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3/26----------------------------
3:const函数的哲学思辨:就当是科普知识吧!如果成员函数是const意味着什么?
这里有两个流行的概念:
1>bitwise(按位) constness(const + ness ==const的名词)又称physical constness
这个阵营的人相信,只有不改变对象的任何一个bit的函数才可以称为const函数,但是很多成员函数
并不具备const性质却能通过bitwise测试。
class CTextBlock
{
public:
...
char& oprator[](std::size_t position) const
{ return pText[position];}
private:
char* pText;
};
这个class不适当地将其operator[]声明为const函数,
而该函数却返回了一个reference指向对象内部值,
下面的代码可以很容易修改对象值
const CTextBlock cctb("hello");
char* pc = &cctb[0];
*pc = 'J';
上面的代码并没有出错,而且成功更改了对象的pText指针指向的内容
//总结:bitwise派别认为只要 const成员函数自己不改变对象的内容就算const
//至于通过我返回的返回值更改我的内容,那就没意见了
2>logical constness。这一派主张,一个const成员函数可以修改它所处理的对象内的某些bits,
但只有在客户端侦测不出的情况才得如此。如下
class CTextBlock
{
public:
std::size_t length() const;
private:
char* pText;
std::size_t textLength;
bool lengthIsValid;
};
std::size_t CTextBlock::length() const
{
if(!lengthIsValid)
{
textLength = std::strlen(pText);
lengthIsValid = true;
}
return textLength;
}
上面对textLength
和 lengthIsValid 的赋值都是错误的,因为在const成员函数中不能给它们赋值
所以应该在这两个变量的声明前加上mutable
小总结:本书也没有说出logical constness的意义在哪里,本来我看到logical的理解是,严格意义上
的“const”也就是不能修改对象,也不能返回
能修改对象的引用或指针。没想到logical竟然是允许修改
客户端侦测不到情况下的对象变量。
4:在const和non_const成员函数中避免重复
当一个成员函数很长时,const版本和non_const版本的成员函数会有很多重复的内容:
class TextBlock
{
public:
const char& operator[] (std::size_t position) const
{
... //边界检验
... //日志记录访问
... //检验数据完整性
return text[position];
}
char& operator[] (std::size_t position)
{
... //边界检验
... //日志记录访问
... //检验数据完整性
return text[position];
}
private:
std::string text;
};
上面的代码有很多重复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实现operator[]的机能一次,然后使用两次。也就是让其中一个
调用另外一个。
由于会进行状态的改变从const转到non_const或者反向转化,所以不能使用const版本调用non_const版本
因为const版本承诺不改变状态,所以就要使用non_const版本调用const版本,通过static_cast和
const_cast进行转化。
class TextBlock
{
public:
const char& operator[] (std::size_t position) const
{
... //边界检验
... //日志记录访问
... //检验数据完整性
return text[position];
}
char& operator[] (std::size_t position)
{
return const_cast<char&>(
static_cast<const TextBlock>(*this)
[position]
}
private:
std::string text;
};
上面const_cast的目的是为了去除const属性,static_cast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调用const版本的operator[]
成员函数,不然就会无限调用本身,陷入死循环。
*/
}
//#4 确定对象呗使用前已经被初始化
{
/*
关于这点相信很多人都吃过苦头,但是还是常常会忘记
来自c的部分一般都不保证其内容被默认初始化就像数组(array)
而来自非c的部分一般都保证了初始化,就像vector。
最好的处理就是,对所有的对象在使用前都初始化。
1:关于构造函数的赋值和初始化:
构造函数在函数名后面加 : 然后跟上初始化内容,这样写就是初始化,而且比赋值效率高
如果写在{}中,那样就是赋值了,看一下例子
ABEntry::ABEntry(const std::string& name,
const std::string& address):theName(name)
{
theAddress=address;
}
theName就是初始化,theAddress就是赋值。前者效率更高,这是因为在调用构造函数的
时候,会为theName和 theAddress设置初始值,如果不是在初始化就设置而是在之后
更改,效率自然就低了.
2:一般来说最好都适用成员初值表来给定初始值。但是也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个类存在很多
构造函数,每个构造函数都需要初始化成员变量,那么为了减少工作量,也可以使用某个函数
来给定“初始值”其实就是赋值了。
3:这里讲了很重要的点,成员初始化次序,(之前的腾讯在线笔试题刚好做到了),成员初始化
次序总是相同的,base classes更早于其derived classes被初始化,而class的成员变量
总是以其声明次序被初始化。总结来说次序是这样的root class(继承中的最老的那个类)按声明
次序初始化成员变量,root class的子类按顺序...
自己这个类按声明次序初始化成员变量
所以在列成员初值表时,最好按声明顺序列出
4:不同编译单元内定义的non_local static对象的
初始化次序
static对象的寿命从被构造出来直到程序结束为止,这种对象包括global对象,定义与namespace
内的对象,在class内,函数内,以及在file作用域内被声明为static的对象
如果我们要使用这些对象,初始化次序就显得很重要:
class Directory
{
public:
Directory(params);
};
Directory::Directory( params)
{
std::size_t disks = tfs.numDisks();
}
Directory tempDir(params);
上面的tfs是一个non_local static对象
这时tfs就必须要先于tempDir被初始化,不然tfs都还没初始化就拿来用会发生不可预期的问题;
我们可以采用单例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class FileSystem{...};
FileSystem& tfs()
{
static FileSystem fs;
return fs;
}
有了这个函数,当需要使用FileSystem对象时,只要调用tfs()就可以了
上面的构造函数可以改成 std::size_t disks = tfs().numDisks();
有了tfs函数,当需要使用时就会先初始化tfs对象然后返回。
补充,单例模式应该写成如下形式:
class FileSystem
{
...
private:
Filesystem(){}; //让构造函数为私有的,这样才能保证单例
};
FileSystem& tfs()
{
static FileSystem* fs;
if(fs == NULL)
fs= new FileSystem;
return fs;
//加上if判断是为了懒加载,到了用的时候再创建出这个对象,不然会浪费内存
}
总结:采用non_const static对象不管是local还是non_lacol在多线程下都不安全
方法有两个:
1>在单线程时手动调用tfs()
2>使用互斥锁来加解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