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讲解系列之 Redis配置文件解读
基于对技术学习的技巧和一些经验累计个人觉得要想快速深入地了解一个Dev Tool 首先要去阅读她的官方文档,其次详阅她的配置文件,这样我们就能从她的Designer(设计师)的角度去总结她的设计架构、使用场景和使命以及她的一些优缺点
它在哪
一般在Redis 包下的 *.conf,在使用Redis时我们直接运行她即可。(Designer的思路),由于 .conf文件注释较多,这里就不贴出来了,有兴趣去看源生 *.conf配置文件解读
-
units单位
配置大小单位,开头定义了一些基本的度量单位,只支持bytes,不支持bit
对大小写不敏感
-
INCLUDES包含
- 和我们的Struts2配置文件类似,可以通过includes包含,redis.conf可以作为总闸,包含其他
同时我们可以使用其他路径的redis.conf来启动Redis 服务。- include .\path\to\local.conf (使用自身redis.conf启动)
- include c:\path\to\other.conf(使用其他redis.conf来启动)
- 和我们的Struts2配置文件类似,可以通过includes包含,redis.conf可以作为总闸,包含其他
-
GENERAL通用
-
daemonize
daemonize是用来指定redis是否要用守护线程的方式启动。默认是NO。官方文档给出解释标明redis.conf的daemonize在Windows OS Env. 下是不支持的。yes:redis采用的是单进程多线程的模式。当redis.conf中选项daemonize设置成yes时,代表开启守护进程模式。在该模式下,redis会在后台运行,并将进程pid号写入至redis.conf选项pidfile设置的文件中,此时redis将一直运行,除非手动kill该进程。
no: 当daemonize选项设置成no时,当前界面将进入redis的命令行界面,exit强制退出或者关闭连接工具(putty,xshell等)都会导致redis进程退出。
pidfile
配置pid文件路径。当redis以守护模式启动时,如果没有配置pidfile,pidfile默认值是/var/run/redis.pid。官方文档给出解释标明redis.conf的pidfile在Windows OS Env. 下是不支持的。port
默认端口为6379tcp-backlog
设置tcp的backlog,backlog其实是一个连接队列,backlog队列总和=未完成三次握手队列 + 已经完成三次握手队列。在高并发环境下你需要一个高backlog值来避免慢客户端连接问题。注意Linux内核会将这个值减小到/proc/sys/net/core/somaxconn的值,所以需要确认增大somaxconn和tcp_max_syn_backlog两个值。来达到想要的效果。bind
绑定的主机地址,不启用是默认绑定本机,若启用需指定主机IP,同时也支持绑定多个主机IP,当绑定多的主机IP时,Redis 选择宿主时将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优先绑定。tcp-keepalive
指定TCP连接是否为长连接,”侦探”信号由server端维护,长连接将会额外的增加server端的开支
默认为0.表示禁用,非0值表示开启”长连接” ;”侦探”信号的发送间隔将有linux系统决定
在多次”侦探”后,如果对等端仍不回复,将会关闭连接,否则连接将会被保持开启.
client端socket也可以通过配置keepalive选项,开启”长连接”.-
loglevel
Redis的log Level将按照一下顺序逐级升高。- debug:Pro Env. and Uat Env.都会打印Log. Debug Level 优先级最低因而Log Infomation将会很多,应用场景:Dev.
- verbose:较少使用,优先级高于Debug,Log Info. 少于 Debug。
- notice:适度的Log Info.常用于Pro Env.
- warning:只打印一些重要或者敏感的Log Info.
