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ja2模版语言,自带有一些filter,能够在前端的模版中控制数据按照相应的方式显示。比如以下两种filter,分别能在前端控制数字的近似精度显示和根据字符串长度补齐:
round(value, precision=0, method='common')
{{ 42.55|round }}
-> 43.0
{{ 42.55|round(1, 'floor') }}
-> 42.5
truncate(s, length=255, killwords=False, end='...')
{{ "foo bar"|truncate(5) }}
-> "foo ..."
{{ "foo bar"|truncate(5, True) }}
-> "foo b..."
但是,有时候自带的filter的灵活性有限,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这时候便用到了自定义filter。在查找自定义filter相关资料的时候,还是能找到一些。可以根据这些资料了解到,实际上,filter是相应函数的调用。自定义filter之需要做两项工作:一是写一个filter函数;在当前环境中注册filter。
filter函数的第一个参数,是在模版中运用filter的html模版成分。这里我们实现的是一个要将字符串末尾的数字不显示的功能,为此,要写如下filter函数:
import re
def rm_num_at_end(name):
result=re.sub("\s\d+$","",name)
return result
然后在环境中注册该filter,代码如下:
env=app.jinja_env
env.filters['rm_end_num'] = rm_num_at_end
这样,便生成了一个新的自定义的filter。然后,我们就可以像使用Jinja2自带的filter一样使用该filter了。(这里,有的字符串末尾有空格,后面跟一个数字,该filter实现的是不显示字符串末尾的空格和数字。)
ps:你可能会问,filter的定义和注册应该放在哪儿呢?放在哪个文件中实现呢?其实,很简单,放在项目app目录下的 __init__.py文件中就行。(这里的web框架用的是fla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