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的C开发环境
Linux的操作系统内核主要是由C编写,Linux下的很多软件也是由C编写的,比如MySQL、Apache等。初学者在编译这样的软件时,会遇到过各种错误,只要初步了解了Linux的C开发环境,就能自选解决安装过程中的一些错误。
3.1.1 Linux的C开发工具包
Linux的C开发环境与Windows的有所不同,在Linux下,一个完整的C开发环境包括以下三个组成:
1、函数库: glibc
要构架一个完整的C开发环境,glibc是必不可少的,它是Linux下C的主要函数库。glibc是gnu发布的libc库,即c运行库。glibc是linux 系统中最底层的api(应用程序开发接口),几乎其它任何的运行库都会倚赖于glibc。glibc除了封装linux操作系统所提供的系统服务外,它本身也提供了许多其它一些必要功能服务的实现。
在RHEL5系统上安装glibc需要相关的依赖关系附加包:
glibc-common-2.5-18.i386.rpm
glibc-2.5-18.i386.rpm
这两个安装包在安装RHEL5系统的时候已经默认安装了,如果没有安装则可以在yum服务下安装,也可以利用iso 光盘源文件通过命令rpm安装。
2、编译器:gcc
gcc(GNU CCompiler)是GNU推出的功能强大、性能优越的多平台编译器,gcc编译器能将C、C++语言源程序、汇程式化序和目标程序编译、连接成可执行文件,以下是gcc支持编译的一些源文件的后缀及其解释:
.c为后缀的文件,C语言源代码文件;
.a为后缀的文件,是由目标文件构成的档案库文件;
.C,.cc或.cxx 为后缀的文件,是C++源代码文件;
.h为后缀的文件,是程序所包含的头文件;
.i 为后缀的文件,是已经预处理过的C源代码文件;
.ii为后缀的文件,是已经预处理过的C++源代码文件;
.m为后缀的文件,是Objective-C源代码文件;
.o为后缀的文件,是编译后的目标文件;
.s为后缀的文件,是汇编语言源代码文件;
.S为后缀的文件,是经过预编译的汇编语言源代码文件。
3、系统头文件:glibc_header
缺少了系统头文件的话,很多用到系统功能的C程序将无法编译。
假如用户在安装过程中少装了这些包,就会无法编译C源程序。初学者有时候选择自己定制软件包来安装,结果遗漏了这些包,导致无法编译源程序,只好重新安装一遍Linux系统。
下面以RHEL5为例,介绍如何安装Linux的C开发环境。
3.1.2 Linux的C开发工具包的安装
Linux的C开发工具包可以在yum服务下安装,也可以利用iso 光盘源文件通过命令rpm安装,本节介绍利用iso 光盘源文件安装工具包。
首先挂载光盘,把光盘挂载到/media/cdrom下。
在/media 下新建文件夹 cdrom :mkdir /media/cdrom
然后挂载RHEL5的dvd安装盘: mount /dev/cdrom /media/cdrom
进入到iso光盘源文件的Server目录下,如图3-1所示。
图3-1
由于gcc包的安装需要依赖glibc-devel、libgomp这两个包,如图3-2所示。
图3-2
而glibc-devel包的安装又需要依赖glibc-headers,如图3-3所示。
图3-3
glibc-headers包的安装又需要依赖kernel-headers-2.6.18-53.el5.i386.rpm,如图3-4所示。
图3-4
所以整个安装步骤应该为:
[root@localhost Server]# rpm -ivh kernel-headers-2.6.18-53.el5.i386.rpm
[root@localhost Server]# rpm -ivh glibc-headers-2.5-18.i386.rpm
[root@localhost Server]# rpm -ivh glibc-devel-2.5-18.i386.rpm
[root@localhost Server]# rpm -ivh libgomp-4.1.2-14.el5.i386.rpm
[root@localhost Server]# rpm -ivh gcc-4.1.2-14.el5.i386.rpm
如果需要C++的环境可以安装libstdc++-devel和gcc-c++两个包:
[root@localhost Server]# rpm -ivh libstdc++-devel-4.1.2-14.el5.i386.rpm
[root@localhost Server]# rpm -ivh gcc-c++-4.1.2-14.el5.i386.rpm
安装完后,就构成了最基本的C开发环境,在这个C开发环境中,可以编译多数的C写的应用程序。而对于一个C程序来说,安装完成后通常可以分成三个组成:
1.可执行文件
2.包含文件
3.库文件
