提升,即智能终端和3G(4G、5G)移动网络的出现。

元宇宙的发展也离不开硬件设备的支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显卡的运算能力,也就是显卡的运算速度要快到能够渲染出远超电影画面的3D场景,能够做到让你在每一帧中声临其境,真正达到沉浸式体验;另一方面在终端显示上VR设备要让你戴上去非常舒适,而不是产生头昏恶心的糟糕体验。

这些硬件设备如果不达标,那么基于其上的应用将无法谈起,也就是说你还是会停留在二维的应用世界,而不是元宇宙的三维世界中。

因此强行将web3.0和元宇宙绑定,等于是蹭扎克伯克的热度,元宇宙不是个概念,它一定会到来! 但web3.0却不一定,强行将三维展现作为web3.0的一个要素更是无从谈起。此外,AI技术在元宇宙中一定会得到极大应用(如虚拟人、场景构建和模拟),但却不一定是web3.0必须要具备的,这个和数据的可拥有也没有任何关系。因此,现在很多对web3,0的定义是牵强附会的。

那么对于数据可拥有,即去中心化可以实现么?

问题在于这些海量的用户数据存哪,是存在用户自己的电脑上么,显然是不现实的,存在云端么,现在大部分应用的数据已经存在云端了,存在云端并不代表用户就拥有这些数据,云端存储只是个形式而已。

假设淘宝开发了一个基于web3.0的购物平台,采用了区块链技术,对外号称不会获取用户数据,用户数据属于用户,你会相信么?因为淘宝既是裁判也是选手,记账权永远在淘宝手中。

比特币利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是基于记账权的争夺,是算力的体现,它的每笔记账交易写入区块要消耗电力2140千瓦时,并且每笔交易要经过一个小时才能确认。无论区块链技术多么高大上,它也仅仅是一个基于密码学的记录工具,它跟去中心化没有任何关系。你觉得什么应用可以复制比特币的成功呢?你能点亮泰国芭提雅的夜店么?

此外,以web3.0应用为幌子(各种web3.0的游戏)发行虚拟货币的骚操作就更加不可思议了,如果你发现一个web3.0应用在发行虚拟货币,一定要提高警惕,因为可能是一个炒作的概念,是一种割韭菜的包装形式。因为它发布的不是美元,而是津巴布韦币,擦屁股都会疼的

写于1024,就写这么多,祝大家今天都不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