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http://www.fx120.net/kuaixun/200904/409100.html
中文计算机用户 大部分计算机浏览器编码默认设置是简体中文(国标2312),只要将浏览器编码设置变更为‘unicode’或‘自动选择’就可以了。”【在IE餐单--查看--编码 选项里面有】
昨天,全世界媒体都在争相报道一个好消息——世界数字图书馆正式在巴黎宣布对全球开放了。从昨日起,全球所有在线用户均可通过此馆免费查阅文献资料,欣赏文化及艺术作品。该馆有阿拉伯文、简体中文、英文、法文、葡萄牙文、俄文与西班牙文七个语种版本的网页。但遗憾的是,昨天,不少海内外华人用户都对记者表示,中文简体版网页(www.wdl.org/zh)无法浏览。随后,记者致电相关部门得知,浏览世界图书馆中文版网页,用户需要经过一个小小的“技术处理”。
记者点开世界数字图书馆网页,数字图书馆馆藏堪称包罗万象,图书、档案、录音、图片等资料一应俱全。中国古代手稿、日本古典文学高峰《源氏物语》、印有法国上世纪影星莎拉·伯恩哈特的明信片、伊拉克的老旧报纸、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作家拉伯雷《巨人传》的原始手稿、101岁前奴隶方田·休斯的录音……世界数字图书馆甚至还收藏来自菲律宾国家图书馆的首本西班牙语和他加禄语版的图书,以及俄罗斯教徒翻译的阿留申语版《圣经》。
世界数字图书馆由来自19个国家的26个合作伙伴参与创立,其中包括美国、中国、埃及、法国、伊拉克、墨西哥等国的国家图书馆。据称每个国家都致力于将最优秀的内容提供给读者。譬如,有一张美国国会图书馆提供的被誉为“美洲出生证”的地图。该馆2003年高价购得这套多页地图,它是世界上首张标志有“美洲”的地图,绘于1507年。据法国国家图书馆提供的精品清单显示,包括法国画家富凯的彩色稿本、卢米埃尔兄弟的早期电影胶片以及法国国歌《马赛曲》1898年的录音。而伦敦韦尔科姆收藏馆则提供了大量解剖图稿以及科学文献,其中包括弗朗西斯·克里克画的第一份DNA双螺旋结构草图。而中国国家图书馆也参与发起了世界数字图书馆的开通。国家图书馆首批精选了馆藏20种珍贵文献,包括甲骨文、手稿、敦煌文献、少数民族文字典籍等。
就中文用户出现难以浏览网页的状况,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部主任王志庚如此“释难”:“大部分计算机浏览器编码默认设置是简体中文(国标2312),只要将浏览器编码设置变更为‘unicode’或‘自动选择’就可以了。”另据国图工作人员介绍:“这一状况类似有时收到*邮件,看上去出现的是乱码,其实也只是编码问题,转换一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