可执行文件就是最终运行的命令,包含文件是该C程序include的一些定义文件,库文件则是该C程序自定义的库。比如对于用RPM安装的MySQL:可执行文件放在/usr/bin下,包含文件放在/usr/include/mysql下,库文件在/usr/lib/mysql下。只有系统可以找到程序对应的包含文件和库文件,程序可执行文件才能正常运行。
3.2 Linux Java开发平台搭建
3.2.1 Java开发环境
1、 JDK
JDK(Java Development Kit)是Sun Microsystems针对Java开发员的产品。自从Java推出以来,JDK已经成为使用最广泛的Java SDK。JDK 是整个Java的核心,包括了Java运行环境、Java工具和Java基础类库。JDK是学好Java的第一步。
没有JDK的话,无法编译Java程序,如果想只运行Java程序,要确保已安装相应的JRE。JDK拥有不同版本:
SE(J2SE),standard edition,标准版,是通常所用的一个版本,主要用于桌面软件编程,控制台开发(JFC)。从JDK 5.0开始,改名为Java SE。
EE(J2EE),enterprise edition,企业版,使用这种JDK开发J2EE应用程序,主要用于网站开发和基于 b/s模式的编程。从JDK 5.0开始,改名为Java EE。
ME(J2ME),micro edition,主要用于移动设备、嵌入式设备上的java应用程序开发,从JDK 5.0开始,改名为Java ME。
JDK中包含的基本组件有:
Javac: 编译器,将源程序转成字节码。
jar:打包工具,将相关的类文件打包成一个文件。
javadoc:文档生成器,从源码注释中提取文档。
jdb:debugger,查错工具。
java:运行编译后的java程序(.class后缀的)。
appletviewer:小程序浏览器,一种执行HTML文件上的Java小程序的Java浏览器。
Javah:产生可以调用Java过程的C过程,或建立能被Java程序调用的C过程的头文件。
Javap:Java反汇编器,显示编译类文件中的可访问功能和数据,同时显示字节代码含义。
Jconsole: Java进行系统调试和监控的工具。
JDK中常用的包有:
java.lang: 这个是系统的基础类,比如String等都是这里面的,这个包是唯一一个可以不用引入(import)就可以使用的包。
java.io: 这里面是所有输入输出有关的类,比如文件操作等。
java.nio;为了完善io包中的功能,提高io包中性能而写的一个新包 ,例如NIO非堵塞应用。
java.net: 这里面是与网络有关的类,比如URL,URLConnection等。
java.util: 这个是系统辅助类,特别是集合类Collection,List,Map等。
java.sql: 这个是数据库操作的类,Connection, Statement,ResultSet等。
javax.servlet: 这个是JSP,Servlet等使用到的类。
2、Eclipse
Eclipse 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基于Java的可扩展开发平台。就其本身而言,它只是一个框架和一组服务,用于通过插件组件构建开发环境。它主要由Eclipse项目、Eclipse工具项目和Eclipse技术项目三个项目组成,具体包括四个部分组成——Eclipse Platform、JDT、CDT和PDE。JDT支持Java开发、CDT支持C开发、PDE用来支持插件开发,Eclipse Platform则是一个开放的可扩展IDE,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开发平台。
Eclipse 附带了一个标准的插件集,包括Java开发工具(Java Development Kit,JDK)。在Eclipse平台上编写JAVA代码和运行程序比较方便,省去了在记事本上编写代码再在dos下编译运行的繁琐步骤。
3.2.2 Java环境配置
一、Linux下安装JDK
在官方网站http://java.sun.com下载JDK的安装包Java SE,这里所用版本为jdk-7u25-linux-i586.rpm。
1、检查系统
如果系统中曾装过,则要先卸载(检查的方式是在shell中输入rpm -aq | grep java命令),卸载的方式是在shell中输入 yum remove java终端会显示 Is this ok[y/n]: 输入y,按回车,显示Complete!此时卸载完毕。如图3-5,3-6所示。
图3-5
图3-6
2、安装JDK包
切换到JDK安装包jdk-7u25-linux-i586.rpm所在的目录,执行rpm命令,如图3-7所示。
图3-7
等待安装完毕。
3、修改环境变量
Java需要配置的环境变量主要有:JAVA_HOME,PATH,CLASSPATH。
