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进入Linux kernel部分,分析与bootloader参数传递对应的部分。
移植Linux需要很大的工作量,其中之一就是HAL层的编写。在具体实现上,HAL层以arch目录的形式存在。显然,该层需要与bootloader有一定的约定,否则就不能很好的支持。其实,这个地方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说,boot loader可以做到Linux kernel里面,但是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可移植性和灵活性都大为降低。而且,bootloader的功能并非操作系统的核心范畴,Linux的核心应该始终关注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上,将其性能达到最优。所以,bootloader分离出来单独设计,是有一定的道理的。bootloader现在除了完成基本功能外,慢慢地变得“肥胖”了。在高性能bootloader设计中,可能会把调试内核等的一些功能集成进来,这样在内核移植尚未完成阶段,bootloader可以充当调试器的作用。功能趋于完善,也慢慢趋于复杂。废话不说,进入正题。 三、Linux kernel接受参数分析 这部分主要分析如下问题: ·Linux kernel支持压缩映象和非压缩映象两种方式启动,那么这两种流程和函数入口有何不同? ·如何使用非压缩映象?做一下测试。 ·zImage是如何生成的?其格式如何? ·启动之后,Linux kernel如何接收参数? 这里不具体区分每个问题,按照理解和开发的思路来进行。 1、思考:前面做的基本实验中,并没有采用压缩映象。因为程序规模太小,压缩带来的时间开销反而降低了性能。但是对Linux kernel来说,映象还是比较大的,往往采用了压缩。但是,同样有需求希望Linux kernel小一些,不采用压缩方式来提高内核启动的速度,对时间要求比较苛刻。那么,这样就出现了两种情况:压缩映象和非压缩映象。由此带来的问题就在于:如果是压缩映象,那么必须首先解压缩,然后跳转到解压缩之后的代码处执行;如果是非压缩映象,那么直接执行。Linux必须对这两种机制提供支持,这里就需要从整体上来看一下生成的映象类型了。 因为vivi的Makefile都是直接来源于Linux,前面对vivi的Makefile已经分析清楚了,这里看Linux的Makefile就容易多了,大同小异,而且还有丰富的文档支持。 (1)非压缩映象 $make vmlinu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