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30号,在北京西四环的世纪金源大酒店宴会厅里,一场关于中国SOA最佳实践的技术大会在这里举行。
从Gartner首度提出SOA这个概念到现在已经超过了十个年头,在这十年发展的演变中,SOA的内涵发生了多次的变化。从ESB、WebService的技术实现到提出SOA的设计方法论,成为一种设计架构,继而SOA与业务发生紧密联系,直至走到今天我们谈的业务敏捷性。SOA内涵的变化恰好就是那么一条SOA从概念走向实践的最好路径。
几年前,我们所知道的SOA还仅是“粗粒度,松耦合”、“面向服务的架构”这样一些抽象的词汇描述,到底它距离我们遇到的实际问题有多远,好像大家都还没有摸到SOA的边界在哪里。但是现在我们谈论的SOA已经是方法、架构、技术、标准和工具的总和。
SOA与业务
IT与业务是来自两个不同的世界,看世界的方式不同,所使用的“语言”也不同,大多数时候业务不愿意花时间在IT上,因为他们绝大多数的时间花在了“钱”上,同样的,IT也不愿意花时间去理解业务,他们是“清高的”,他们只想放更多的心思在技术上。
这种情况下,这样的两个部门似乎是独门独户,各自为政,不能够协同工作,不仅使得整体效率低下,两部门还会出现冲突,业务部门抱怨要给IT部门花费大量的资金,但IT部门并不能很好的响应业务部门的需求,而IT部门就抱怨自己不被重视而且业务部门瞬息万变的需求实在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
SOA使IT与业务人员有了共同的语言。他将业务活动和业务流程向IT做了映射,使原本抽象并且变化多端的业务有了显性的描述和存在形式。用基本的语言描述业务并用技术手段编码实现,这样实现的业务称为服务,若干个服务被组装起来完成一个业务流程。当企业的业务流程发生变化时
,只需要重新定义流程。
SOA与业务敏捷
当SOA与业务发生紧密联系,并且在灵活多变的业务中完成了流程定义之后,SOA与业务敏捷性就代表了现在SOA真正的内涵。
何为业务敏捷?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IT在业务提出变化之后的一个恰当的时间段里响应这种变化;二是IT所做出的变化能够恰当的反映出业务的需求。
要达到业务敏捷,也是对业务和IT双方的考验,因为首先要有准确的业务模型,然后是在从业务向IT映射时IT的灵活性。如果一方面出现误差,比如业务部门对业务描述不清,或者IT部门在将业务向IT映射的过程中失真和变形,都将会直接导致业务敏捷性的扭曲和失败。
通过这么多年SOA从理论到实践的摸索,终于明确了首要的目标就是建设一个灵活的IT来帮助业务快速应变并且引领业务创新。
SOA与中国市场
IBM的SOA销售总经理夏然先生曾说他对SOA在中国市场的前景是非常看好的。因为国外的企业有上百年的历史,信息化的起步也比较早,垂直系统相对已经比较完善了,并且会有众多的IT系统,因此整合已有的系统就成了他们最主要的目标。而中国的企业绝大多数是非常年轻的,而且第一代企业信息化尚未完成,对于新一代的信息化建设呈现非常饥渴状态。
当然中国的SOA实践也是有很大阻力的,企业内落伍的软件结构和组织官僚主义的因素之外,人才的良莠不齐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实施SOA项目并不是说一个技术高手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的是理解业务、分析业务并且提炼和抽象出业务模型;了解业务标准;分析业务流程、组织特征还要权衡技术架构和技术实现。这都是对IT技术人员的种种挑战。
所以这次举办的SOA中国实践技术大会就是一个很好的这方面的培训课程,使我们更好的了解SOA在直接与业务领域结合后,使得业务领域自身可以更快的响应市场的需要,SOA通过统一和简洁的实现方式使得业务更具敏捷性。这是SOA从概念到实践迈出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