logfile
指定Redis日志记录方式,默认值为stdout。当然你也可以将Log Info.输出到指定的文件中。timeout
Redis设置在N 秒内Redis server为响应时将自动关闭Redis 的Connention。syslog-enabled
是否把日志输出到syslog中syslog-ident
指定syslog里的日志标志syslog-facility
指定syslog设备,值可以是USER或LOCAL0-LOCAL7databases
- Redis 的default database 为16个。默认使用Database0。
-
-
SNAPSHOTTING快照
-
Save
Redis 持久化数据的方式之一,当运行save/bgsave时将触发RDB将内存中的数据保存至磁盘中。
一下为Save的几种方式。选用触发机制有助于提高Redis的效率,但通常而言我们不会至单独使用Save(此处可以理解为RDB)的方式来做数据持久化的处理。- save 900 1
900s 内 写了一次立即执行数据持久化 - save 300 10
300s 内写了10次 立即执行数据持久化 - save 60 10000
60s 内写了10000次 立即执行数据持久化
- save 900 1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
rdbcompression
在Redis使用RDB做数据持久化处理时,Redis会将内存中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或者算法进行压缩。- yes:默认启用。至于是什么算法请去官方查阅。有利于节省磁盘空间。建议
- no:不启用。不利于节省磁盘空间。不建议
-
rdbchecksum
在Redis进行RDB数据持久化处理并对数据压缩形成 .rdb文件时,Redis将会再一次对 .rdb进行CRC64校验。这样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数据。- yes:默认启用。建议
- no :不启用。不建议
dbfilename
指定rdb文件的名称,默认为dump.rdbdir
指定本地数据库存放目录
-
-
REPLICATION复制
Redis提供的主从复制机制。虽然做为一个使用场景为数据缓存处理的Nosql,redis在数据同步上设计的也是严格按照现有的例如Orcale,Mysql等一些主流的RDBMS那样有主从复制读写分离的高效设定。关于Redis的主从复制,读写分离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详细讲解,这里暂时先把这个核心的功能点抛出来。slaveof:slaveof 192.168.100.15 6379 此命令标识先启用的Redis server将作为主机192.168.100.15 的一个附从DB,连接端口为6379。slave将共享Master的所有数据,一般都会将Slave Level的Redis DB 赋值只读权限。
masterauth:
当A Redis server slaveof B 的Redis server时,如果B的Server 有权限认证(直白的理解为设置了密码)时,A需要进行权限认证以获得B的连接权限。-
slave-serve-stale-data:当Redis的主从关系产生之后,当S意外与M disconnected时(此时我们只考虑M alive,S outline时的情形。关于更多的情况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详细讲解)。
- yes:A redis仍会继续响应客户端的读写请求。此时的A 将会接触与B的主从关系,晋升为自己的M,也就是还原A的身份,此时A将作为一个独立的Server处理请求并保留断开连接前B的所有数据(待验)。
- No:redis会对客户端的请求返回“SYNC with master in progress”,。当然也有例外,当客户端发来INFO请求和SLAVEOF请求,从redis还是会进行处理。
-
slave-read-only
设置附从Redis的只读属性,- yes:附从Redis只有读的权限。建议。
- no:附从Redis没有读的权限。此时的设置无意义提现。不建议。
-
repl-diskless-sync
主从同步支持两种策略,即disk和socket方式(socket方式尚不完善,还处于实验阶段)。
新的slave端和重连的salve端不允许去继续同步进程,这被称之为“完全同步”。
一个RDB文件从master端传到slave端分为两种情况:- repl-diskless-sync no:支持disk,master端将RDB file写到disk,稍后再传送到slave端
- repl-diskless-sync yes:无磁盘diskless:master端直接将RDB file传到slave socket,不需要与disk进行交互。当磁盘读写慢网速较好时建议此类配置。
repl-diskless-sync-delay
repl-diskless-sync-delay 主从复制延时为5s。repl-ping-slave-period