1. PATH环境变量。作用是指定命令搜索路径,在shell下面执行命令时,它会到PATH变量所指定的路径中查找看是否能找到相应的命令程序。我们需要把 jdk安装目录下的bin目录增加到现有的PATH变量中,bin目录中包含经常要用到的可执行文件如javac/java/javadoc等待,设置好 PATH变量后,就可以在任何目录下执行javac/java等工具了。
2. CLASSPATH环境变量。作用是指定类搜索路径,要使用已经编写好的类,前提当然是能够找到它们了,JVM就是通过CLASSPTH来寻找类的。我们 需要把jdk安装目录下的lib子目录中的dt.jar和tools.jar设置到CLASSPATH中,当然,当前目录“.”也必须加入到该变量中。
3. JAVA_HOME环境变量。它指向jdk的安装目录,Eclipse/NetBeans/Tomcat等软件就是通过搜索JAVA_HOME变量来找到并使用安装好的jdk。
配置环境变量有三种方式。
方式一:修改/etc/profile文件
如果Linux仅仅作为开发时使用,则可以使用这种方式,因为所有用户的shell都有权使用这些环境变量,可能会给系统带来安全性问题。
1)、在shell终端执行命令:vi /etc/profile
2)、在proflie文件末尾加入:
JAVA_HOME=/usr/java/jdk1.8.0_51
PATH=$JAVA_HOME/bin:$PATH
CLASSPATH=.:$JAVA_HOME/lib/dt.jar:$JAVA_HOME/lib/tools.jar
export JAVA_HOME PATH CLASSPATH
3)、重新登录即可
注解
a. 你要将 /usr/share/jdk1.7.0_04改为你的jdk安装目录
b. linux下用冒号“:”来分隔路径
c. $PATH / $CLASSPATH / $JAVA_HOME 是用来引用原来的环境变量的值
在设置环境变量时特别要注意不能把原来的值给覆盖掉了,这是一种
常见的错误。
d. CLASSPATH中当前目录“.”不能丢,把当前目录丢掉也是常见的错误。
e. export是把这三个变量导出为全局变量。
f. 大小写必须严格区分。
如果需要环境变量及时生效,执行如下操作:
source /etc/profile
java -version
方式二:修改.bashrc文件
这种方式更为安全,它可以把使用这些环境变量的权限控制到用户级别,只需要修改其个人用户主目录下的.bashrc就可以了。
1)、在shell终端执行命令:vi /home/xzl/.bashrc
2)、在.bashrc文件末尾加入:
JAVA_HOME=/usr/java/jdk1.7.0_04
PATH=$JAVA_HOME/bin:$PATH
CLASSPATH=.:$JAVA_HOME/lib/dt.jar:$JAVA_HOME/lib/tools.jar
export JAVA_HOME,PATH,CLASSPATH
3)、重新登录即可
方式三:直接在shell下修改
不赞成使用这种方式,因为换个shell,设置的环境变量就无效了,因此这种方式仅仅是临时使用,以后要使用的话就要重新设置。
在shell下执行:
export JAVA_HOME=/usr/java/jdk1.7.0_04
export PATH=$JAVA_HOME/bin:$PATH
export .:$JAVA_HOME/lib/dt.jar:$JAVA_HOME/lib/tools.jar
本节选用方式二,修改root目录下的配置文件.bashrc。
4、验证jdk安装情况
1)、使用 java -version和javac -version 命令查看java安装版本,如图3-8所示。
图3-8
2)、编写一个简单的java文件hello.java 如图3-9所示。
$ vim hello.java
在文件中输入:
class hello{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my java");
}
}
然后在shell中编译:javac hello.java
执行:java hello
图3-9
二、Linux下安装Eclipse
Eclipse IDE for Java Developers 是用于java编程开发的集成环境,包含 Java IDE, CVS client, Git client 等组件。它可以在http://www.eclipse.org的官方网站上下载。本节所用版本为:eclipse-java-kepler-R-linux-gtk.tar.gz
第一步:通过shell命令在Eclipse安装包的当前目录下执行解压:
gunzip eclipse-java-kepler-R-linux-gtk.tar.gz
第二步:执行tar -xvf eclipse-java-kepler-R-linux-gtk.tar
第三步:当前目录下就生成了一个eclipse目录,进入到该目录中,执行./eclipse命令。完成安装,运行eclipse程序。如图3-10所示。
图3-10
