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一乐,含虚构
以本科为例,首先是到手的干粮。
片面重点:普通从业人员到手的“干粮”和行业利润关联性最大。
不能细说,很多涉及内容稍微详细一些,都发布不出来的。
为何用“干粮”而非其他的?对于个体而言,未来趋势是动荡下行的,“致富”→“温饱”。
片面重点:行业发展前景好和从业人员分到“干粮”多没有必然联系。
和很多朋友交流,有观点,技术含量高一定能“干粮”多,个人不认可,门槛高必然结果是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高,和待遇没啥必然联系。
同理:
就业好不好呢,主要和市场需求密切相关。
提高对毕业生要求,市场需求趋势萎缩,这种操作效果加重学生压力,后面省略……
这一切都是正在发生的事情,需要自己查找支撑资料,不展开啦……
之前,一些博客汇总:
如下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行业分类,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分工不同!
权力密集型:多以*部门为主(直接生产关系)
资金密集型:金融证券保险为主(间接生产关系)
技术密集型:打工人智力就业为主,化工厂,电子厂,机械厂,软件厂,本质一致(直接生产力)
劳动密集型:打工人体力劳动行业,跑腿类,勤杂类,作坊式农业(直接生产力)
科学密集型:事业单位为主,有拨款支持行业,无盈利硬性考核(间接生产力)
信息密集型:类似于技术,劳动,科学密集,但岗位为智库类别(间接生产力)
机器人行业为制造业,主要为技术密集型,属于生产力行业。生产力行业待遇水平,通常与利润关系密切;
生产关系行业待遇水平与行业利润关系不密切。
部分技术密集型行业,盈利水平高,会出现科学密集型部门,但是这些部门会在出现财务问题时大量cai员!
师生关系存在部分对立和矛盾。当然不止师生关系,一线教师也是被上级领导考核的对象,不达标非升即走。学生毕业不合乎社会需求,找工作难,或者找到工作不对口,待遇很差。如果考研,也面临非常大的压力,考研本身就是完全选拔体系,笔试+面试的综合考核。
这条路本身就是孤独和必然失败的。
那么注定失败,我们就不去努力了吗?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非常简单:
每个人的终点都是死亡。
正因为如此,过程才显得独一无二和十分珍贵。
当人才走向过剩,必然人才的培养机制从精细化教育转向粗放式考核(俗称“大众教育”)。
和商品一样,大家一定能够理解同质化商品竞争所带来的价格战是多么惨烈。
如上都是主观分析,并且是片面的视角,仅供各位朋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