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set用法详解(转)

时间:2021-12-19 01:36:18

问题描述:

int * cow = new int[n+1];

memset(cow,0,(n+1)*4);

将N+1个元素置成0,为什么不行

memset是对一个字节的int4个字节,因此*4

但是只能为0,其他例如1就不可以,详见最后一个例子

memest原型 (please type "man memset" in your shell)

void *memset(void *s,  int c, size_t n);

memset:作用是在一段内存块中填充某个给定的值,它对较大的结构体或数组进行清零操作的一种最快方法。

常见的三种错误

第一: 搞反了c 和 n的位置.

一定要记住 如果要把一个char a[20]清零, 一定是 memset(a, 0, 20)

而不是 memset(a, 20,  0)

第二: 过度使用memset, 我想这些程序员可能有某种心理阴影, 他们惧怕未经初始化的内存, 所以他们会写出这样的代码:

char buffer[20];

memset(buffer, 0, sizeof((char)*20));

strcpy(buffer, "123");

这里的memset是多余的. 因为这块内存马上就被覆盖了, 清零没有意义.

第三: 其实这个错误严格来讲不能算用错memset, 但是它经常在使用memset的场合出现

int some_func(struct something *a){

memset(a, 0, sizeof(a));

}

问:为何要用memset置零?memset( &Address, 0, sizeof(Address));经常看到这样的用法,其实不用的话,分配数据的时候,剩余的空间也会置零的。

答:1.如果不清空,可能会在测试当中出现野值。 你做下面的试验看看结果()

char buf[5];

CString str,str1; //memset(buf,0,sizeof(buf)); for(int i = 0;i< 5;i++) { str.Format(“%d “,buf[i]); str1 +=str ; } TRACE(“%s/r/n“,str1)

2.其实不然!特别是对于字符指针类型的,剩余的部分通常是不会为0的,不妨作一个试验,定义一个字符数组,并输入一串字符,如果不用memset实现清零,使用MessageBox显示出来就会有乱码(0表示NULL,如果有,就默认字符结束,不会输出后面的乱码)

问:

如下demo是可以的,能把数组中的元素值都设置成字符1,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char a[5];

memset(a,'1',5);

for(int i = 0;i < 5;i++)

cout<<a[i]<<"  ";

system("pause");

return 0;

}

而,如下程序想吧数组中的元素值设置成1,却是不可行的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a[5];

memset(a,1,5);//这里改成memset(a,1,5 *sizeof(int))也是不可以的

for(int i = 0;i < 5;i++)

cout<<a[i]<<"  ";

system("pause");

return 0;

}

问题是:

1,第一个程序为什么可以,而第二个不行,

2,不想要用for,或是while循环来初始化int a[5];能做到吗?(有没有一个像memset()这样的函数初始化)

答:

1.因为第一个程序的数组a是字符型的,字符型占据内存大小是1Byte,而memset函数也是以字节为单位进行赋值的,所以你输出没有问题。而第二个程序a是整型的,使用memset还是按字节赋值,这样赋值完以后,每个数组元素的值实际上是0x01010101即十进制的16843009。你看看你输出结果是否这样?

2.如果用memset(a,1,20);

就是对a指向的内存的20个字节进行赋值,每个都用ASCII为1的字符去填充,转为二进制后,1就是00000001,占一个字节。一个INT元素是4字节,合一起就是1000000010000000100000001,就等于 16843009,就完成了对一个INT元素的赋值了。

源文档 <http://www.diybl.com/course/3_program/c++/cppjs/20090409/164680.html>