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系统下根目录下文件

时间:2022-04-10 12:27:30

在adb shell 中看根目录下的所有文件,今天来捋一捋。

有些人说,在adb shell下看到的手机根目录就是system分区。

我们还可以在根目录执行df命令或者mount命令查看具体挂载的所有分区。这样我们还可以利用这种方法确定哪些是文件哪些是挂载的分区。

详细解释:

df 命令  【我一般用df -a -h就可以】它是查看所有文件系统的

          Linux中df命令的功能是用来检查linux服务器的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占用情况。可以利用该命令来获取硬盘被占用了多少空间,目前还剩下多少空间等信息。

1、命令格式:

df [选项] [文件]

2.命令功能:

显示指定磁盘文件的可用空间。如果没有文件名被指定,则所有当前被挂载的文件系统的可用空间将被显示。默认情况下,磁盘空间将以 1KB 为单位进行显示,除非环境变量 POSIXLY_CORRECT 被指定,那样将以512字节为单位进行显示

3.命令参数:

必要参数:

-a 全部文件系统列表

-h 方便阅读方式显示

-H 等于“-h”,但是计算式,1K=1000,而不是1K=1024

-i 显示inode信息

-k 区块为1024字节

-l 只显示本地文件系统

-m 区块为1048576字节

--no-sync 忽略 sync 命令

-P 输出格式为POSIX

--sync 在取得磁盘信息前,先执行sync命令

-T 文件系统类型

选择参数:

--block-size=<区块大小> 指定区块大小

-t<文件系统类型> 只显示选定文件系统的磁盘信息

-x<文件系统类型> 不显示选定文件系统的磁盘信息

--help 显示帮助信息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4.使用实例:

实例1:显示磁盘使用情况

命令:

df

输出:

[root@CT1190 log]# df

文件系统               1K-块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19840892    890896  17925856   5% /

tmpfs                 16473212         0  16473212   0% /dev/shm

说明:

linux中df命令的输出清单的第1列是代表文件系统对应的设备文件的路径名(一般是硬盘上的分区);第2列给出分区包含的数据块(1024字节)的数目;第3,4列分别表示已用的和可用的数据块数目。用户也许会感到奇怪的是,第3,4列块数之和不等于第2列中的块数。这是因为缺省的每个分区都留了少量空间供系统管理员使用。即使遇到普通用户空间已满的情况,管理员仍能登录和留有解决问题所需的工作空间。清单中Use% 列表示普通用户空间使用的百分比,即使这一数字达到100%,分区仍然留有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空间。最后,Mounted on列表示文件系统的挂载点

实例2:以inode模式来显示磁盘使用情况

命令:

df -i

输出:

[root@CT1190 log]# df -i

文件系统               Inode (I)已用 (I)可用 (I)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5124480    5560 5118920    1% /

tmpfs                4118303       1 4118302    1% /dev/shm

说明:

实例3:显示指定类型磁盘

命令:

df -t ext3

输出:

[root@CT1190 log]# df -t ext3

文件系统               1K-块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19840892    890896  17925856   5% /


说明:

实例4:列出各文件系统的i节点使用情况

命令:

df -ia

输出:

[root@CT1190 log]# df -ia

文件系统               Inode (I)已用 (I)可用 (I)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5124480    5560 5118920    1%

tmpfs                4118303       1 4118302    1% /dev/shm

none                       0       0       0    -  /proc/sys/fs/binfmt_misc

说明:

实例5:列出文件系统的类型

命令:

df -T

输出:

root@CT1190 log]# df -T

文件系统      类型     1K-块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ext3    19840892    890896  17925856   5% /

tmpfs        tmpfs    16473212         0  16473212   0% /dev/shm

说明:

实例6:以更易读的方式显示目前磁盘空间和使用情况 

命令:

输出:

[root@CT1190 log]# df -h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19G  871M   18G   5% /

tmpfs                  16G     0   16G   0% /dev/shm

[root@CT1190 log]# df -H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21G   913M    19G   5% /

tmpfs                   17G      0    17G   0% /dev/shm

[root@CT1190 log]# df -lh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19G  871M   18G   5% /

tmpfs                  16G     0   16G   0% /dev/shm

[root@CT1190 log]# df -k

文件系统               1K-块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19840892    890896  17925856   5% /

tmpfs                 16473212         0  16473212   0% /dev/shm

说明:

-h更具目前磁盘空间和使用情况 以更易读的方式显示

-H根上面的-h参数相同,不过在根式化的时候,采用1000而不是1024进行容量转换

-k以单位显示磁盘的使用情况

-l显示本地的分区的磁盘空间使用率,如果服务器nfs了远程服务器的磁盘,那么在df上加上-l后系统显示的是过滤nsf驱动器后的结果

-i显示inode的使用情况。linux采用了类似指针的方式管理磁盘空间影射.这也是一个比较关键应用



mount命令  挂在文件系统

例如1,挂在一个文件系统:                      mount -o remount,rw /dev/block/mmcblk0p20 /cust


例如2,挂在system 并设置权限为可读写--.mount -o remountn rw /system   挂载/system为可读可写

                解释:如果直接去chmod 777 system   ,那么会提示system :Read-only file system
                这时就需要用到mount,将system修改为可读写的,也就是修改其权限:mount -o remount rw /system ,可以对system文件进行读写操作。
                这时 再chmod 777 system  就不会报错 就会把system的权限修改为 -rwxrwxrwx


/dev/目录下的内容与/proc/下文件devices中的内容有什么区别?

