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硬件在Linux下的位置
设备 |
位置 |
IDE硬盘 |
/dev/hd[a-d] |
SCSI/SATA/U盘硬盘 |
/dev/sd[a-p] |
U盘 |
/dev/sd[a-p] |
软盘机 |
/dev/fd[0-1] |
打印机 |
25针: /dev/lp[0-2];usb: /dev/usb/lp[0-15] |
鼠标 |
/dev/usb/mouse[0-15] PS2: /dev/psaux |
当前CDROM/DVDROM |
/dev/cdrom |
当前的鼠标 |
/dev/mouse |
磁带机 |
IDE: /dev/ht0 SCSI: /dev/st0 |
MSDOS(MBR)与GPT分区表格式
* 主引导纪录(Master Boot Record, MBR):位于磁盘最前边的一段引导(Loader)代码,安装开机启动程序的地方,有446bytes
* 分区表(partition table):记录整个硬盘分区的状态,有64bytes
* 分区表所在区块只有64bytes,因此最多仅可以记录4个主分区(Primary)或逻辑分区(Extended),每组分区记录该区的启动与结束的磁柱号;但逻辑分区可以再分许多分区,命名以sda5开始,硬盘最少储存单位为磁柱。
如硬盘在Linux文件名为/dev/sda时,分4个分区后名字如下:
P1:/dev/sda1
P2:/dev/sda2
P3:/dev/sda3
P4:/dev/sda4
为什么需要对硬盘分区
1.数据的安全性
2.提高系统查找数据的时间
* GUID partition table, GPT 硬盘分区表:将区块以LBA(512buyes)来规划,第一个LBA称为LBA0
与MBR仅适用第一个512bytes区块来记录不同,GPT适用了34个LBA区块来记录分区信息,同时与过去MBR仅有一个区块,损坏了就所有数据无法读取,GPT除了前面34个LBA之外,最后33个LBA也拿来作为备份。
* LBA0(引导):与MBR格式相似,最前遍的引导代码446bytes
* LBA1(GPT的记录):记录分区表位置和大小,同时记录备份GPT分区的位置,还有分区表的检验机制码(CRC32)
* LBA2(分区记录):从LBA2开始每个都可以记录4个分区表信息,所有最多一共有4*32=128个分区表信息,每个LBA有512bytes,因此每个记录有128bytes的空间,所以GPT最大可以识别2^30TB的硬盘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