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漫长的“持久战”终于结束了,“抗战”一个月后圆满(大概吧)结束。当然仗打完了,接下来必然会抒发下战后感言了。
以前学习一直是再看别人的视频,虽然心想以后如果当个老师的话,未来的某一天也许就会站在他们的高度上去给学生讲课,但怎么也没想到这一天竟然来的这么快,老实说,现在的自己真谈不上什么有什么高水平,不过是在专研和掌握某种技术上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离讲师的高度还是望尘莫及,距离=天涯海角呐!但现在还是面对现实吧。
真是亚历山大啊,录视频虽然看似简单,但当你真正坐在电脑旁,准备按下录视频的“开始”按钮时就会感受到弥漫在头上、心上、手上的那种紧张、那种犹豫、那种胆怯了。怎么讲呢?出了错怎么办?表述不清怎么办?甚至.....。结巴怎么办?啊哈哈......见笑啦!
come on!终于鼓起了勇气,自己告诉自己:没什么大不了,录不好就删了重录呗,一集录上个十遍二十遍,还怕录不好吗?嗯,好吧,我承认我比较口笨还略带口齿不清。
对于老师(仅限于视频中的虚拟角色,不代表现实角色)而言,要求对技术的掌握绝对要高于普通程序员,因为无论哪一步,你都必须十分清楚怎么做。程序员对于某种技术,可能仅仅掌握核心思想和思路就可以了,没必要说记住每一个单词或是语句,因为我们有强大的 ctrl + c ,从我们伟大的硬盘存储库里直接拿来就行了。但老师呢?
试想一下,视频里一个老师不断通过 copy 来讲解,作为一个看视频的你会怎么想呢?太逊了吧!!!这也能当老师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还不如直接看书去好了,项目需要用到的时候临阵磨枪都可以。
老师讲课就是为了将每一步意义,每一步体现的思想体现给学生,重在的是过程,一步步的带领学生进入所学知识的海洋。我们说要想宏观,首先要微观,直接跳到宏观,虽然能应付性的解决问题,但并不能领会到真谛,只是表面化的空壳而已,一旦出了自己所知的世界,面对问题也就无从下手,并且现学现卖的知识,脆弱的经不起短暂岁月(也就一个月而已)考验。
书因为面向的是大众读者,所以大多数是以“面”展开的:涉及的面广,但面上每个点的内容却并不丰富,而视频则灵活的多,可以针对面,也可以针对点,也可以针对多个点练成的几条线。
额......好像有些跑题,总而言之,我想说的是,既然录视频,就要负起责任,录得像样些,要不然还不如不录。
所以每次录一集之前,我都要对所要讲的内容要了如指掌(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备课吗?),讲解过程中一旦出了未知的问题,就要先把问题解决了,然后废了重录。讲解过程中也必要思路清晰,尤其是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过度,要不然就可能出现好不容易讲了一半,接下来就忘记怎么讲了。什么?可以暂停?好吧,那样我只能说是对自己的宽容和放纵,假若被人看出来了更是让你颜面尽失啊,好在现在是录视频,要是真正的课堂演讲怎么办?
意思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讲师,敏捷连贯的思维是很重要的,这一点对于程序员来说同样很重要,所以难得的机会就多磨练下自己吧。
再一点就是表达的方式,让人通俗易懂是最佳的效果,以简洁的语言表述出知识的要点,以最直观的例子表现出知识核心内容的阐述,要不然就会出现解释半天总感觉解释不清楚的情况,而且一些老师讲课往往还不乏幽默,让人学习事件轻松愉悦的事情。语言是门艺术啊,要不然会有句话说:一名好的老师,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小说家、艺术家(相声?小品?)。
哎,再怎么样,通过这次录视频的经历,告诉了我一个残酷的事实:还差得远呢!
不过,我也意识到了一点,好老师为什么往往不能成为优秀的软件设计师、架构师,是因为过于注意细节吧!这样会耗费自己大量的精力,老实说自己录完视频后对所讲内容只能说是重复的练习,更扎实了罢了,但这行业,想成为设计师、架构师,更多需要的是丰富的阅历、更多的实战,从而悟出一条符合特定需求或独特风格等有色彩的框架。
最后,感谢大家看我啰嗦了半天,那么就到此为止了,路漫漫兮.....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