3.3 Linux下安装使用MySQL
MySQL是一个开放源码的小型关联式数据库管理系统,被广泛地应用在Internet上的中小型网站中。由于其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尤其是开放源码这一特点,许多中小型网站为了降低网站总体拥有成本而选择了MySQL作为网站数据库。
3.3.1 mysql在linux下的安装
一、下载MySQL的安装文件
下载地址为:http://dev.mysql.com/downloads/mysql,打开网页,选择“oracle & red hat linux 4&5”项,点击 red hat & oracle linux5(x86,32bit ) rpm Bundle 文件下载mysql安装包:
Mysql-5.6.12-2.rhel5.i386.rpm-boundle.tar 。
二、解压缩
在shell下切换到mysql安装包所在目录,并使用命令:
tar -xvf Mysql-5.6.12-2-rhel5-i386.rpm-Boundle.tar 解压缩,如图3-11所示。
图3-11
从压缩包里解压缩出多个文件,RHEL5上安装MySQL需要下面两个文件:
MySQL-server-5.6.12-2.rhel5.i386.rpm
MySQL-client-5.6.12-2.rhel5.i386.rpm
三、安装MySQL
Shell下切换到这两个rpm文件的目录下
1、安装服务端
运行命令: rpm -ivh MySQL-server-5.6.12-2.rhel5.i386.rpm, 安装过程如图3-12所示。
图3-12
显示如下信息。
/usr/bin/mysqladmin -u root password 'new-password'
/usr/bin/mysqladmin -u root -h test1 password 'new-password'
。。。。。。(省略显示)
Starting mysqld daemon with databases from /var/lib/mysql
如出现如上信息,服务端安装完毕。
启动mysql服务,如图3-13所示。
图3-13
测试是否成功可运行netstat命令看Mysql端口是否打开,如打开表示服务已经启动,安装成功。Mysql默认的端口是3306,如图3-14所示。
图3-14
上面显示可以看出MySQL服务已经启动。
2、安装客户端
运行命令: rpm -ivh MySQL-client-5.6.12-2.rhel5.i386.rpm如图3-15所示。
图3-15
显示安装完毕。
3.3.2 mysql登录
登录MySQL的基本语法如下:
mysql [-u username] [-h host] [-p[password]] [dbname]
username 与 password 分别是 MySQL 的用户名与密码,mysql的初始管理帐号是root,没有密码,注意:这个root用户不是Linux的系统用户。MySQL默认用户是root,由于初始没有密码,第一次进时只需键入mysql即可,如图3-16所示。
图3-16
出现了“mysql>”提示符,安装成功。增加了密码后的登录格式如下:
mysql -u root -p
Enter password: (输入密码)。
注:
如果是mysql5.6的版本,安装完mysql时会出现一个提示信息,系统已为root用户设立了一个随机密码放在在/root/.mysql-select文件下,用户初次登录需要使用命令SET PASSWORD修改root的随机密码,如图3-17所示。
图3-17
使用命令more /root/.mysql_select打开文件查看系统设置的随机密码。在shell终端上执行如下操作,如图3-18:
#mysql -u root -p
Enter password: (输入密码******) //******为/root/.mysql_select文件下的随机密码
mysql>
mysql>SET PASSWORD=PASSWORD('123456') ; //重置密码为123456
mysql> quit //退出
# mysql -u root -p //重新登录mysql
Enter password:(输入密码123456) //输入新密码123456
mysql>
图3-18
3.4 Linux下安装使用Tomcat
Tomcat 服务器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Web 应用服务器,属于轻量级应用服务器,在中小型系统和并发访问用户不是很多的场合下被普遍使用,是开发和调试JSP 程序的首选。
当在一台机器上配置好Apache 服务器,可利用它响应对HTML 页面的访问请求。而Tomcat 部分则是Apache 服务器的扩展,Tomcat 运行JSP 页面和Servlet。它是独立运行的,所以当运行tomcat 时,它实际上作为一个与Apache 独立的进程单独运行,Tomcat处理静态HTML的能力不如Apache服务器。