/proc/devices/中的设备是通过insmod加载到内核的,它可产生一个major供mknod作为 参数。 
/dev/*.* 是通过mknod加上去的,格式:mknod device1 c/b major minor 如:mknod dr1 c 254 0,用户通过此设备名来访问你的驱动。

习惯上,所有的设备文件 都放置在/dev 目录下。

关于标题内容的几点解释:

1、proc目录是一个虚拟文件系统,可以为Linux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提供交互

它只存在于内存中,而不占实际的flash或硬盘空间

2、/proc/devices/里的设备是加载驱动程序时生成的

3、/dev/下的设备是通过创建设备节点生成的,用户通过此设备节点来访问内核里的驱动



Linux层有公共目录。例如ps命令可以看到所有运行的进程信息(进程的UID,PID,内存,CPU等信息)。大多数资源由两个虚拟的文件系统提供:
proc filesystem(procfs) :包括内存,CPU,网络等
sys filesystem(sysfs):设备驱动,网络环境(/sys/class/net/)等


【引号内容为转载】
”proc文件系统是一个伪文件系统,它只存在内存当中,而不占用外存空间。它以文件系统的方式为访问系统内核数据的操作提供接口。用户和应用程序可以通过proc得到系统的信息,并可以改变内核的某些参数。"
“/proc 文件系统是一种内核和内核模块用来向进程 (process) 发送信息的机制 (所以叫做 /proc)。这个伪文件系统让你可以和内核内部数据结构进行交互,获取 有关进程的有用信息,在运行中 (on the fly) 改变设置 (通过改变内核参数)。 与其他文件系统不同,/proc 存在于内存之中而不是硬盘上。如果你查看文件 /proc/mounts (和 mount 命令一样列出所有已经加载的文件系统),你会看到其中 一行是这样的: 
grep proc /proc/mounts
/proc /proc proc rw 0 0
/proc 由内核控制,没有承载 /proc 的设备。因为 /proc 主要存放由内核控制的状态信息,所以大部分这些信息的逻辑位置位于内核控制的内存。对 /proc 进行一次 'ls -l' 可以看到大部分文件都是 0 字节大的;不过察看这些文件的时候,确实可以看到一些信息。这怎么可能?这是因为 /proc 文件系统和其他常规的文件系统一样把自己注册到虚拟文件系统层 (VFS) 了。然而,直到当 VFS 调用它,请求文件、目录的 i-node 的时候,/proc 文件系统才根据内核中的信息建立相应的文件和目录。” ------调用时创建文件和目录


1. proc/uid_stat/
手机数据使用情况统计在
/proc/uid_stat/(每个app)
/sys/class/net/[interface]/statistics/(每个interface)
第一个数据可以直接访问,或通过TrafficStatsAPI访问。
其中/proc/uid_stat/[uid]/tcp_rcv和 /proc/uid_stat/[uid]/tcp_snd记录了每个app收发的字节数,


2.proc/meminfo
内存使用率



3.proc/stat
处理器使用率


具体的内容可以参考linux手册中的文档 
/usr/src/linux/Documentation/filesystems/proc.txt
在proc目录下,有很多数字编号的文件。每个数字代表一个进程的PID。Android中,每个应用是用唯一的UID标识的,我们在/proc/[pid]/status文件中可以知道该进程对应的UID(即应用)。
这里的UID有四行:分别是
第一列数字(RUID):实际用户ID,指的是进程执行者是谁.
第二列数字(EUID):有效用户ID,指进程执行时对文件的访问权限.
第三列数字(SUID):保存设置用户ID,作为effective user ID的副本,在执行exec调用时后能重新恢复原来的effectiv user ID.
第四列数字(FSUID):目前进程的文件系统的用户识别码.一般情况下,文件系统的用户识别码(fsuid)与有效的用户识别码(euid)是相同的.
一般这四行是一样的,看第一行就好。
以下具体内容可见:http://linux.die.NET/man/5/proc
每个进程的目录下有如下一些文件:
auxv:ELF信息,不过试着用cat打出来是乱码
cgroup: control group的信息,即属于哪个组,这里也可以看属于哪个UID
cwd:进程当前的工作目录
exe:指向可执行的程序
fd:进程打开的文件,里面的每个文件由文件描述符来命名。0是标准输入,1是标准输出等等。。
maps:所有映射的内存区域和访问权限
mem:通过open,read,lseek等访问进程的内存
mounts和mountstat, mountinfo: mount信息
ns: 可以通过setns命令设置的namespace以及有关的内容。
oom_adj:内存不足(out of memmory时,用于杀死进程的命令)
root:指向进程根目录的符号链接
smaps:内存使用情况
stat:ps命令用,
statm:内存信息

status:是对stat,和statm里信息的总结,方便阅读

task:该进程创建的每个线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