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懂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种现象貌似普遍存在,但我们不能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而否定“道理” 的价值。有很多人和别人一样天天去上学,读一样的课本,坐在一样的教室里, 听一样的老师讲课,学习成绩却各不相同,而且还有相当数量的人根本就学不好甚至学不会—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吗?有没有简单的解释呢?解释真的很简单—大多数人不好好做作业啊!绝大多数学习好的孩子怎么会完成不了作业呢?
“知识传递”本身不是教育,它只不过是教育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中的第一个环节而已。若“传递”本身就能完成教育,那就用不着办学校,只要有出版社就够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让教育真正起作用,主要靠的是知识吸收者(学生,或者干脆点,你自己),而不是知识传递者。这就好像为了增肌而吃东西一样,吃得太少可能会因为血糖不足而晕倒,吃得太多会导致消 化不良,吃得不够多就不可能继续增肌……可问题在于,若不去进行大量的 运动,不去跑步,不去推杠铃、做深蹲,不去做各种各样令人难以忍受的动作, 那吃什么都没有用,不是吗?
所以,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懂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呢? 因为他们“不运动”啊!他们不去运用那些道理,所以就没有机会在运用中调整自己及自己对那些道理的理解和感悟,他们事实上并没有完成那些道理的“内化”,那些道理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中小学课本上印着的字而已,早就还给别人了!或者,说得再干脆一点,他们顶多只是“识字”而已,根本谈不上“有文化”。
所以,说来说去,怪谁呢?怪自己。
从这个角度望过去,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天,你并没有变成更好的自己,或者说,你并没有变成到那时应该最好的你,怪谁呢?怪自己。怪不得别人。当然,也怪不得那些道理和那些心理学研究成果—或者说“鸡汤”。若“鸡 汤”的定义是“心理学研究成果的通俗版”,我的确非常乐意笑嘻嘻地承认: “我就是‘鸡汤’的作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