3.4.1Tomcat的安装
在安装Tomcat之前需要确保JDK已经安装成功,再安装Tomcat。
一、下载tomcat安装包,下载地址是:http://tomcat.apache.org/download-70.cgi,打开页面找到7.0.42下面的core点击tar.gz(pgp,md5) 下载 apache-tomcat-7.0.42.tar.gz 。
二、切换到tomcat安装包所在目录下,解压文件:tar -zxvf apache-tomcat-7.0.42.tar.gz ;
三、#cp -R apache-tomcat-7.0.42 /usr/local/tomcat ;//拷贝apache-tomcat-7.0.42到/usr/local/下并重命名为tomcat
四、 /usr/local/tomcat/bin/startup.sh; //启动tomcat
如图3-19显示 tomcat启动信息。
图3-19
五、把网页脚本文件拷到webapps/ROOT目录下,然后再通过浏览器访问,默认如下格式:
http://localhost:8080/ 能正常打开页面,安装就成功了,如图3-20。
图3-20
3.4.2Tomcat的配置
一、主要目录
在安装目录下有conf、common、webapps等主要目录。
1、webapps目录主要用于web应用程序部署,可以把应用程序包,如war文件拷到该目录下,容器会自动部署。
2、conf目录下主要是放置tomcat的服务器的相关配置文件。server.xml(Tomcat的主要配置文件)和web.xml work 存放jsp编译后产生的class文件 就在这个目录下。
3、common目录主要是对容器全局变量的文件放置地方,如common/lib下就是放置一些需要全文配置的文件包。
4、bin 目录存放启动和关闭tomcat脚本 。
5、logs 目录存放日志文件 。
6、lib/japser/common 这三个目录主要存放tomcat所需的jar文件。
二、基本配置
在主目录/conf文件夹下server.xml文件是对web服务器的配置:
1、server port 指定一个端口,这个端口负责监听关闭tomcat的请求 shutdown 指定向端口发送的命令字符串 。
2、 service name 指定service的名字
3、Connector 表示客户端和service之间的连接。其中port 指定服务器端要创建的端口号,并在这个断口监听来自客户端的请求, 把8080端口改为常见的80,就可以利用该端口进行访问网站了:http://localhost:80。其中80是默认的,可以不写。
4、minProcessors 服务器启动时创建的处理请求的线程数 。
5、 maxProcessors 最大可以创建的处理请求的线程数 。
6、enableLookups 如果为true,则可以通过调用request.getRemoteHost()进行DNS查询来得到远程客户端的实际主机名,若为false则不进行DNS查询,而是返回其ip地址。
7、redirectPort 指定服务器正在处理http请求时收到了一个SSL传输请求后重定向的端口号
8、acceptCount 指定当所有可以使用的处理请求的线程数都被使用时,可以放到处理队列中的请求数,超过这个数的请求将不予处理 connectionTimeout 指定超时的时间数(以毫秒为单位) 。
9、 Engine表示指定service中的请求处理机,接收和处理来自Connector的请求,其中defaultHost 指定缺省的处理请求的主机名,它至少与其中的一个host元素的name属性值是一样的。
10、Context 表示一个web应用程序,通常为WAR文件,关于WAR的具体信息见servlet规范,其中docBase 应用程序的路径或者是WAR文件存放的路径 。
11、path 表示此web应用程序的url的前缀,这样请求的url为http://localhost:8080/path/**** 。
12、reloadable 这个属性非常重要,如果为true,则tomcat会自动检测应用程序的/WEB-INF/lib 和/WEB-INF/classes目录的变化,自动装载新的应用程序,可以在不重起tomcat的情况下改变应用程序。
13、host 表示一个虚拟主机。其中 name 指定主机名。appBase 应用程序基本目录,即存放应用程序的目录 。unpackWARs 如果为true,则tomcat会自动将WAR文件解压,否则不解压,直接从WAR文件中运行应用程序 。
14、Logger 表示日志,调试和错误信息。其中className 指定logger使用的类名,此类必须实现org.apache.catalina.Logger 接口 。prefix 指定log文件的前缀 suffix 指定log文件的后缀。timestamp 如果为true,则log文件名中要加入时间,如:localhost_log.2001-10-04.txt
