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分隔理论

时间:2022-11-11 03:51:20

小世界现象(又称小世界效应)假设世界上所有互不相识的人只需要很少中间人就能建立起联系。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后来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1933年1984年)根据这概念做过一次连锁信实验,尝试证明平均只需六个人就可以联系任何两个互不相识的美国人。

可是,超过三十年来这个理论所谓的人际连系网(例如上述的“世界上所有人”)仍然有所争议。从论文发表至今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很少。不过,在应用层面方面却很多,特别是保险传销业的从业员。现时在香港,一般保险经纪在完成交易之后,都会要求客户提供一个至少五人的新名单。另外,早在1980年代初期,《读者文摘》就已利用这理论,鼓励订户向公司推荐其他潜在订户。

六度分隔理论

米尔格伦连锁信实验

经过

米尔格伦的研究本来在无特定的市民大众进行,而不是在专业的、需要高度合作的数学界及演艺界进行(参见下)。然而仍遭受不少抨击。于首次连锁信实验(纪录于未注明日期论文"Results of Communication Project"),米尔格伦寄出六十封信给堪萨斯州威奇塔市自愿参加者,请他们转交到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某指定地点的股票经纪人。 参加者只能把信交给他认为有可能把信送到目的地的熟人,可以亲自送或者通过他的朋友。虽然有50个人参与了实验,但组中只有三封信送到了目的地。 当信传到第五个人手上时,只有三封信抵达了目的地。米尔格伦在他1967年的那篇著名论文[1]中提到在最初的实验中,其中的一封信在不到四天的时间内,就被传达到了目的地,但是他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实际上只有不到5%的信件最终被送达了。在随后两次连锁信实验,因完成连锁的比例太低,实验结果未被发表。但是幸运的是,研究者发现很多微妙的因素会对连锁信实验的结果产生极大的影响。研究者尝试在不同种族和不同收入人群中来重复实验,他们发现巨大的差异。事实上,在米尔格伦合著的一篇论文中揭示如果信件的最终接受者为黑人,实验的送达率为13%,而如果是白人,则送达率上升为33%,尽管实验者开始的时候并不知道接受者的种族。

发现

虽然饱受议论,米尔格伦带来不少新奇的发现。经过多次改良实验,米尔格伦发现信件或包裹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是影响人们决定继续传递它的重要因素。他成功将送达率提升至35%, 以至于后来更上升为97%。抛开对“地球是很小的”这样论断的怀疑不说,人们对“某个特定世界是很小”的论断是没有丝毫怀疑的(例如:从某个学院到密歇根大学到蒙特利尔犹太人社区。 平均来看,为实现一次送达,需要六个中间人从而得出了六度分隔理论的说法(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他可能源于六个*度的说法 (Six Degrees of Freedom)。不仅如此,米尔格伦还发现了漏斗效应, 他发现大部分的传递都是由那些极少数的明星人物完成的。在一个5%的飞行员实验中,他发现2/3成功的传递是由同一些“明星”来完成的。

尽管如此,这个实验仍然存在着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假设:它假设传递链条中所有的实验者都完全有能力发掘链条终端的两个人传递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