附从Redis将定时端的向Master发送 online 握手。repl-ping-slave-period 10 表示附从Redis每隔10s就发送一次online 握手。若N 秒后无法收到任何来自Mater的信息则S将视为与M断开连接(有可能M宕掉了,也有可能网络原因)。repl-timeout
repl-timeout 60 表示S向M发送online 握手且60s内无法获得任何M的信息反馈,S将自动的断开与M的连接并解除S-M关系。-
repl-disable-tcp-nodelay
在主从数据同步时使用的Socket方式,repl-disable-tcp-nodelay 则表示是否容忍tcp数据传输延时。一般设置为no也就是此种情况下我们能容忍tcp delay。- repl-disable-tcp-nodelay no:容忍
- repl-disable-tcp-nodelay yes:不容忍。有可能会导致数据同步失败。
slave-priority
附从Redis的预设优先级。要理解Redis 的slave-priority,我们需要预设一个场景。假如一个Master A现已连接多个S(B,C,D…..),意外地A outline 此时所有S都将无所属的M,那么这些S该怎么办?Redis针对这样的从场景做出了一个非常人性的处理方式。在所有的S的*.conf中预设一个priority值当M outline时,所有的S将重新”投票”并”选出”它们其中的一个作为M,然后维持整个S-M Relication以持续服务。上述所说的那个“投票”的票数就是 slave-priority 的值。现假设B的priority 为 10,C的priority 为25,D的priority 为8,那么通过”选举”D将成为新的M。这就是Redis 在S-M Replication中设计地非常人性化的”哨兵模式”。
slave-priority设定的值必须为Number型,并且数值越小优先级越高。……
-
SECURITY安全
Redis require pass
在使用Redis 的Client时出于对数据安全的考虑我们应该做权限限制,即需要Auth. passwordrequirepass redis
将Redis的 Client Auth.设置为redis,即每一次我们访问数据时都需要认证我们的redis(password)身份。
-
LIMITS限制
maxclients
设置redis同时可以与多少个客户端进行连接。默认情况下为10000个客户端。当你
无法设置进程文件句柄限制时,redis会设置为当前的文件句柄限制值减去32,因为redis会为自
身内部处理逻辑留一些句柄出来。如果达到了此限制,redis则会拒绝新的连接请求,并且向这
些连接请求方发出“max number of clients reached”以作回应。maxmemory 2147483648
将Redis能使用的最大内存为2147483648 bite,一般建议将maxmemory 设置为主机内存的3/4即可。- maxmemory-policy
- volatile-lru:使用LRU算法移除key,只对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
- allkeys-lru:使用LRU算法移除key
- volatile-random:在过期集合中移除随机的key,只对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
- allkeys-random:移除随机的key
- volatile-ttl:移除那些TTL值最小的key,即那些最近要过期的key
- noeviction:不进行移除。针对写操作,只是返回错误信息
- maxmemory-samples
设置样本数量,LRU算法和最小TTL算法都并非是精确的算法,而是估算值,所以你可以设置样本的大小,redis默认会检查这么多个key并选择其中LRU的那个。
-
APPEND ONLY MODE追加
AOF作为Redis最为核心的功能之一,是一个数据持久化的机制和实现,即如何将内存中的数据写进磁盘中,重启Redis之后数据备份与重置的实现。-
appendonly
- yes:启用AOF
- no:不启用AOF
appendfilename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表示将AOF后的文件命名为appendonly.aof 此处你还可以自定义文件名。-
appendfsync
always
同步持久化 每次发生数据变更会被立即记录到磁盘 性能较差但数据完整性比较好everysec
出厂默认推荐,异步操作,每秒记录 如果一秒内宕机,有数据丢失- no
从不同步
-
no-appendfsync-on-rewrite
- 重写时是否可以运用Appendfsync,用默认no即可,保证数据安全性。当主进程在进行向磁盘的写操作时,将会阻止其它的fsync调用。
-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 设置重写的基准值
-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 aof文件触发自动rewrite的最小文件size(64MB)即当 *.ao文件大小超过64MB时触发aof重写机制。
