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分类方法——KNN(K近邻)算法

时间:2022-11-24 19:45:25

在这篇文章 http://www.cnblogs.com/charlesblc/p/6193867.html

讲SVM的过程中,提到了KNN算法。有点熟悉,上网一查,居然就是K近邻算法,机器学习的入门算法。

参考内容如下:http://www.cnblogs.com/charlesblc/p/6193867.html

1、kNN算法又称为k近邻分类(k-nearest neighbor classification)算法。

最简单平凡的分类器也许是那种死记硬背式的分类器,记住所有的训练数据,对于新的数据则直接和训练数据匹配,如果存在相同属性的训练数据,则直接用它的分类来作为新数据的分类。这种方式有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很可能无法找到完全匹配的训练记录。



kNN算法则是从训练集中找到和新数据最接近的k条记录,然后根据他们的主要分类来决定新数据的类别。该算法涉及3个主要因素:

训练集、距离或相似的衡量、k的大小。

3、行业应用

客户流失预测、欺诈侦测等(更适合于稀有事件的分类问题)

1、指导思想

kNN算法的指导思想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你的邻居来推断出你的类别。

计算步骤如下:

    1)算距离:给定测试对象,计算它与训练集中的每个对象的距离

    2)找邻居:圈定距离最近的k个训练对象,作为测试对象的近邻

    3)做分类:根据这k个近邻归属的主要类别,来对测试对象分类

2、距离或相似度的衡量

什么是合适的距离衡量?距离越近应该意味着这两个点属于一个分类的可能性越大。

觉的距离衡量包括欧式距离、夹角余弦等。

对于文本分类来说,使用余弦(cosine)来计算相似度就比欧式(Euclidean)距离更合适。

3、类别的判定

投票决定:少数服从多数,近邻中哪个类别的点最多就分为该类。

加权投票法:根据距离的远近,对近邻的投票进行加权,距离越近则权重越大(权重为距离平方的倒数)

1、优点

简单,易于理解,易于实现,无需估计参数,无需训练

适合对稀有事件进行分类(例如当流失率很低时,比如低于0.5%,构造流失预测模型)

特别适合于多分类问题(multi-modal,对象具有多个类别标签),例如根据基因特征来判断其功能分类,kNN比SVM的表现要好



2、缺点

懒惰算法,对测试样本分类时的计算量大,内存开销大,评分慢

可解释性较差,无法给出决策树那样的规则。

四、常见问题



1、k值设定为多大?

k太小,分类结果易受噪声点影响;k太大,近邻中又可能包含太多的其它类别的点。(对距离加权,可以降低k值设定的影响)

k值通常是采用交叉检验来确定(以k=1为基准)

经验规则:k一般低于训练样本数的平方根

2、类别如何判定最合适?

投票法没有考虑近邻的距离的远近,距离更近的近邻也许更应该决定最终的分类,所以加权投票法更恰当一些。

3、如何选择合适的距离衡量?

高维度对距离衡量的影响:众所周知当变量数越多,欧式距离的区分能力就越差。

变量值域对距离的影响:值域越大的变量常常会在距离计算中占据主导作用,因此应先对变量进行标准化。

4、训练样本是否要一视同仁?

在训练集中,有些样本可能是更值得依赖的。

可以给不同的样本施加不同的权重,加强依赖样本的权重,降低不可信赖样本的影响。

5、性能问题?

kNN是一种懒惰算法,平时不好好学习,考试(对测试样本分类)时才临阵磨枪(临时去找k个近邻)。

懒惰的后果:构造模型很简单,但在对测试样本分类地的系统开销大,因为要扫描全部训练样本并计算距离。

已经有一些方法提高计算的效率,例如压缩训练样本量等。

6、能否大幅减少训练样本量,同时又保持分类精度?

浓缩技术(condensing)

编辑技术(editing)

KNN可以用于推荐:

这里我们不用KNN来实现分类,我们使用KNN最原始的算法思路,即为每个内容寻找K个与其最相似的内容,并推荐给用户。

(注:注意与协同过滤的区别。协同过滤又多了一层,先看关注相同内容的用户,然后通过用户喜欢的内容来推荐;归根结底是因为无法计算内容之间的相似度,而把看了相同内容的用户再看的内容作为相似度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