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跟着一个大佬学习Hadoop底层源码及架构等知识点,觉得有必要记录下来这个学习过程。想到了这个废弃已久的blog账号,决定重新开始更新。
主要分以下几步来进行源码学习:
一、搭建源码阅读环境
二、源码项目结构概览及hdfs源码包结构简介
三、NameNode介绍
第一步,搭建源码阅读环境。
把Hadoop源码包导入到开发工具,eclipse或者idea都行。这里我的环境是mac os,使用的工具是idea,Hadoop版本为2.6.5。
首先,解压缩Hadoop源码包,可以选择移动解压之后的源码包到idea工作空间
然后打开idea,选择import project,指定工作空间里的源码包路径
选择maven,下一步
勾选红框内选项,下一步。
勾选红框内选项选项,下一步。
继续下一步,
继续下一步,
点击完成,等待maven下载依赖,然后就导入成功了。
需要注意的是导入的时候maven需要下载很多依赖,所以这个过程可能会稍微长一些,耐心等候即可。
项目结构如下,
参考链接:https://blog.csdn.net/twj0823/article/details/84560878
第二步,项目结构概览及hdfs项目包简介。
Hadoop是一个庞大的项目,源码包导入idea之后,可以发现里面又按照功能分为很多不同的小项目,比较耳熟能详的有hdfs、mapreduce、yarn等,
还有别的一些功能性的组件以及新增的特性功能。点开Packages视图,包结构如下:
此处暂时只针对hdfs模块的NameNode进行分析。点开hadoop-hdfs之后,发现也是按照功能进行分包的结构:
可以自己查看一下各个包里的内容。namenode属于服务器上的一个进程,所以是在server包下。server包除了有namenode,还有datanode、
blockmanagement、common、protocol等包。先把目标锁定在namenode,里面大致有ha高可用、快照处理、启动进程、网络资源等模块
第三步,NameNode类简单介绍。
NameNode类在下边一堆的类文件中间的位置,至此,目标终于找到,开始切入正题了。阅读源码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学习到底层的
技术实现机制,还可以通过查看核心代码梳理整个调用流程。
首先,要学会看注释,除了通过梳理核心代码流程可以得知整个代码结构之外,通过注释可以更清晰的知道代码的意图。比如看一段繁杂的代码绕来绕去、
晕头转向,而注释就是专门给人看的东西,帮助我们在看代码的时候有一个大致的推测方向。
所以,NameNode的这段注释已经很明白的说明了NameNode的功能和构成:
/********************************************************** * NameNode serves as both directory namespace manager and * "inode table" for the Hadoop DFS. There is a single NameNode * running in any DFS deployment. (Well, except when there * is a second backup/failover NameNode, or when using federated NameNodes.) * * The NameNode controls two critical tables: * 1) filename->blocksequence (namespace) * 2) block->machinelist ("inodes") * * The first table is stored on disk and is very precious. * The second table is rebuilt every time the NameNode comes up. * * 'NameNode' refers to both this class as well as the 'NameNode server'. * The 'FSNamesystem' class actually performs most of the filesystem * management. The majority of the 'NameNode' class itself is concerned * with exposing the IPC interface and the HTTP server to the outside world, * plus som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
上面两段话 主要是说,NameNode管理两类数据:
1.filename -> blocksequence (namespace)
文件到block的映射,上传的文件被切分为多个block(128m),这份映射数据就是namespace,存储在磁盘上。
2.block -> machinelist (inodes)
block到datanode的映射,每个block都会分配给一个datanode,每个block还有3个副本,也就是每个block对应多个datanode,
这个映射数据就是inodes。在NameNode每次启动的时候,由datanode汇报过来的。
最下面一段话的字面意思是,NameNode主要由FSNamesystem、NameNode本身、NameNodeServer三部分构成。
其中,FSNamesystem是用来执行文件系统管理的,NameNode被用来处理外部的远程调用,包括HTTP服务以及一些配置管理。
这段话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FSNamesystem执行文件系统管理,这个好理解,就是负责管理元数据。
NameNode处理外部远程调用以及Http服务怎么理解?其实就是说,NameNode主要干了两件事情:
1.处理一些配置属性,就是core-site.xml、hdfs-site.xml等文件里的配置;
2.启动NameNodeServer(分为NameNodeHttpServer和NameNodeRpcServer),对外监听某个端口,处理接收到的http/rpc请求。比如请求
这两个server进行创建目录、上传/下载文件等一些操作。
以上就是NameNode的功能和组成的大概介绍。
然后,结合Linux上运行jar文件的经验,查看该jar的进程,发现进程名字其实就是jar中被指定执行的Java类文件名。Hadoop集群的主节点NameNode
进程也是如此,由此想进一步知道NameNode的启动流程,可以通过NameNode类的main()入口进去查看。下一篇继续进行源码深入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