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比较急功近利,希望线体会一下程序运行成功的喜悦才能有动力继续看下去。
因此跨过编译环境的介绍,开始“抄写”并编译我的第一个iOS程序。
因为本人的个人电脑是老旧的XP,因此以下截图来自资料1。
一、新建项目
从导航栏中启动Xcode,然后选择新建项目,弹出如下对话框。
选择Mac OS X下的Application,在右侧选择Command Line Tool,类型(Type)处选择“Foundation”。
点击“Choose”,为你的工程选择一个合适的存放位置,点击“Create”即可。
二、编辑源文件
在你的工程的“Source”文件夹中,有两个文件,后缀名分别为“.m”和“.pch”。在“.m”文件中编辑你的主程序。
三、编译运行
编辑完成后,可以直接点击工具栏上的“Run”进行运行。也可以从上方菜单栏中选择“Products”-〉“Run”。这个根据自己版本灵活处理。
现在在下面的命令行输出中,就看到了我们亲切的“Hello World!”。
四、程序的简单分析
1.其中第一句“#import <Foundation/Foundation.h>”类似C语言里的“#include <stdio.h>”,包含基本的头文件。当然后面也可以用“”,尖括号和引号的区别与C语言里一样。
这里为自己加深一遍印象。
< >:程序编译时会到标准路径下去查找。此处的标准路径一般是编译工具的安装路径,在XP系统下,可以从“环境变量”中查看具体路径。只能检索标准路径下的文件,但是检索效率较高。一般用于包含编译工具自带的头文件。
“ ” :程序编译时会到当前的用户路径下去查找。即这个工程的存放路径。如果找不到,就会到标准路径下去查找。引号中可以加文件的全路径。
2.NSAutoReleasePool行和[pool drain]是文件首尾的一对。先不管他为什么。
3.NSLog相当于“printf”,后面括号里的“@”””,用来标识字符串,和C语言中双引号的作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