-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 aof文件触发自动rewrite的百分比,值为0则表示禁用自动rewrite。
-
aof-load-truncated
- aof-load-truncated yes:允许加载不完整的aof文件来进行启动
-
-
LUA SCRIPTING LUA脚本
-
lua-time-limit 5000
- 设置lua脚本的最大运行时间,单位为毫秒
-
-
SLOW LOG慢日志
redis的slow log是一个系统OS进行的记录查询,它是超过了指定的执行时间的。执行时间不包括类似与client进行交互或发送回复等I/O操作,它只是实际执行指令的时间。-
slowlog-log-slower-than 10000
- 告诉redis执行时间,这个时间是微秒级的(1秒=1000000微秒),这是为了不遗漏命令。
-
slowlog-max-len 128
- 设置slowlog的长度,当一个新的命令被记录时,最旧的命令将会从命令记录队列中移除。
-
-
LATENCY MONITOR潜在管理器
- latency-monitor-threshold 0 延迟监控,用于记录等于或超过了指定时间的操作,默认是关闭状态,即值为0。
-
Event notification事件通知
- notify-keyspace-events “” 事件通知,默认不启用,具体参数查看配置文件
-
ADVANCED CONFIG高级配置
-
Hash Setting
当条目数量较少且最大不会超过给定阀值时,哈希编码将使用一个很高效的内存数据结构,阀值由以下参数来进行配置。- hash-max-ziplist-entries 512
- hash-max-ziplist-value 64
-
List Setting
与哈希类似,少量的lists也会通过一个指定的方式去编码从而节省更多的空间,它的阀值通过以下参数来进行配置。- list-max-ziplist-entries 512
- list-max-ziplist-value 64
-
Set Setting
集合sets在一种特殊的情况时有指定的编码方式,这种情况是集合由一组10进制的64位有符号整数范围内的数字组成的情况。以下选项可以设置集合使用这种特殊编码方式的size限制。- set-max-intset-entries 512
-
Zset Setitng
与哈希和列表类似,有序集合也会使用一种特殊的编码方式来节省空间,这种特殊的编码方式只用于这个有序集合的长度和元素均低于以下参数设置的值时。- zset-max-ziplist-entries 128
- zset-max-ziplist-value 64
- zset-max-ziplist-entries 128
-
hll-sparse-max-bytes 3000
- 设置HyeperLogLog的字节数限制,这个值通常在0~15000之间,默认为3000,基本不超过16000
-
activerehashing yes
- redis将会在每秒中抽出10毫秒来对主字典进行重新散列化处理,这有助于尽可能的释放内存。因为某些原因,client不能足够快的从server读取数据,那client的输出缓存限制可能会使client失连,这个限制可用于3种不同的client种类,分别是:normal、slave和pubsub。
-
aof-rewrite-incremental-fsync yes
- 当一个子进程要改写AOF文件,如果以下选项启用,那文件将会在每产生32MB数据时进行同步,这样提交增量文件到磁盘时可以避免出现比较大的延迟。
-
-
REDIS CLUSTER Redis集群
- 以后补充。
- 常见配置redis.conf介绍
参数说明
redis.conf 配置项说明如下:
1. Redis默认不是以守护进程的方式运行,可以通过该配置项修改,使用yes启用守护进程
daemonize no
2. 当Redis以守护进程方式运行时,Redis默认会把pid写入/var/run/redis.pid文件,可以通过pidfile指定
pidfile /var/run/redis.pid
3. 指定Redis监听端口,默认端口为6379,作者在自己的一篇博文中解释了为什么选用6379作为默认端口,因为6379在手机按键上MERZ对应的号码,而MERZ取自意大利歌女Alessia Merz的名字
port 6379
4. 绑定的主机地址
bind 127.0.0.1
5.当 客户端闲置多长时间后关闭连接,如果指定为0,表示关闭该功能
timeout 300
6. 指定日志记录级别,Redis总共支持四个级别:debug、verbose、notice、warning,默认为verbose
loglevel verbose
7. 日志记录方式,默认为标准输出,如果配置Redis为守护进程方式运行,而这里又配置为日志记录方式为标准输出,则日志将会发送给/dev/null
logfile stdout
8. 设置数据库的数量,默认数据库为0,可以使用SELECT <dbid>命令在连接上指定数据库id
databases 16
9. 指定在多长时间内,有多少次更新操作,就将数据同步到数据文件,可以多个条件配合
save <seconds> <changes>
