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VN代码提交粒度和频率的思考

时间:2022-07-01 19:58:48

今天组内新来的一个同事问我代码提交频率的问题,他在上家公司是一个模块功能开发自测完成后再提交。而我这边采用的是最少一天提交一次,提倡粒度较小的提交, 而且是基于主干开发。采用这种方式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1. 提交的粒度小,和别人冲突的可能性就小,避免代码冲突合并的痛苦。

2. 所有的开发都能看到最新的代码,在多模块协同开发的时候,可以及时的了解别人的进度,也是潜在的一个沟通方式。

3 .及时的发现问题,相对于每次提交上千行代码,几十个模块或方法,小粒度的提交倒逼开发及时的单元测试,有利于尽早的发现缺陷,而不是大海捞针般单步调试老长老长的代码。

4 .持续构建和持续发布,持续集成系统对提交的代码会自动进行静态扫描,定时的进行编译和构建,小粒度的提交能够及时的发现一些编译上或规范上的问题。

5 .代码安全,这种可能性虽然小 但也不能排除,尤其是核心模块的代码,辛辛苦苦好几天,硬盘损坏或电脑丢失就回到*。

6 .关于小粒度提交和主干开发,可能比较担心的就是上线问题,b需求还没开发完成,但a需求已经要求上线了,或者a模块上线后发现bug怎么办,关于这点,我的考虑是:

  • 我们的开发和迭代比较快,基本是以周为单位,需求的粒度拆分的也会比较小和独立,所以两个需求的代码相互影响会比较小。

  • 需求的可控性较好,我们的需求更多是内部的,压力没那么大,可以做较好的规划,说白了就是商量的余地比较大,因此冲突的可能性就小很多。

  • 如果真出现冲突,就得需要将b需求的功能巧妙的隐藏起来,灵活的配置,灰度发布等。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种方式适合比较敏捷的项目,对代码的结构和需求的管理要求比较高。另外不代表完全拒绝分支,遇到重大的功能修改时, 或者紧急修复线上问题的时候还是要拉分支的,只不过分支的战线尽量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