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来自论坛的一些DDD讨论

时间:2022-12-18 10:52:11

先说说之前几次DDD项目失败的案例,其实也不能算是失败,只是没有领会DDD的思想。

之前的DDD是建立在数据层之上的,首先是每张数据表对应一个数据实体,每个数据实体由泛型的DAO管理,DAO又被数据上下文继承以实现事务,这就构成了数据层,业务代码是写在DataContext中。

数据层:DataEntity <- DataMapper<DataEntity> <- DataContext

在这样的数据层之上构建了“貌似”DDD的领域层,首先由领域对象继承数据上下文以实现序列化和脏读校验等功能,聚合根又继承领域对象以实现级联更新、延迟加载和管理领域对象之间的关联,最后由实现了LINQ查询的仓储对象管理聚合根,这就是当时的领域层。

领域层:DataContext <- Entity <-RootEntity <- Repository

这套架构陆陆续续用了1年左右,在运用的过程中发现DDD除了增加项目的复杂程度之外,没有带来任何好处,这是为什么呢?

直到前段时间我才发现,构建在数据层之上的领域层完全就是一个错误,领域层应当处于整个项目中的最底层,而且完全不用继承IEntity,IRepository之类的接口,正是这些接口绑架了领域模型。

==================分割线==================

经过重新设计的领域层今天终于完工了,处于最底层的仍旧是数据实体,原来的泛型DAO和DataContext全部都移动到了横切层,以类似于切面的方式向领域层提供服务。

数据实体之上是值对象,值对象是完全按照领域需求构建的。数据实体和值对象之间还有一层薄薄的数据转换服务,用于将面向数据库的数据实体转换为面向领域的值对象。
                    
数据层:DataEntity <-> Data Transformation Services <-> ValueObject

数据层之上是领域层,一个领域对象内持有若干个值对象,领域对象负载维护自生的状态,和领域对象处于同一层次的是领域服务,领域服务更倾向与处理业务逻辑,在两者之上有仓储对象,仅负责查询。

领域层:Entity / Service <- Repository

构建在数据层和领域层之外的是横切层,横切层提供轻量级的数据服务,例如事务管理、对象缓存,单例模式的DataMapper。这些服务都是以using的方式提供,即:只能在小范围的函数块内使用,使用过后自动销毁。

横切层:EventManager / CacheManager / DataManager 等。

==================分割线==================

现在的领域层已经处于整个项目的最底层了,ValueObject完全是按照领域的对象的需求构建的,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今天在一个大项目中实践后发现,完全可以不参考UI设计,不参考原型设计,只按照需求说明书设计领域结构,设计完成之后的领域模型居然很神奇的符合UI和原型的需求。

这样的开发流程似乎也很符合TDD的理念,接口先行、之后是测试、再后来是功能、最后才是UI。

原来的数据层现在分散到了3个部分:
1、删除重量级的ORM功能,例如级联更新,延迟加载、连表查询等
2、基本的单表持久化移动到横切层,注意最下面一条虚线,现在数据持久化是通过数据实体发消息给数据存储实现的。
3、缓存管理、事务管理移动到横切层,现在直接缓存领域对象,而不是缓存数据实体

也就是说,现在已经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数据层了,数据存储都是通过消息机制将更改DataEntity的操作传递到持久化服务,持久化服务只有非常简单的CUD功能,可以连接到Sql,NoSql甚至XML文件。

这正是这张图想表达的内容,仓储层并不需要和数据库进行交互。

我们习惯性的思维,仓储需要接受一个请求,然后查询数据库获得数据实体,再将数据实体转换为领域对象。人总是有惰性的,有时候为了省事,数据实体就直接参与业务逻辑、甚至是返回给UI了。

在这张图上,领域层、应用层、UI层都是访问不到数据实体的,对领域对象进行的任意操作都会经由数据转换服务(防腐层)转换为若干条DataEntity.Change消息,数据存储(持久化服务)复杂侦听这些消息,并连接数据库。

也就是说领域层只需要修改数据,而不需要关心持久化的问题。

http://www.jdon.com/4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