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三)一个从来被人忽视的软件容易失败及发展缓慢的原因

时间:2022-03-13 03:50:06
前言
软件的发展缓慢和容易失败一直困扰着广大软件从业者,但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是从技术、过程、产品、人等等角度去探究其原因。而本文试图从哲学的层面去探究。有趣的是软件与哲学有共通之处。哲学是集多学科之首,人称为智慧学的学科,是一种形而上的对事物的抽象而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科学。它看到的是整片森林,而软件则是集人类活动经验之精华,具有极强操作性的智能化工具。它的对象是树木甚至枝叶。作为森林和树木的关系,软件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自然和人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我们把哲学的思辨方法和软件的成功与失败经验联系起来研究,我们会发现软件发展的一个巨大的潜在力和更大的空间。
本文上篇将政治经济学,管理学,文化等视角来揭示软件失败的原因。而本文的下篇则从经济学的角度  对软件的业态,开发模式,市场模式,赢利模式等全方位去揭示软件成功的方向。希望抛砖引玉,和博友们分享。并请专家提出宝贵的意见。
 
(三)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该企业的管理思想是随着生产力投入,生产要素的变化,技术发展的演变而演变的。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如果你仍然以管理手工操作时的方式去管理自动流水线过程,你的管理注定要失败。管理软件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载体,实际上就是代表一种新型的生产力,也像机器和自动流水线一样,是一种可以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的生产要素。这一点大家是公认的。当我们的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以软件来管理企业时,实际上是为企业增添了生产力,改变了原有的生产要素。这就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即管理方式、模式、思维在此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改变。虽然,开发方事前作了大量的调研,对即将改变的生产关系作了预期,但企业上软件(改变生产要素)前后的两种现实需求肯定会发生预期不能的差异。实践告诉我们,有时候哪怕是细微的差异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推倒重来。
也许很多人会反驳,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知识难道不能复制吗?这是当前有人提出管理不但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而且具有技术性的这一观点的基础。但殊不知,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这个二元结构中,作为管理思想的生产关系是可以复制的,但生产力却不能复制。因为生产力中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是人。企业的人文环境,价值观及企业文化是绝对不能复制的。据报载,有一位读EMBA的浙江民营企业家,完成学业后,把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学以致用,在自己的企业里推广。结果是适得其反。不但企业的产量和效益大大滑坡,还搞得下面怨声载道,众叛亲离。当然这只是个案。EMBA学成后成功的企业家也不少。但这些成功人士决不会教条地生搬硬套或简单地复制所学的知识。面对由不同背景的人组成的不同企业,企业家们不是追求最优秀的管理思想,而是追求最适合的管理思想。正是由于人的生产要素的不可复制性,以及不同生产要素结合(如人与机器,人与自动流水线,人与软件)而产生的生产关系的多变性,才导致了软件项目前后两种现实需求(生产关系)预期不能的差异。 其表现形式就是思想和技术的不对称。(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