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pper(一) 简介和性能

时间:2021-12-06 22:38:31

Dapper的简介  
Dapper是.NET下一个micro的ORM,它和Entity Framework或Nhibnate不同,属于轻量级的,并且是半自动的。Dapper只有一个代码文件,完全开源,你可以放在项目里的任何位置,来实现数据到对象的ORM操作,体积小速度快。 使用ORM的好处是增、删、改很快,不用自己写sql,因为这都是重复技术含量低的工作,还有就是程序中大量的从数据库中读数据然后创建model,并为model字段赋值。这些ORM都可以轻松给你搞定。ORM给我们开发带来便利时,性能也是一个让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一般的ORM性能和直接写原生的sql比都差不少,但是Dapper性能还很错,甚至和DbHelperSQL方式性能高出很多。

Dapper的优势
Dapper是一个轻型的ORM类。代码就一个SqlMapper.cs文件,编译后体积小。
Dapper很快。Dapper的速度接近与IDataReader,取列表的数据超过了DataTable。
Dapper支持多数据库。诸如:Mysql,SqlLite,Mssql系列,Oracle等一系列的数据库。
Dapper的R支持多表并联的对象。支持一对多 多对多的关系。并且没侵入性,想用就用,不想用就不用,无XML无属性,代码以前怎么写现在还怎么写。
Dapper原理通过Emit反射IDataReader的序列队列,来快速的得到和产生对象,性能高。
Dapper支持net2.0及以上版本
Dapper语法十分简单,并且无须迁就数据库的设计。
Dapper的性能
Dapper 的主要特点是性能。以下数据显示对一个数据库执行 SELECT 出 500 条,并把数据映射到对象中需要多长时间。

性能测试分为三个方面:

POCO 序列化框架,支持从数据库获得静态类型的对象。使用原始的 SQL。
动态序列化框架,支持返回对象的动态列表。
典型的框架用法。往往不会涉及编写 SQL。
1. Performance of SELECT mapping over 500 iterations - POCO 序列化

方法

持续时间(毫秒)

备注

Hand coded (using a SqlDataReader)

47

Can be faster

Dapper ExecuteMapperQuery

49

同上

ServiceStack.OrmLite (QueryById)

50

同上

PetaPoco 

52

同上

BLToolkit

80

同上

SubSonic CodingHorror

107

同上

NHibernate SQL

104

同上

Linq 2 SQL ExecuteQuery

181

同上

Entity framework ExecuteStoreQuery

631

同上

2.  Performance of SELECT mapping over 500 iterations - dynamic 序列化

方法

持续时间(毫秒)

备注

Dapper ExecuteMapperQuery (dynamic)

48

 

Massive

52

 

Simple.Data

95

 

3.  Performance of SELECT mapping over 500 iterations - 典型用法

方法

持续时间(毫秒)

备注

Linq 2 SQL CompiledQuery

81

Not super typical involves complex code

NHibernate HQL

118

 

Linq 2 SQL

559

 

Entity framework

859

 

SubSonic ActiveRecord.SingleOrDefault

3619

 

 

其他见解:

能很方便地执行数据库 DML 和 DLL 操作。比如,当你执行一个带参数的 SQL 时,SQL 中的变量能与你传递给它的实体或匿名对象中的属性,自定匹配。而我们知道,带参数的 SQL,能提高数据库执行 SQL 的效率。
能很方便地将数据库检索结果映射为面向对象的对象。从数据库中的检索结果,通常是张二维表,如 DataTable,而应用程序中是实体类,以及实体类的集合,那么 Dapper 能够将 DataTable 自动地映射成为实体类的集合。
能很方便地书写 SQL 语句。比如,写多个 SQL,用分号分隔。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QFN-齐」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u014518337/article/details/9005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