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装的主要原因是保护隐私,隔离复杂度
封装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的封装(什么都不用做):创建类和对象会分别创建二者的名称精简,我们只能用类名.或者obj.的方式去访问里面的名字,这本身就是一种分装。
class A: x=1 def test(self): print("from A") A.test(111)
注意:对于这一层面的封装(隐藏),类名.和实例名.就是访问隐藏属性的接口
第二层面的封装:类中把某些属性和方法隐藏起来(或者说定义成私有的),只在类的内部使用、外部无法访问,或者留下少量接口(函数)供外部访问。
在python中用双下划线的方式实现隐藏属性(设置成私有的)
类中所有的双下划线开头的名称如__x都会自动变成:_类名__x的形式
class A: __N=0 #类的数据属性就应该是共享的,但是语法上是可以把类的数据属性设置成私有的如__N,会变形为_A__N def __init__(self): self.__X=10 #变形为self._A__X def __foo(self): #变形为_A__foo print('from A') def bar(self): self.__foo() #只有在类内部才可以通过__foo的形式访问到.
这种自动变形的特点:
- 类中定义的_x只能在内部使用,如self._x,引用的就是变形的结果。
- 这种变形其实正是针对外部的变形,在外部是无法通_x这个名字访问到的。
- 在子类定义的_x不会覆盖在父类定义的_x,因为子类中变形成_子类名__x,而父类中变形成了,_父类名__x,即双下划线开头的属性在继承给子类时,子类是无法覆盖的。
注意:对于这一层面的封装,我们需要在类中定义一个函数(接口函数)在他内部访问被隐藏的属性,然后外部就可以使用了。
这种变形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 1. 这种机制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限制我们从外部直接访问属性,知道了类名和属性名就可以拼出名字:_类名__属性,然后就可以访问了,如a._A__N
>>> a=A()
>>> a._A__N
>>> a._A__X
>>> A._A__N
1.2. 变形的过程只在类的定义是发生一次,在定义后的赋值操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