Redis默认配置文件中提供了三个条件: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分别表示900秒(15分钟)内有1个更改,300秒(5分钟)内有10个更改以及60秒内有10000个更改。
10. 指定存储至本地数据库时是否压缩数据,默认为yes,Redis采用LZF压缩,如果为了节省CPU时间,可以关闭该选项,但会导致数据库文件变的巨大
rdbcompression yes
11. 指定本地数据库文件名,默认值为dump.rdb
dbfilename dump.rdb
12. 指定本地数据库存放目录
dir ./
13. 设置当本机为slav服务时,设置master服务的IP地址及端口,在Redis启动时,它会自动从master进行数据同步
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14. 当master服务设置了密码保护时,slav服务连接master的密码
masterauth <master-password>
15. 设置Redis连接密码,如果配置了连接密码,客户端在连接Redis时需要通过AUTH <password>命令提供密码,默认关闭
requirepass foobared
16. 设置同一时间最大客户端连接数,默认无限制,Redis可以同时打开的客户端连接数为Redis进程可以打开的最大文件描述符数,如果设置 maxclients 0,表示不作限制。当客户端连接数到达限制时,Redis会关闭新的连接并向客户端返回max number of clients reached错误信息
maxclients 128
17. 指定Redis最大内存限制,Redis在启动时会把数据加载到内存中,达到最大内存后,Redis会先尝试清除已到期或即将到期的Key,当此方法处理 后,仍然到达最大内存设置,将无法再进行写入操作,但仍然可以进行读取操作。Redis新的vm机制,会把Key存放内存,Value会存放在swap区
maxmemory <bytes>
18. 指定是否在每次更新操作后进行日志记录,Redis在默认情况下是异步的把数据写入磁盘,如果不开启,可能会在断电时导致一段时间内的数据丢失。因为 redis本身同步数据文件是按上面save条件来同步的,所以有的数据会在一段时间内只存在于内存中。默认为no
appendonly no
19. 指定更新日志文件名,默认为appendonly.aof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20. 指定更新日志条件,共有3个可选值:
no:表示等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缓存同步到磁盘(快)
always:表示每次更新操作后手动调用fsync()将数据写到磁盘(慢,安全)
everysec:表示每秒同步一次(折衷,默认值)
appendfsync everysec
21. 指定是否启用虚拟内存机制,默认值为no,简单的介绍一下,VM机制将数据分页存放,由Redis将访问量较少的页即冷数据swap到磁盘上,访问多的页面由磁盘自动换出到内存中(在后面的文章我会仔细分析Redis的VM机制)
vm-enabled no
22. 虚拟内存文件路径,默认值为/tmp/redis.swap,不可多个Redis实例共享
vm-swap-file /tmp/redis.swap
23. 将所有大于vm-max-memory的数据存入虚拟内存,无论vm-max-memory设置多小,所有索引数据都是内存存储的(Redis的索引数据 就是keys),也就是说,当vm-max-memory设置为0的时候,其实是所有value都存在于磁盘。默认值为0
vm-max-memory 0
24. Redis swap文件分成了很多的page,一个对象可以保存在多个page上面,但一个page上不能被多个对象共享,vm-page-size是要根据存储的 数据大小来设定的,作者建议如果存储很多小对象,page大小最好设置为32或者64bytes;如果存储很大大对象,则可以使用更大的page,如果不 确定,就使用默认值
vm-page-size 32
25. 设置swap文件中的page数量,由于页表(一种表示页面空闲或使用的bitmap)是在放在内存中的,,在磁盘上每8个pages将消耗1byte的内存。
vm-pages 134217728
26. 设置访问swap文件的线程数,最好不要超过机器的核数,如果设置为0,那么所有对swap文件的操作都是串行的,可能会造成比较长时间的延迟。默认值为4
vm-max-threads 4
27. 设置在向客户端应答时,是否把较小的包合并为一个包发送,默认为开启
glueoutputbuf yes
28. 指定在超过一定的数量或者最大的元素超过某一临界值时,采用一种特殊的哈希算法
hash-max-zipmap-entries 64
hash-max-zipmap-value 512
29. 指定是否激活重置哈希,默认为开启(后面在介绍Redis的哈希算法时具体介绍)
activerehashing yes
30. 指定包含其它的配置文件,可以在同一主机上多个Redis实例之间使用同一份配置文件,而同时各个实例又拥有自己的特定配置文件
include /path/to/local.co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