3.5 Linux下安装使用Minicom
minicom是一个串口通信工具,就像Windows下的超级终端。可用来与串口设备通信,如调试交换机和Modem等,适于在linux通过超级终端对嵌入式设备行管理 。
3.5.1minicom的安装
Minicom的安装包可以在yum服务下安装,也可以利用iso 光盘源文件通过命令rpm安装,本节介绍利用iso 光盘源文件安装工具包。
首先挂载光盘,把光盘挂载到/media/cdrom下。
在/media 下新建文件夹 cdrom :mkdir /media/cdrom
然后挂载RHEL5的dvd安装盘: mount /dev/cdrom /media/cdrom
进入到iso光盘源文件的Server目录下,运行命令:rpm -ivh minicom-2.1-3.i386.rpm,如图3-21所示。
图3-21
安装成功后,运行命令minicom ,如果失败则要运行minicom -s对minicom配置后才能使用,如图3-22所示。
图3-22
打开minicom的配置界面,如图3-23所示。
图3-23
3.5.2minicom的基本配置
打开minicom的配置界面后出现配置菜单:
serial port setup :进入串口配置 。输入A配置串口驱动为/dev/ttyS0 输入E配置速率为115200 8N1 输入F将 Hardware Flow Control 设 为 NO ,回车退出 。
如果使用minicom作为超级终端控制路由器等设备, 而不是控制modem, 就需要修改Modem and dialing,将Init string,Reset string,Hang-up string设置为空。 设置完成后回车退回到配置首菜单,选择Save setup as dfl选Save setup as df1保存,选Exit退出。
3.5.3minicom的使用
Minicom是基于窗口的。要弹出所需功能的窗口,可按下Ctrl+A。然后再按各功能键(a-z或A-Z)。先按Ctrl+A,再 按'z',将出现一个帮助窗口,提供了所有命令的简述,如图3-24所示。
图3-24
屏幕分为两部分:上部24行为终端模拟器的屏幕。 底部还有一行状态行,如图3-24。
下面按字母顺序列出可用的命令:
Ctrl+A两次按下Ctrl+A将发送一个Ctrl+A命令到远程系统。
A :切换"Add Linefeed"为on/off。若为on,则每上回车键在屏幕上显示之前,都要加上一个linefeed。
B :提供一个回卷(scroll back)的缓冲区。可以按u上卷,按d下卷, 按b上翻一页,按f下翻一页。也可用箭头键和翻页键。可用s或S键 (大小写敏感)在缓冲区中查找文字串,按N键查找该串的下一次出现。 按c进入引用模式,出现文字光标,就可以按Enter键指定起始行。
然后回卷模式将会结束,带有前缀'>'的内容将被发送。
C: 清屏。
D :拨一个号,或转向拨号目录。
E :切换本地回显为on/off。
F: 将break信号送modem。
G: 运行脚本(Go)。运行一个登录脚本。
H: 挂断。
I :切换光标键在普通和应用模式间发送的转义序列的类型(另参下面 关于状态行的注释)。
J :跳至shell。返回时,整个屏幕将被刷新(redrawn)。
K: 清屏,运行kermit,返回时刷新屏幕。
L: 文件捕获开关。打开时,所有到屏幕的输出也将被捕获到文件中。
M: 发送modem初始化串。若online,且DCD线设为on,则modem被初始化前将要求确认。
O: 配置minicom。转到配置菜单。
P :通信参数。允许改变bps速率,奇偶校验和位数。
Q: 不复位modem就退出minicom。如果改变了macros,而且未存盘,会提供一个save的机会。
R: 接收文件。从各种协议(外部)中进行选择。若filename选择窗口和下 载目录提示可用,会出现一个要求选择下载目录的窗口。否则将使用 Filenames and Paths菜单中定义的下载目录。
S: 发送文件。选择在接收命令中使用的协议。如果未使文件名选择 窗口可用(在File Transfer Protocols菜单中设置),将只能在一 个对话框窗口中写文件名。若将其设为可用,将弹出一个窗口,显示 上传目录中的文件名。可用空格键为文件名加上或取消标记,用 光标键或j/k键上下移动光标。被选的文件名将高亮显示。 目录名在 方括号中显示,两次按下空格键可以在目录树中上下移动。最后,按Enter发送文件,或按ESC键退出。
T :选择终端模拟:ANSI(彩色)或VT100。此处还可改变退格键,打开或 关闭状态行。
W :切换linewrap为on/off。
X :退出minicom,复位modem。如果改变了macros,而且未存盘,会提供一个save的机会。
Z: 弹出help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